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储蓄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储蓄罐的结构特点和掌握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进行剪、刻、粘的动手能力。
3、素质培养: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爱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和节约零用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设计和制作储蓄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难点:掌握裁剪塑料瓶的技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储蓄罐若干个等。
学生准备:综合材料、剪刀、胶带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让学生将自己的存钱罐拿到课堂上,引发有关存钱罐的话题:
1、存钱罐的造型、色彩、材料有何特点?
2、存钱罐的取放是怎样设计的?
3、你带来的存钱罐适合什么人使用?
4、如果购买存钱罐,除了考虑它的用途,在造型等方面有何考虑?
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师将造型与实际应用巧妙地结合,使他们感受到,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方便我们的使用。
二、课堂发展
1、指导学生分析教材上的示范作品,也可以出示范例实物引导学生分析:
(1)这些作品用了怎样的材料?
(2)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适合用来制作存钱罐?
(3)存钱罐是怎样把设计与应用巧妙结合的?
(4)它适合给谁使用?
2、分析讨论的话题逐渐转到:
如何将自己的设想转化成实际的物品呈现出来?
让学生畅所欲言,把大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对比分析,使学生在分析对比中了解设计活动的特点,明确实用美观是设计存钱罐的关键。
3、进行必要的技法指导,如:怎样在纸盒上开洞,塑料瓶要如何切割、塑料瓶的粘连等问题。
三、创作作品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层次指导,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创新,大胆尝试;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教师更要关注,施以必要的示范和指导。
四、课堂展示
互相评价,说一说自己的作品。形式不拘一格,教师把良好的道德观念渗透到参评中,(学生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提问题讨论)遇到不敢讲述的同学,教师从其他方面进行鼓励。
五、课堂小结
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利用有关存钱罐的发展历史、民俗和文学作品来增强本课人文情感的含量,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课后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