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聆听古诗中那跨越千年依然动听的音乐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6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唐代是一个诗和音乐的时代,在那个时代,诗和音乐结合的盛况,表现在诗被谱之以曲,可以随处演奏咏唱:也表现在音乐已成为诗人们喜爱的题材,出现了不少将音乐美与文学艺术美结合得很好的作品。其中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则是精品中的精品,被清人方扶南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本单元依托苏教版教材中的《琵琶行》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白居易其人其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其作品,并结合白居易的经历来研究其作品的丰富内涵。专题二其他描摹声音的佳作赏析。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拓展阅读,重点赏析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来进一步感受唐诗中的音韵美。专题三,我心中的最美的音乐声。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根据对诗歌的音韵美的理解,探寻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并把这份感悟形成文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让音乐中所包含的真善美深入学生的心灵。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熟读成诵。
4.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知人论世”开展研究性学习。
2.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了解用文字来描摹声音的艺术特色。
3.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深度解读文章。
4.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白居易复杂的人生情感,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生中的磨难,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
7.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白居易的《琵琶行》描摹了什么样的声音?这声音为何让他泪洒青衫?
2.比较阅读其他两篇作品,你认为哪部作品写得最好?为什么?
3.你认为好的音乐作品应该包括那些因素?音乐动人的魅力源于什么?
专题划分
深入解读琵琶声中的悲欢离合,体会人间真情。
通过比较阅读探讨如何通过文字更生动地描摹声音。
3 .通过体验交流感受音乐的美,学会鉴赏音乐。
专题一
探究赏析《琵琶行》并序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学生需要学习本文精妙的音乐描摹手法,感知琵琶女不幸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被贬后的伤感惆怅之情。在认知上,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诗人白居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情感上,他们对音律和美的诗文有着一定的诵读兴趣,且通过之前的学习对古代诗人被贬后的人生境遇有着一定的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采用涵咏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以及查阅字典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诗歌的第二段;
2.能鉴赏本诗精妙的音乐描写手法;
3.能理解本诗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
1.能在理解诗意和学习内容的过程中采用涵咏诵读法以及合作探究法;
2.能在积累文言字词的过程中采用查阅字典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感受琵琶女的悲凉身世,体会诗人遭贬后的伤感惆怅之情,并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怀
本专题问题设计
诗人正面描写音乐采用了什么手法?
请学生找出用比喻来描写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
听众的反应如何?哪里可以看出?
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如何理解?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教材文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宣传吧佳作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在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交流感受。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的初读感受,并将这句话写到纸上。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来表达。
接着再读课文,说说感知。学生采用略读的方式,再读一遍诗歌,要在第一步感性的基础上读出理性的内容。每位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可以小组内部交流,最后再在班上分享。接着开展小组内交流各自初选的学习主题,相互启发。每个学生围绕自己确定的学习主题进行鉴赏和研读。本文的音乐描写相对而言是最主要的学习主题之一,因此要求全体同学都要进行研读。在赏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一些参考资料,但不能完全依赖资料,要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参考。
在第二课时是比较阅读李贺的《李凭望筏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望筏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各描写一种乐器,表现方法不同.然都十分精妙,
在第三课时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音乐的认识。通过听名曲感悟声音的美妙,通过自己身边同学的交流,感受美妙音乐的丰富内涵。在这一内容中,采用小组合作,组与组之间展开交流,并通过师生交流共同提高。
在第四课时里,通过顾况的《李供奉弹圣臻歌》、杨巨源的《听李凭弹婆揍二首》等,或用写实手法,或用抒情笔调,赞颂李凭弹姿筷的绝技的作品,感受名家对名篇的解读,。通过学习《例子·汤问》中的秦青悲歌、瓢巴鼓琴.《淮南子·览冥训》中的女姻补天.《汉书·郊柏志》中的素女破瑟,《艺文类聚》中的师旷弹琴,《搜神记》中成夫人弹茧摸,《楚辞》中湘灵鼓瑟等典故,进一步感受音乐的内涵。同时在这个学习过程里,交流心得体会,并及时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小组合作积极,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能准确流畅。
3.能有感情地诵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4.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重点字词掌握牢固。
5.能够鉴赏优美的古典音乐,写出自己的鉴赏心得。
专题二
文学是怎样来描摹声音的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在学习《琵琶行》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用名家对这首诗的解读来打开学生的思路,以进一步对提高学生对《琵琶行》的认识。采用自主评点的方式对其它两首诗歌进行品评,评点的重点放在艺术技巧上。
学生评点的成果要进行交流展示,以利于互相学习借鉴,来激发自己写作的灵感,拓宽自己写作的思路。同时,以这两首诗为示范,让学生多浏览此类的文章,来丰富自己的思想。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设计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诗歌内涵,开展研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来深度解读文章。
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这些描写声音的诗篇中哪一首最妙?
2.韩愈的诗中描摹了哪些声音?
3.李贺的诗描写了怎样的音乐效果?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余光中的《诗歌与音乐》http://blog.sina.com.cn/fwj19890518
常规资源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自主评点:谈谈对这两首诗的认识
2.小组交流评点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重点体会琵琶行中所采用的艺术技巧
3.学生自主评点:重点比较三首诗的异同,他们在描写音乐声方面各有哪些优势?
4.个人评点的成果上传班级交流平台,学生之间进行二次点评,主要是互相学习,以激活思维,激发灵感。
第二课时:
1.学生个人上网搜集关于古诗与音乐的资料,形成对用文字来描摹声音的比较客观的、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2.小组推荐优秀资源,进行资料汇总,以形成大家共享的资源。
3.小组研讨,把握描写声音的艺术技巧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掌握自主评点文章的方法,学会自己来解读文章。
2.能够立足文本,利用相关的事实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观点和材料严格的一致。
3.会灵活利用网络搜索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4.有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专题三
我心中最美的音乐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进行成果展示活动。学生自由写作:我心中最美的音乐。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写出自己对美丽音乐的理解感悟,形成个人专题研究成个果。
本次活动主要是把个人的成果放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展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评点,推选出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展示,做好示范引领,把专题阅读的学习落到实处,让鉴赏文学艺术真善美的意识深入学生的心灵。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感悟音乐的美,学会鉴赏文学艺术的美,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本专题问题设计
音乐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1.你最喜欢 的音乐作品?
2.你认为优秀的音乐作品应具备哪些因素?
3.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哪些作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学生自由讨论:我最喜欢的音乐作品。他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把作品上传至班级交流平台,互相点评,学习借鉴。
3.学生交流:谈体会。此次专题学习自己的收获,知识层面的、精神层面的皆可。借此探讨关于精神财富和人生价值等问题。
3.班级佳作展示。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推选出班级本次的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
4.教师进行主题单元学习总结。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2.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
3.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加大学习容量。
4.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