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22.陈涉世家 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22.陈涉世家 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0 00:03:35

文档简介

陈涉世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熟悉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积累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4.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5.学习本文材料取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积累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
1.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本文材料取舍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陈涉世家》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公元前90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后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纪传体是司马迁首创的体例,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作品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十表”(大事年表)、“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全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创了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3.知识链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焚书坑儒,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长城,骊山墓,阿房宫,徭役沉重,赋税繁重,刑法苛酷,老百姓怨声载道。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靠赵高上台,并杀了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农民阶级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公元前209年秦末民变的一部分,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政权,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由于当时秦王朝的力量还很强大,加之陈胜本人不善于团结内部和贪图王侯生活,脱离群众,这支起义军经过短短六个月就失败了,陈胜本人也被叛徒杀害。
4.给下列划线汉字注音:
阳夏(jiǎ) 辍耕(chuò) 鸿鹄(hú)
闾(lǚ)左 谪戍(zhé shù) 当行(hánɡ)
度已(duó) 数谏(shuò) 罾(zēnɡ) 间令(jiàn)
篝火(ɡōu) 陈胜王(wànɡ) 忿恚(huì) 果笞(chī) 宁有(nìnɡ)
攻蕲(qí) 千骑(jì) 社稷(jì) 谯(qiáo)
5.学生齐读课文,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发/闾左/谪戍渔阳
(2)扶苏/以数谏故
(3)上/使外/将兵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三、整体感知
视频朗读《陈涉世家》
四、课文释义
见课件
五、文言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
少:陈涉少时(年轻)
吾闻二世少子也(小)
等:公等遇雨(各位)
等死(同样)
数: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卒数万人(几)
然:吴广以为然(对的)
然足下卜之鬼乎(但是)
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军队驻扎)
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
得鱼腹中书 (字条)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
(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3)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3.词性活用
陈胜王(王,名作动,为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作状,用丹砂)(书,名作动,写)
狐鸣呼曰(狐(鸣),名作状 像狐狸一样(嗥叫))
忿恚尉(忿恚,使动用法 使……恼怒)
将军身披坚执锐(坚,形作名 指坚固的甲衣)(锐,形作名 指锐利的武器)
4.古今词义
尝:古义:曾经 (尝与人佣耕)
今义:尝一尝
苟:古义:假如,如果 (苟富贵,无相忘)
今义:苟且
怜:古义:怜爱 (楚人怜之)
今义:可怜
诚:古义:果真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今义:诚实
固:古义:本来 (固以怪之矣)
今义:坚固
往往:古义:到处 (卒中往往语)
今义:常常
素:古义:平素 (吴广素爱人)
今义:本色,白色
并:古义:一共 (并杀两尉)
今义:并且
第:古义:仅 (借第令毋斩)
今义:表次序的词头,第一
会计:古义:集会议事 (与皆来会计事)
今义:管理财务的人
5.虚词
“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楚国之社稷 (助词 的)
陈胜佐之/皆下之/杀之以应陈涉 (代词)
然足下卜之鬼乎/二世杀之/固以怪之矣/令辱之 (代词)
辍耕之垄上/之次所旁丛祠中 (到 往)
怅恨久之 音节助词,无实义(久之,目似瞑)

祭以尉首 (用)
以激怒其众 (来)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表方位)
扶苏以数谏故 (因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把)
固以怪之矣 (同“已”已经)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以为 认为)

收而攻蕲/夺而杀尉/为坛而盟 (表承接 不译)
佣者笑而应曰 (表修饰 着)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表转折 但是)
六、课堂作业
1.下面句子停顿划分不当的一句是( D )。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B.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C.陈守令/皆不在,独守承/与战/谯门中。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今亡亦死( 逃走 )
(2)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
(3)大楚兴,陈胜王(为王 )
(4)籍第令毋斩( 即使 )
(5)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十分之六七 )
(6)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甲衣 )( 锐利的武器 )
(7)皆刑其长吏(乘法 )
(8)天下苦秦久矣( 苦于 )
3.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呢!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如今假使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梳理了课文的字词意思。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入研读。
二、合作探究
研读第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介绍陈胜的籍贯、姓名,身份,地位。
2.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写陈胜,刻画了陈胜怎样的形象?
明确:对话
3.这一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1)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2)结构上:写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为下文领导起义埋下伏笔。
研读第二段
1.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1)人民群众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2)秦二世杀太子扶苏篡位,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
(3)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3.陈胜采用“鱼腹置书”、“篝火狐鸣”的方法在士卒中造舆论,是迷信吗?
明确:不是迷信。这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吴广的足智多谋。
研读第三段
1.以小标题概括本段内容。
明确:揭竿而起
2.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明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本段记述的起义过程是怎样的?
明确:①并杀两尉——树威立信,扫除障碍;
②为坛而盟——号令徒属,指明方向;
③称王建政——势如破竹,迅速壮大。
4.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5.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6.本文是怎样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的?
明确:全文共写了三次对话:
第一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
第二段陈胜同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
第三段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
人物性格:陈涉是一个有远大理想抱负、强烈的反抗精神、敏锐的洞察力、杰出的领导和组织才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三、人物分析
1.请你找出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这些语言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充分表现了陈涉非凡的个性和远大抱负。
②“天下苦秦久矣”“宜多应者”反映了陈涉既敢于斗争又有斗争的智谋,对全国反秦形势的洞察力。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但显示了陈涉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精神,而且对激励士卒起义有极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表现了起义领袖的卓越才能。
2.从起义的事件中找出人物的行动的有关描写,解读人物性格。
①发动起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反映出陈的机智、果敢;“召令徒属,揭露苛政,以利害告之”,再以“死即举大名耳”的宏图大志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来鼓动,坚定了士兵的起义信念。这反映出陈胜卓越的鼓动、宣传能力。
②胜利进军:起义形势迅猛发展的原因——“从民欲也”,体现了陈胜的军事才能。
③建立政权:入陈后,又“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出谋划策——具有非凡才略的成熟的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四、品味语言,学习写法
1.本文在选材上有详有略,试分析哪些部分写得详,哪些部分写得略,为什么?
明确:以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这样有详有略的写来,才能突出的表现陈胜的非凡才略。
2.请你说说下面几句话的表达作用。
①“苟富贵,无相忘”。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④“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小组讨论并展示:
①“苟富贵,无相忘”。
明确:这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明确:这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明确:这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
④“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明确:这句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等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五、文章主旨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生动地塑造了陈胜这一农民起义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表达了对这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起义的肯定。
六、拓展延伸
前面我们介绍了《史记》的体例,“世家”是记王侯的,因为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的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为“世家”。陈涉并非王侯,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为“世家”?
明确:《史记》中人物传记分为三类,“本记”记帝王,“世家”记王侯,“列传”记人臣,但这只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特殊的考虑。陈涉就是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司马迁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相卒亡秦,由涉首事也。”可见司马迁看重的是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类似的例子有项羽,他并未统一称帝,但作者高度评价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领导作用,把他列入“本记”。
七、课堂总结
《陈涉世家》真实、完整地记述了爆发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局,表现了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从中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
课文没有节选的部分也写到了起义军内部的不和及自相残杀,陈涉称王之后的贪图享受、信用奸邪、脱离群众,表明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课外请同学们自主阅读。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4 / 10陈涉世家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知识;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句,理解文章大意;
3.了解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及经过。
4.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和查找工具书,校正读音,将易读错、写错的字圈出来。
2.读文读注释,口译全文。
3.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学习重点】
1.熟悉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积累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难点】
1.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本文材料取舍方法。
【学习过程】
【课前导学】
一、预习任务
1.笔译全文,注意重要句子的翻译。
(1)苟富贵,无相忘。
(2)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熟读课文,复述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起义的发动者;时间;地点;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经过;结果。
二、新知认知
【关于作者与《史记》】
1.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对历法进行改革。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创作。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大事年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3.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又是《史记》中的名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三、预习检测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A.辍耕之垄上( )
B.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C.等死,死国可乎( )
D.扶苏以数谏故( )( )
E.乃丹书帛曰( )
F.将军身被坚执锐( )
G.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H.楚人怜之( )
I.吴广素爱人(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简答题。
1)起义的直接原因:
2)起义的根本原因: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
4)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5)这一策略效果怎样?结合原文说一说。
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
8)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吴广是怎样做的?表现了吴广的什么才能?
9)陈胜发动领导起义有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0)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答案:
1.停止 你 同样 因为 屡次 用朱砂 通“披”,穿 果真 爱戴 向来
2.略
3.(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天下苦秦久矣。
(3)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4)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5)巩固了陈涉的地位,坚定了众人起义的信心。
(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并杀两蔚。广故数言。机智勇敢。
(9)作用:发动领导起义,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才能:敏锐的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做事周密细致。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10)①敬畏陈涉,爱戴吴广,愿意为他们效力;②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了绝路。
【课中导读】
一、学习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
2.自译全段;(重点字词)辍、之、若
3.思考。
(1)陈涉是什么出身?
明确:
(2)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从神情、语言上)
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
①“与人佣耕”,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怅恨久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苟富贵,无相忘”,表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找出本段中表现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和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句子。
明确:
4.文章为何一开始就列出吴广?
明确:
5.为什么文章要先安排这一段,可不可删去?
明确:
6.这一段通过哪些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明确:
二、学习第二段第一层
1.朗读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斩”
自译;(重点字词)闾左、次当行、会、度
2.思考: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明确:
3.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明确:
三、学习第二段第二、三层
1.朗读第二段“陈胜、吴广乃谋曰……皆指目陈胜”自译。(注意重点字词)
2.分层,归纳层意。
第二层:
第三层:
3.第二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哪些史实?怎样看待他们所采用的迷信手法?
明确:
4.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明确:
5.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明确:
6.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
四、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自译。(注意重点字词)
2.第三段分为几层?
明确:
3.第3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有何用意?
明确: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
明确:
5.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圈点勾画)
6.“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
五、深入探究
(一)感知内容线索记叙顺序
主要内容:
本文线索:
记叙顺序:
(二)全文结构(PPT)
(三)主旨感悟
1.“世家”是司马迁记王侯的,为什么他却把出身低微的陈胜列入“世家”呢?
明确:
2.归纳出本文主题思想。
明确:
(四)写作特色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顺叙的方法组织材料、布局谋篇。起义前佣耕之身(略写)→起义的原因和经过(详写)→起义后攻城略地(概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义原因的句子、并杀两尉、起义后攻城略地、起义军胜利进军的形势(找一找)。文字简洁、语言洗练,表现了作者语言上高度概括能力。
3.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
文章开头“辍耕太息”,通过对话写出陈胜思想情绪和远大抱负,接着在记叙策划、发动起义的过程中,通过陈胜在紧要关头分析形势、提出斗争策略、宣传鼓动士兵起义造反。这一系列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不仅表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且人物的形象鲜明生动,展现了人物的勇敢机智及政治斗争才干。
思考:以下人物语言分别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1)苟富贵,无相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下苦秦久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检测验收
《陈涉世家》以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以___________的形式,客观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重点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突出地表现陈胜谋划时善于__________、准备时善于__________、起义时善于__________、起义后善于__________的卓越组织领导才能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充分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七、拓展延伸
1.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陈胜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1)从与佣者的对话中分析。(2)从当时秦国局势上分析。(3)从陈胜发动起义过程来分析。
2.设想一下,你怎样给陈胜建国出谋划策。
【课后导练】
(一)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今亡亦死 ( ) (2)扶苏以数谏故 ( )
(3)今或闻无罪 ( ) (4)楚人怜之 ( )
2.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项是( )
A.邑人奇之 B.前人之述备矣 C.辍耕之垄上 D.宋何罪之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4.为了“威众”,陈胜、吴广做了哪两件事情?
(二)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吴广素爱人( ) (2)广故数言欲亡( )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4)从民欲也( )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士卒多为用者/吴广为都尉
B.广起,夺而杀尉/为坛而盟
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且壮士不死即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句子: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不属于徒属“敬受命”原因的一项是_____
A.吴广“苦肉计”获得成功,激起了众士卒。
B.陈涉的鼓动分析,激发了众士卒求生欲望。
C.吴广一向爱护士卒,有一定群众基础。
D.吴广表达出自己要当王侯将相的雄心。
9.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 、 。
10.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上文展现了吴广和陈胜机智勇敢的形象。
B.上文具体反映了陈胜卓越的领导才能。
C.上文反映了秦代统治者的专制与昏庸。
D.上文反映了秦末农民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
答案:
1.(1)逃走(2)屡次(3)有的人(4)爱戴
2.C
3.正碰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4.丹书鱼腹,篝火狐鸣。(意对即可,用文中相应语句回答也可)
5.向来 逃跑 难道 愿望
6.B
7.即使仅能免于斩首,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8.D(陈涉一番话意在鼓动众人,每个人皆有可能成为王侯将相。如果仅仅表达自己的雄心,则难以号召众人)
9.故 诈
10.勇敢,反对秦国的暴政
11.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