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后提分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后提分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9 22:5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后提分训练
1.清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闭关锁国”政策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 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B. 封锁沿海港
C.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
2.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文化专制的加强 B. 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C. 思想控制的强化 D. 近代化因素的萌发
3.标志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是(  )
A.明成祖设内阁 B.明朝设厂卫制度 C.雍正设军机处 D.乾隆大兴文字狱
4.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错误,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 锦衣卫 B. 军机处 C. 中书省 D. 六部
5.近代的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如图漫画反映的是(  )
A. 对外闭关锁国 B. 专制统治加强 C. 频遭列强入侵 D. 政治腐败
6.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  )
A. 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 B. 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
C. 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 D. 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7.清朝时,有一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试题而丢官丧命。这表明清初实行( )
A. 焚书坑儒 B. 八股取士 C. 厂卫制度 D. 文字狱
8.下列有关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状况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出现
B. 手工业兴盛,商业发达,形成商帮
C. 传统的农耕社会并未发生变化
D. 康乾盛世的帝王依然坚持“重农主义”,大兴文字狱
9.“弘治九年,会试《责难于君谓之恭》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责难于君’,四股;中间过接二句,复讲‘谓之恭’,四股;复收二句,再作大结。……篇末敷演(叙述发挥)圣人言……”这段文字所描述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
A. 促进思想解放 B. 有利科技发展 C. 促进人才创新 D. 培养皇帝奴仆
10.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这里的“危机”主要表现在 ( )
①专制达到顶峰 ②人地矛盾突出 ③财政危机 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君主集权的强化】
材料一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1)“军机大臣”是从哪个皇帝开始设置的?设立军机处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设立“军机处”的影响。
【文化领域的专制】
材料二 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皆望风观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阳刚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材料三 19世纪初清政府放宽文网后,许多知识分子仍心有余悸,如龚自珍所说的那样:“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3)材料二、三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
(4)该政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大清国门的紧闭】
材料四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世界的发展变化毫无认识,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外洋货物以通有无,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5)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结合材料分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原因。
(6)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对外政策由汉、唐的对外开放到清朝的闭关锁国,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所以清朝的闭关锁国只是严格限制对外交流。故选C。
2.B
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由材料中的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中国的专制集权统治越来越强化,这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故D项表述错误。AC两项概括不全面,应排除。故选B。
3.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相关知识。为了加强君主集权,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命令交由各部执行。乾隆帝撤销原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C。
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设立。材料“只供传述错误,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大意为:此机构只能够传达记录皇帝的旨意,不能够对旨意有任何的建议。“赞画”是谋划的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机构为军机处。锦衣卫是明太祖设立的。唐朝中书省负责决策,唐朝时政府中的六部归属尚书省。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故选B。
5.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由此可以推断,漫画反映出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是对外闭关锁国。故选A。
6.D
解析: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设立。据所学知识,军机处为清朝雍正帝设立的行政机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然后传达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大臣的地位没有提高。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故选D。
7.D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文字狱。为加强君主专制,在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清朝大兴文字狱。材料是清朝雍正年间大兴文字狱的一个典例,考题“维民所止”被曲解为“雍正砍头”,结果该考官丢官丧命。故选择A项。
8.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明清时期我国的社会状况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手工业兴盛,苏州是明朝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在清朝后来居上。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发达,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清时期的商帮,以晋商和徽商最为著名。选项A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明朝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发生变化,故选C。
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八股取士的相关知识点。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明朝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忠实奴仆,科举制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本,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阻碍了科技文化事业进步。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10.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封建统治危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理解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雍乾时期,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同时带来了政治腐朽黑暗的问题,故①正确;清朝中期人口不断增长造成了土地的不足,加上官僚、地主不断兼并土地,人地矛盾突出,故②正确;从乾隆中期起,由于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严重,各级官吏大肆贪污、截留税款,严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财政危机出现,故③正确;“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反映了湖北汉口镇为代表的工商业市镇繁荣的景象,不符合“危机”的题意要求,故④错误。据上,排除BCD,故选A。
11.(1)雍正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2)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文化专制政策(文字狱)。
为了从思想上控制人民,维护集权统治。
(4)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5)闭关锁国政策。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6)评价: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认识: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民族,只有对外开放,不断学习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国家才有富强的希望。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