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难点名称 体会邹忌劝谏艺术的高妙之处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会邹忌的高超劝谏艺术要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还要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说话,体会劝说的艺术,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弱,说话的艺术有待提高,要体会邹忌劝谏艺术的高妙之处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回顾“进谏”过程,解析比喻说理、类比推理的方法。 2.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理解邹忌高超的劝说艺术。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谈话导入: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邹忌为什么能成功说服齐王呢?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回顾邹忌的“进谏”过程。 (一)回顾邹忌比美的三问答及威王受蔽的三类比。 臣之妻——私我 头脑冷静 三问答(邹忌比美) 臣之妾——畏我 理性思考 实事求是 臣之客——求我 臣之妻私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三类比(威王受蔽) 臣之妾畏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通过比喻说理、类比推理得出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二)“三比”体现了怎样的说话艺术? 1.邹忌首先从比美入手,向齐威王说明了“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个事实。然后一连串地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他、畏他、欲有求于他而都说他“美于徐公”的事,设喻说理,巧妙设谏,令齐威王耳目一新,激发了他听下去的兴趣。 2.然后邹忌再适时切入主题,以家事比国事,由己及君,以小见大,使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 (三)回顾威王纳谏的三赏赐及除蔽的三变化。 面刺——上赏 三赏赐 上书——中赏 威王除蔽 谤讥——下赏 门庭若市 三变化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除蔽结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四)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比如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原放逐投江,司马迁蒙受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 所以说邹忌能劝谏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齐威王虚心纳谏。
小结 同学们,齐国最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成就是因为有善于讽谏的邹忌,还有勇于纳谏敢于改过的齐威王,贤臣明君的精诚团结。而臣子劝谏君主是有一定的进谏艺术的,通过这节课,你体会到邹忌高超的语言艺术了吗?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3.探究从本课中学到的一些人生体会。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文章写了邹忌与家人的几次对话,请找出来。
3.邹忌听了众人的夸赞后是怎么想的?
4.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了吗?采取了哪些措施?
二、品读 感悟
1.邹忌与家人的三问三答有何不同?
2.邹忌是怎样给齐王进谏的?
3.读此文,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三、检测反馈
1.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2.从文中的人物言行中,可以体现人物怎样的品质?试简单评价一下文中的人物形象?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积累
1.文言实词积累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4)王之蔽甚矣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6)期年之后
2.用法特殊的词积累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3.词的古今异义积累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古义 今义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古义 今义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今义
(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今义
4.文言句式及翻译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5)王之蔽甚矣。
(6)君美甚。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