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20 22:4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C.铁丝和稀盐酸反应:
D.电解饱和食盐水:
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N2气体(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C.KCl固体(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CO(CO2)——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3.下列各组物质,只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的是
A.Na2SO4、FeSO4、NaCl溶液 B.NaCl、Na2CO3、KCl
C.Cu、Fe2O3、Fe3O4固体 D.磷矿粉、硝酸钾、氯化铵
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可以一步实现的是
A.CuCl2→Cu B.CuO→Cu(OH)2 C.CuO→CuCl2 D.Na2CO3→NaOH
5.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A.H+、Ca2+、、 B.Ca2+、K+、、Cl-
C.Na+、Ba2+、OH-、 D.Na+、Ba2+、OH-、CI-
6.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下列选项不符合该转化关系的是
A.CO、C、CO2 B.NaCl、NaOH、Na2CO3
C.MgCl2、Mg、MgO D.Ca(OH)2、CaCO3、CaCl2
7.下列几组物质混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BaCl2溶液和稀HNO3 B.NaCl溶液和KNO3溶液
C.NaOH溶液和K2CO3溶液 D.Fe(OH)3溶液和稀盐酸
8.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入足量的氯化钠溶液,干燥
B CaO CaCO3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NaOH溶液 Ca(OH)2溶液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D FeCl2溶液 CuCl2溶液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Cu粉(Fe)——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CO2气体(CO)——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
C.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Fe粉,过滤
D.NaCl固体(KNO3)——加水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10.如图,将胶头滴管中的物质X滴入装有物质Y的试管中,两物质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为稀盐酸,Y为Al(OH)3,该反应可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B.X为BaCl2溶液,Y为Na2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C.X为稀硫酸,若反应有气泡产生,则生成的气体一定是H2
D.X为AgNO3溶液,Y为Cu片,根据现象可判断金属活动性:Cu>Ag
11.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有蓝色沉淀生成 B.无明显现象
C.溶液变为蓝色 D.有气泡产生
12.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并持续通入饱和澄清石灰水中,使用浊度传感器测石灰水浑浊的情况,溶液透明时浊度值(透过率)为100%,溶液浊度的变化与时间的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溶液浊度变化不大,因为先排出装置里的气体不与饱和石灰水反应
B.BC段溶液浊度变小是因为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C.CD段溶液浊度上升,此时溶液中Ca2+浓度逐渐升高
D.C点导电性最强
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的是
A. 向水中加人pH=3的稀盐酸
B. 向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中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C. 向等质量的铁粉、锌粉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D. 向氢氧化钾、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14.甲元素一价阳离子有10电子,乙元素与氢元素可以构成有三个原子核和10电子的分子。甲、乙、氢三种元素可以组成的化合物W,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W是一种氧化物
B.乙的单质具有可燃性,可做高能燃料
C.乙和氢元素组成的物质只有一种
D.W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制取肥皂,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
15.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某化学实验小组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1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中0→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图1中b→c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h→k段曲线表示
C.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图1中b的值为106
二、填空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1)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他来到黄河入海口码头、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察看黄河河道水情和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①黄河水含有大量的泥沙,黄河水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之一)。
②黄河三角洲的土地由于海水侵袭等原因,大多是盐碱地。近年来,通过生态化利用和种业创新,盐碱地长出了产量高、品种好的多种耐盐碱作物,化学小组的同学们测出某盐碱地土壤的pH为8,该土壤呈___(填“酸性”“碱性”“中性”之一)。
③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被称为“母亲 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山东省濒临渤海和黄海,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a.人们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又称为“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是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 酒精 B.干冰 C.甲烷 D.乙块
b.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列水的净化方法中,能使海水淡化的是_________(填“蒸馏”“过滤”之一)。
c.下图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流程图,其中操作Ⅱ的名称是___(填“溶解”“过滤”“蒸发” 之一)。
(2)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①当温度为___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②当温度___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③图中P点所表示的硝酸钾溶液是___的(填“饱和”“不饱和”之一)。
④1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g。
⑤根据NaCl的溶解度曲线,海水“晒盐”应该用___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NaCl(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
17.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稀有气体 ②金刚石 ③汞 ④聚乙烯 ⑤食盐
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1)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是______。
(2)可制作塑料薄膜的是______。
(3)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的是______。
(4)常用做调味品的是______。
(5)可用于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的是______。
1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金秋八月,丹桂飘香,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
(2)温泉水中含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泡温泉时使用肥皂会起浮渣,温泉水属于______(选填“硬水”或“软水”)。
(3)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可以在铁制品表面涂刷一层“银粉”隔绝空气和水,“银粉”的成分是铝,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银粉”具有抗腐蚀性能的原因:______。
(4)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轻质碳酸钙的生产过程:将石灰石煅烧制得氧化钙,再将氧化钙加水制成石灰乳【主要成分是Ca(OH)2】,然后将净化后的石灰乳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碳酸钙。写出上述生产过程中任一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9.及时归纳是学好化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在性质③中,X代表______类物质。
(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一个)。
三、推断题
20.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相互之间连线表示能发生化学反应。A、C、E均为氧化物,A是人体呼出的主要气体;在实验室中B可以用来制取A,而D可以用来检验A;C和E反应能生成D。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B除了制取A之外的另一种用途是_______;
(3)C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B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21.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黑色固体,E为紫红色固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写出图中反应①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实验题
22.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其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1)说明能采用该气体发生装置的理由是______。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①甲同学的方案为: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沉淀的质量。此方案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______。
②乙同学的方案为: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气体体积。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使Y形管中的残余溶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______。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除外)。
五、计算题
23.在含氯化钠杂质的碳酸钠13.6g中逐渐加入质量分数为7.3%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1)当所得溶液的pH=7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 _______。
(2)完全反应后,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计算步骤)。
(3)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
24.请根据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信息作答(已知):
(1)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
(2)实验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至0.1%)
(3)计算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至0.1%)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D 6.D 7.D 8.D 9.D 10.C 11.D 12.C 13.C 14.D 15.B 16.(1) 混合物 碱性 C 蒸馏 过滤
(2) 24℃ 小于24℃ 不饱和 20 蒸发结晶
17.(1)③(2)④(3)①(4)⑤(5)②
18.(1)分子在不断运动
(2)硬水
(3)
(4)(或、)
19.(1) 有蓝色沉淀生成
(2)酸
(3)
20.(1)CO2
(2)金属表面除锈
(3)
(4)复分解反应
21.(1)CaCO3
(2) 放热
(3)
22.(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液体,反应条件是加热
(2) 不可行 残余液中有MnCl2,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将锌粒加入到残留液中 气体未冷却至室温
23.(1)100g
(2)解: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HCl的质量为100g×7.3%=7.3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x=10.6g
z=11.7g
y=4.4g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3.6g﹣10.6g+11.7g=14.7g

答: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5%。
24.(1)KC1、K2CO3
(2)设50g的碳酸钾溶液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由题意分析知,第一次加入50gK2CO3溶液有部分先和稀盐酸反应,第二次加入50gK2CO3溶液时生成5gCaCO3沉淀。
x=6.9g
实验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溶质质量分数13.8%。
(3)设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为y。
    
解得:y=11.1g
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