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新高考名师导学第五章5.1任意角和弧度制(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新高考名师导学第五章5.1任意角和弧度制(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20 17:3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A版(2019) 必修第一册 新高考名师导学 第五章 5.1 任意角和弧度制
一、解答题
1.用一根长为的绳索围成一个圆心角小于且半径不超过的扇形场地,设扇形的半径为,面积为.
(1)写出关于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该函数的定义域;
(2)当半径和圆心角为多大时,所围扇形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抛物线上横坐标为3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为4.
(1)求抛物线的方程;
(2)直线经过焦点且斜率为1,设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求线段的长.
3.将下列各角化为2kπ+α(0≤α<2π, k∈Z)的形式,并判断其所在象限.
(1) ;(2) -1485°.
4.为检测学生的体温状况,随机抽取甲,乙两个班各10名同学,测量他们的体温(单位0.1摄氏度)获得体温数据的茎叶图,如图所示.
(1)计算乙班的样本平均数,方差;
(2)现在从甲班中随机抽取两名体温不低于36.5摄氏度的同学,求体温为37.1摄氏度的同学被抽到的概率
5.已知扇形的圆心角是α,半径为R,弧长为l.
(1)若α=75°,R=12 cm,求扇形的弧长l和面积;
(2)若扇形的周长为20 cm,当扇形的圆心角α为多少弧度时,这个扇形的面积最大?
6.将下列各角化成弧度制下的角,并指出是第几象限.
(1)﹣1725°;
(2)﹣60°+360°k().
7.如图,已知圆O的半径r为10,弦AB的长为10.
(1)求弦AB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
(2)求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l及阴影部分的面积S.
8.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为常数).
(Ⅰ)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Ⅱ)对于函数和,若存在常数,对于任意,不等式都成立,则称直线是函数的分界线,设,问函数与函数是否存在“分界线”?若存在,求出常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9.已知.
(1)把写成的形式,并指出它是第几象限角
(2)写出与终边相同的角构成的集合,并把中适合不等式的元素写出来.
10.已知一个扇形的周长为,求当扇形的圆心角多大时,扇形的面积最大,并求这个最大值.
11.如图,扇形的周长为6,,为内一点,且,的延长线交于点,设.
(1)求扇形的面积;
(2)用表示.
12.已知扇形的圆心角是α=120°,弦长AB=12 cm,求弧长l.
13.(1)把-1480°写成的形式,其中;
(2)在内找出与角终边相同的角.
14.已知角.
(1)将改写成的形式,并指出是第几象限角;
(2)在区间上找出与终边相同的角.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集合中的元素所表示的角的终边在哪些位置
16.如图,在长方体中,,,点E是线段AB的中点.
求证:;
求三棱锥的体积.
17.在极坐标系中,圆的极坐标方程为,以极点为坐标原点,极轴为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求圆的直角坐标方程;
(2)已知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曲线与圆交于两点,求圆夹在两点间的劣弧的长.
18.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分别为,且对任意,恒成立.
(1)若,求;
(2)若对任意都有及成立,求正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9.已知分别是的内角的对边,,
(1) 求角的大小;
(2) 若,求面积的最大值.
20.如果角的终边经过点,试写出角的集合,并求集合中最大的负角和绝对值最小的角.
21.已知动圆经过坐标原点,且圆心在直线上.
(1)求半径最小时的圆的方程;
(2)求证:动圆恒过一个异于点的定点.
22.如图所示的是一向右传播的绳波在某一时刻绳子上各点的位置图,经过周期后,B点的位置将移至何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2).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设扇形的弧长为,则,由题意可得,根据扇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2)由(1)和可得,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可得当扇形半径为,圆心角为时,所围扇形场地面积最大.
试题解析:(1)设扇形弧长为,则,,由,得,从而 .
(2),,从而当时,,此时,,圆心角,答:当扇形半径为,圆心角为时,所围扇形场地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
2.(1);(2)
【解析】
(1)由焦半径公式可得参数,从而得抛物线方程;
(2)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元后用韦达定理得,由焦点纺弦长公式可求得弦长.
【详解】
(1)由焦半径公式可得∵,∴,∴.
(2)由(1)可知,设直线为.联立可得
所以,可得,则相交弦长.
【点睛】
本题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考查求抛物线的焦点弦长.掌握焦半径公式是解题关键.
3.(1),它是第一象限角;(2) -5×2π+,它是第四象限角.
【解析】
【分析】
(1) 由可得答案.
(2)由-1485°=-5×360°+315°可得答案.
【详解】
解:(1) ,它是第一象限角.
(2)-1485°=-5×360°+315°=-5×2π+,它是第四象限角.
4.(1)36.3;0.134;(2)0.5.
【解析】
【分析】
(1)根据茎叶图读出数据,由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可得答案;(2)根据茎叶图可得,甲班中有一人体温为37.1摄氏度,记为a,有3名同学体温36.5到37.1之间,记为b、c、d,其;用列举法列举从这四人中抽取两人的情况数目以及a被抽到的情况数目,由概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可得答案.
【详解】
(1)乙班的平均体温为

方差为

(2)根据茎叶图可得,甲班中有一人体温为37.1摄氏度,记为a,有3名同学体温36.5到37.1之间,记为b、c、d,其;
从这四人中抽取两人的情况有:,共6种;
其中a被抽到的情况有,共3种;
则体温为37.1摄氏度的同学被抽到的概率为.
【点睛】
本题考查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和平均数、方差的计算,计算平均数时注意用简便方法.利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求概率时,找准基本事件个数是解题的关键,基本亊件的探求方法有 (1)枚举法:适合给定的基本事件个数较少且易一一列举出的;(2)树状图法:适合于较为复杂的问题中的基本亊件的探求.在找基本事件个数时,一定要按顺序逐个写出:先,…. ,再,…..依次….… 这样才能避免多写、漏写现象的发生.
5.(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详解】
分析:(1)利用扇形的弧长公式和面积公式可以直接求值;
(2)由已知得,l+2R=20,而S=lR=-(R-5)2+25,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求最值即可.
详解:(1)α=75°=, l=12×=5(cm).
所以S=lR=30(cm2)
(2)由已知得,l+2R=20,
所以S=lR= (20-2R)R=10R-R2=-(R-5)2+25,
所以当R=5时,S取得最大值25,
此时l=10(cm),α=2 rad.
点睛:本题考查扇形的弧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是基础题.
6.(1)答案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利用终边相同的角的关系把给定的角转化到到之间的角,从而可判断终边的位置.
【详解】
解:(1)化为弧度制为,
因为 ,而为第一象限角,
所以﹣1725°为第一象限角.
(2)﹣60°+360°k()互为弧度制为,
因为为第四象限角,故﹣60°+360°k()为第四象限角.
7.(1)
(2);
【解析】
【分析】
(1)根据为等边三角形,可得,即可求解.
(2)利用扇形的弧长公式以及扇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1)
由于圆O的半径r为10,弦AB的长为10,
所以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2)
因为,所以,

又,
所以.
8.(Ⅰ)见解析;(Ⅱ)见解析.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Ⅰ)当时,得在上单调递增,再分和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函数的单调性;
(Ⅱ)把存在恒成立,转化为恒成立,进而只需判断是否恒成立,设出新函数,利用导数得到函数单调性和最值,即可求解实数的值.
试题解析:
(Ⅰ)当时,,则在上单调递增
当时,,令
若,则随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则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
若,则随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则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
综上,当时,在R上单调递增;当时,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当时,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
(Ⅱ)若存在,则恒成立,令,则,则
恒成立即恒成立,由得
现在只需判断是否恒成立
设,则,令
且当时,;当时,
则在处取得最小值,且
则恒成立,即证恒成立
故存在分界线,且,,
9.(1),第四象限的角;(2),,,.
【解析】
(1)利用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把角写成的形式,然后可得到是第几象限的角;
(2)利用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通过的取值,求出
【详解】
(1),,
把角写成的形式为:,
它是第四象限的角.
(2)与的终边相同,
令,,

当,0,满足题意,
得到,
10.当扇形的圆心角为时,扇形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解析】
【分析】
设扇形的弧长为,半径为,圆心角为,面积为,可得,由,,可得的范围,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面积的最大值,再由可得面积取得最大值时的圆心角.
【详解】
设扇形的弧长为,半径为,圆心角为,面积为.
由已知,可得,
所以扇形的面积,
因为,,所以,
所以当时,,此时, 所以,
故当扇形的圆心角为时,扇形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11.(1)2;.(2).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根据周长为6得,根据得,解得,最后代入扇形面积公式(2)先根据条件求,再根据交点D列等量关系:,即,解出t,即得
试题解析:(1)设扇形的半径为,弧长为
由题意知,

∴扇形的面积.
(2)由已知,
可得
即,

设,

∴,解得
∴.
12.π(cm)
【解析】
【分析】
由已知扇形的圆心角,弦长AB=12cm,可得半径 ,利用弧长公式即可得出.
【详解】
解:设扇形的半径为r cm,如图,
由sin60°= ,得r= (cm),∴.
【点睛】
本题考查了弧长与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属于基础题.
13.(1);(2)72°,432°.
【解析】
【分析】
(1)首先将-1480°化成弧度制,之后再将其化为的形式,得到结果;
(2)首先将化为角度制,再找出内终边相同的角,得到结果.
【详解】
(1)∵,
而,且,∴.
∴.
(2)∵,
∴终边与角相同的角为,
当时,;当时,.
∴在内与角终边相同的角为72°,432°.
【点睛】
该题考查的是有关角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化,终边相同的角的求解,属于基础题目.
14.(1),是第一象限角;(2),.
【解析】
(1)先化为,再化为弧度制,即可得到答案;
(2)由 ,确定整数的值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
又,所以与终边相同,是第一象限角.
(2)与终边相同的角可以写为,∵,∴或.当时,;当时,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度制化弧度制,考查了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属于基础题.
15.在坐标轴上
【解析】
分别讨论为偶数,奇数的情况,代入即可求证.
【详解】
在S中,当时,,此时的终边在x轴上.
当时,,
此时的终边在y轴上,
故集合S的元素所表示的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属于容易题.
16.(1)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由已知可得平面ABCD,得到求解三角形证明,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平面从而得到;由底面ABD,得 到平面AEC的距离为再求出三角形AEC的面积,则三棱锥的体积可求.
【详解】
证明:平面ABCD,平面ABCD,.
在中,,,,
同理,则有,
,即,
又,平面.
又平面,

解:底面ABD,
到平面AEC的距离为.

从而.
【点睛】
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考查棱锥的体积公式的应用,是中档题.
17.(1).(2).
【解析】
(1),代入,即可得到圆的直角坐标方程;
(2)通过消参可得曲线的普通方程为,则联立方程,可求出,,由,可求出劣弧的圆心角为,进而可求弧长.
【详解】
(1)解:因为,则,
整理得,,所以圆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解:曲线的普通方程为,由题意知,当时,的交点为,
即 ,解得,,即,当时,的交点为,
即,解得,,即,由(1)知,
圆心,半径.,则,
则,所以劣弧的长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转化,考查了参数方程转化为普通方程,考查了弧长的求解,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劣弧的圆心角.
18.(1)
(2)
(3)存在,
【解析】
【分析】
(1)由数列的递推关系,可得因为,故是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进而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
(2),可得,,.,利用“裂项求和”方法即可得出;
(3)假设存在正整数,使得成等差数列,则,进而利用数列的函数特征,分类讨论,进而得出答案.
(1)
解:当时,;
当时,.
而满足上式,所以.
因为,
故是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
(2)
解:依题意得,即,
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
又,故,
所以,
即恒成立,即恒成立,
所以;
(3)
解:假设存在正整数,
使得成等差数列,则.
由于当时,,所以数列单调递减.
又,所以且q至少为2,
所以.
再考查:
①当时,,又,
所以,等式不成立.
②当时,,所以,
所以单调递减,解唯一确定
综上可知:
19.(1) ;(2)
【解析】
【分析】
(1)由正、余弦定理即可求解.
(2)由基本不等式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1)因为,
由正弦定理得,由余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
(2)因为,并由(1)得,
所以,所以,
当时取等号,所以
所以的最大值是.
【点睛】
本题考查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基本不等式,运用基本不等式时,注意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
20.最大的负角为,绝对值最小的角为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任意角定义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
在到范围内,由几何方法可求得.
∴.
其中最大的负角为,绝对值最小的角为.
21.(1);(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设出圆心坐标,表示出半径,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半径的最小值,进而可得此时圆的方程;
(2)设定点坐标,,表示出圆的方程,当为变量时,,能使该等式恒成立,即且,解方程组可得定点坐标.
【详解】
(1)因为圆心在直线上,
所以设圆心的坐标为.
又因为动圆经过坐标原点,
所以动圆的半径,所以半径的最小值为.
并且此时圆的方程为:.
(2)设定点坐标,,因为圆的方程为:
所以,
即,
因为当为变量时,,却能使该等式恒成立,
所以只可能且
即解方程组可得:,或者,(舍去)
所以圆恒过一定点,.
22.
【解析】
【分析】
根据周期的性质可得点将移至的点.
【详解】
根据函数的图象可得从点移至点需一个周期,
故经过一个周期后,B点的位置将移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