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古诗三首》课课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课《古诗三首》课课练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9 20:2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一课一练
第三课《古诗三首》
基础提优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那女子穿着一身素衣,手拿着一本书,正全神贯注地看一篇wén zhāng( ),那一双含情mò mò( )的眼睛偶尔露出yíng yíng( )的笑意,一点儿也没有王hóu( )家小姐的嚣张跋扈,美得简直像是一幅画。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素:①白暂;②本来的,原有的:③素来,向来;④蔬菜、瓜果等食物(跟“荤”相对)。
1.纤纤擢素手。 ( )
2.他俩素不相识,却一路同行,成了好友。 ( )
3.经过锻炼.我的身体素质大大增强了。 ( )
章:①条理;②图章:③花纹:④条目。
4.终日不成章。 ( )
5.在本次活动开始前,我们先要约法三章。 ( )
6. 那些书杂乱无章地堆在桌子上,很不美观。 ( )
三、按要求写词语。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叠词“迢迢”让我想到了四字词语“ 迢迢”,叠词“皎皎”让我想到了四字词语“ 皎皎”。 像这样含有叠词的四字词语我还知道: 、 。
四、先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 五侯: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 皎皎:
五、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 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后,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 )
2.《十五夜望月》一诗中,诗人以疑问结尾,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
3. “札札弄机杼”中,“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梭子在织机上飞动的样子,表现了织女织布动作的娴熟。 ( )
4.《寒食》一诗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有浓郁情味的风俗画,诗人也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权贵近臣们的强烈不满。( )
课文提优
一、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1.“河汉”指的是 。联系第一、二句诗可知, 本诗讲述的是关于
的故事。
2.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去”在这里的意思是“距离”,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两位主人公隔河相望的情景。
B.“清且视”说明河汉并不深广,体现了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能相遇充满了疑问。
C.“复”在这里的意思是“又”,这个字写出了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得相见的慨叹。
D.这两句诗表面上写故事.其实也在诉说离别的愁苦。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 代诗人 写的《寒食》中前两句是写 ,
后两句写 。诗句“ ”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2.《迅牵牛屋》一诗在刻画织女形象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 , ”这两句诗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三、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地白”的意思是 。
2.诗中描写月夜静谧景色的两句诗是“ , 。”
3.最后一句诗中,诗人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友人,却偏偏说“落谁家”,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将自己望月怀远的情思表达得含蓄蕴藉。这种写法是( )。
A.直接抒情 B.侧面烘托 C.叙事抒情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诗中的“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第二句诗中的“冷”既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也表现了诗人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第三句诗中的“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最物、人都可清楚地看到。
D.第四句诗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会落到谁家
5. 与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的诗句还有“ ,
。”
拓展提优
一、写出古诗词中的春节习俗。
“日葬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分别介绍了寒食节禁火、中秋节望月怀远的传统习俗。品读下列诗句,写出诗句所表现的春节习俗。
1.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3.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①,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②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③死生别离处。
冥冥④重泉⑤哭不闻,萧萧⑥暮雨人归去。
[注释]①乔木:高大的树木。②垒垒:众多的,重重叠叠的。③尽是:都是。④冥冥:昏暗,看不清的样子。⑤重泉:黄泉、九泉,神话传说中人死后的归处。⑥萧萧:象声词,指雨声数量
1. 这首诗描写了 期间人们 的情景。
2.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日。这一天禁烟火,人们只吃冷食,后来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
B.题目中的“望”具有统领全篇内容的作用,下文所写内容既有诗人亲眼之所见,也有诗人想象之景象,全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
C.“谁家哭”表现人们在祭奠先祖亲人时的痛哭情状,凄凉悲惨,令人心怀惆怅,追思怀远。
D.整首诗描绘出了人们祭扫祖先的情形,但不见悲苦,反而漫天飞舞的纸钱和白色的棠梨花相互映衬,正有一番清雅素丽的美。
4.比较一下,这首诗与韩翃的《寒食》一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日积月累
一、把下列含有“月”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长年( )月 披星( )月 寒冬( )月 众星( )月
日月如( ) 春花( )月 嫦娥( )月 花容月( )
花好月( ) 月黑风( ) 闭月( )花 月明风( )
二、写出下列诗句对应的传统节日。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
2.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
3.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
4.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一课一练
第三课《古诗三首》参考答案
基础提优
一、文章 脉脉 盈盈 侯
二、1.① 2.③ 3.② 4.③ 5.④ 6.①
三、千里 月光 示例:忠心耿耿 波光粼粼
四、1.傍晚。泛指权贵豪门。夜色降临,宫里传出御赐的烛火,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2.很遥远。很明亮。那牵牛星遥遥可见,那织女星明亮皎洁。
五、1.× 2.√ 3.√ 4.√
课文提优
一、1.银河 牛郎织女 2. B
二、1.唐 韩翃 春日长安城花飞柳拂的景色宫苑傍晚的景象 春城无处不飞花
2.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三、1.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2.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3. B
4. C
5.示例: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拓展提优
一、1.换桃符 2.赏灯 3.守岁
二、1.寒食节、清明节 祭祖扫墓
2.棠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
3.D
4. 韩翃的《寒食》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滥用特权等腐败现象的讽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则表达了人们祭祖时的悲伤和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日积月累
一、累 戴 腊 拱 梭 秋 奔 貌 圆 高 羞 清
二、1.重阳节 2.七夕节 3.端午节 4.元宵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