5.4.1 解方程(一)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1、例2,练习二十四第1~3题。
育人目标 1.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意义。 2.借助天平图等几何直观手段,探究并理解解方程的基本思路,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步计算的)方程。 3.会运用方程的解的意义对解方程的结果进行检验。
学习重难点 借助天平图等几何直观手段,探究并理解解方程的基本思路,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复习引入 1.什么是方程? 2.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五(1)班有男生24人,女生人,全班一共有45人。 (2)一辆汽车每时行80 km,行了时,共行了400 km。 3.谈话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和等式的性质,知道了什么是方程,并且能用方程来表示一些数量关系,但是,这些未知数的值究竟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1.回顾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天平图,你能列出方程吗?(板书:+50=200) (2)怎么求出未知数的值?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尝试解决。 ②小组合作交流。 ③汇报评议,归纳小结。(重点评议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思路) 为什么方程两边要同时减去50? 根据学生回答,再用课件出示天平图,动态演示等式两边同时都减去50的过程。 (3)规范求未知数的值的书写格式。 指出:在数学上,我们求未知数的值时,通常写成下面这样的格式。 +50=200 解:+50-50=200-50(等式两边同时减去50) =150 (4)解得对不对?怎么验算呢? 指出:当=150时,方程+50=200的左右两边相等,=150就是方程+50=200的解。(板书:方程的解) (5)回顾总结:刚才我们在干什么? 指出: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我们通常根据什么来解方程?(重点强调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说一说: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有什么不同? “方程的解”的“解”表示是名词,表示结果。 “解方程”的“解”是动词,表示求解的过程。 (6)完成例1下面的“试一试”:解方程-25=60。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评议,评议时请学生完整地说出解方程的思路。 2.教学例2。 (1)出示例2:解方程3=150 (2)学生独立完成。 (3)抽生板演,汇报解方程的思路。 第一种解法: 3=150 解:3÷3=150÷3 =50 第二种解法: 3=150 =150÷3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0 (4)评议。(重点评议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思路,强化书写格式) 为什么方程两边要同时除以3? 根据学生回答,再通过课件出示天平图,动态演示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 对比: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强调:解像3=150这种方程,既可以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也可以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但是为了以后能解更复杂的方程,我们提倡用等式的性质来解。 (5)教学解方程的检验格式。 =50是不是正确结果呢?怎么检验? 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解方程通常有特定的格式并板书检验过程。 检验:把=50代入原方程, 左边=3×50 =150 =右边 以=50是原方程的解。 (6)完成例2下面的“试一试”:解方程÷4=10。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评议,评议时请学生完整地说出解方程的思路。 结果对不对呢?请同学们自己检验,写出检验的过程 1.列出方程,独立求解,再小组合作交流,归纳小结解方程思路。 2.理解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 3.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有什么不同。 4.完成例1下面的“试一试”。 5.完成例2,重点交流两种不同的方法的依据。一个是根据等式的性质,一个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6.学习验算格式。 多种方法解方程,感受方法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对比,进行方法的优化,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方法的重要性。 在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严谨意识。
应用练习 1.解方程:复习引入的第2 题。 2.练习二十四第1、2题。 3.独立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3题。 完成练习。
反思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1.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2.如何解方程?依据是什么?书写格式要注意什么? 3.如何检验解方程的正确性? 反思总结今天所学知识。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