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2月学校联考
历 史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江真核好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排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子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新兴贵族地主崛起。以卿大夫为代表的“私家”与“公室”的争斗愈演愈烈,其结果各诸侯国的“公室”程度不等地衰落下去,卿大夫逐渐掌握政权。这反映了
A.西周的分封制彻底崩溃 B.政治体制与社会经济发生矛盾
C.诸侯争霸导致社会动荡 D.礼崩乐坏局面推动社会的变量
2.汉元始五年,平帝暴卒,王莽选立2岁的宗室刘婴为帝,号孺子婴,自己仿周公辅成王故事,以摄政名义称“假皇帝”、“摄皇帝”,改元居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B.王莽工于权谋阴险狡诈
C.周公对后世影响深远 D.西汉政权统治黑暗腐朽
3.唐代韩愈对孟子特别推崇,在“道统”中将原先被列为上承孔子的颜渊,排斥在主线之外,以孟子上承孔子,而自承孟子,并且将儒学研究从章句训诂引导为对经典义理的探求。韩愈此举
A.反映于唐朝的多元文化面貌习 B.扭转了儒学面临的危机
C.对宋代微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D.顺应了三教合流的趋势
4.表1为1000-1890年日本、中国和西欧居民达到1万人的城镇人口的百分比。它反映了宋
代以后中国
表1
A.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资本主义模式萌芽
C.自然经济解体缓慢 D.经济总量落后于世界
5.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朱棣敕谕,“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目人等: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尔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若有掳诚来朝,咸锡皆赏。故兹敕谕,悉使闻知。”这表明明政府
A.固守宗藩体制 B.扩展海洋的政治愿望
C.强化海禁政策 D.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6.鸦片战争以后,“马达”“轮胎”“国会”“阻力”“权利”“义务”等新名词先后传入中国。1904年,张之洞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时,却专列“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以寸国文、端士风”一条。这些现象体现了当时
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顽固势力的强大 D.社会转型的特点
7.图1为中国知识界研究苏(联)俄作品数量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只
图1
A.研究作品数量整体上升 B.国内外局势影响数量变化
C.数量变化源于十月革命 D.研究作品的主题复杂多样
8.1938年初,日军进军中国腹地,国民党军向黄河以南大撤退时,八路军采取“敌进我进”的策略,发动游击战进入广大农村,形成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八路军的这一战略
A.推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壮大了反抗日本侵略的力量
C.迅速扭转了不利的抗战形势 D.表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失败
9.图2是创作于1956年的宣传画《报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图2
A.人民民主政权得到有效巩固 B.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 D.人民公社体制迅速发展
10.图3是1949一1963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示意图。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图3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 B.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熟
C.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 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11.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表现手法各有特色,经过了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进而走向了“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这反映了古希腊
A.艺术自由气息浓厚 B.人文思想深入发展
C.雕塑技艺持续改进 D.商品经济影响深远
12.15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可以看出该学者
A.批判中世纪神学蒙昧 B.倡导宗教信仰自由
C.借助神学塑造人本观 D.推崇资本主义制度
13.1700-1701年美洲殖民地占英国出口值的11%,进口值的20%。1772- 1773年,北美和西印度占英国出口的38% ,进口的39%;到1797-1798年,分别为57%和32%。这一变化
A.推动机器取代手工劳动 B.引发欧洲价格革命
C.加速世界市场的形成 D.确立英国霸主地位
14.表2为1950年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览表。
表2
国家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美国 3810 2536
苏联 1260 699
英国 710 1393(1951年)
法国 500 1172
联邦德国 480 1001
日本 320 382
意大利 290 626(1951年)
据此可知此时
A.传统国际格局瓦解B.世界步入两极格局
C.美国霸权主义肆虐D.多极化趋势加强
15.图4是1950-1989年西方某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分析正确的是
A.中央政府积极干预经济
B.国际关系恶化掣肘经济
C.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D.政府公共开支适时减少 图4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
——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
提取材料信息,评述宋人对“好孩子”形象的塑造。(15 分)
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海防问题上,郑观应认为“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我钝;轮船、火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徒以分省设防画疆而守,遇有亭变拨调他省师舰以为接济,而号令不齐,医械不一。平日既无统属之分,临进难收臂指之效”。他还认为中国建立的海军的目的在于“卫商民,收防海之实用”,“张国威, 护华商”。而发展工商业又为建立海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说:“非富不能图强, 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也”。
——摘编自刘中民《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郑观应的海防主张进行探讨。(16分)
18.(12分)表3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部分省份征发壮丁,包括女兵与民夫人数统计表(单位:
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中《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表》
根据材料,概括全民族抗战期间征发壮丁人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说明理由。(12分)
19.(12分)《泰晤士报》是英国全国发行的一张综合性日报,一直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85年元旦约翰·沃尔特创办《泰晤士报》。《泰晤士报》最先将新闻视角延伸至英国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这为《泰晤士报》在政界和金融界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与此同时,报纸发行量十分可观,这也使得当时该报的记者、编辑和专栏作家的收入非常可观。
1803年沃尔特的儿子小沃尔特接手《泰晤士报》,他除了坚持不再接受政府补贴外,在技术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全面改革……19世纪早期,《泰晤土报》历在三位总编辑约翰·斯托达特、托马斯·巴恩斯和约翰·撒迪厄斯的励精图治,其影响力再次得到增强,尤其在英国政治和伦敦事务领域。
1847年小沃尔特去世时,《泰晤士报》的发行量超过了伦敦其他大报发行量的总和。
1850年前后,《每日电讯报》和《每日邮报》等廉价的“便士报”的迅速崛起对《泰晤士报》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巨大威胁。
1966年,已经不堪重负的《泰晤士报》出售给了大出版商罗伊·汤姆森。同年,《泰晤士报》开始在报纸的第一版刊登新闻报道。在此之前,《泰晤士报》的第一版一般主要刊登小型的奢侈品广告,对象为英国的富人阶级。
1981年,从澳大利亚办一份小报起家,后控制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多家报刊、电台的新闻自头鲁伯特·默多克以1200万英镑收购了《泰晤士报》,随后进行改革。
2005年,英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泰晤士报》日均发行量为68.8万份。这一销量已经是《泰晤士报》近年来最好的发行水平。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如果由你负责19世纪中叶的《泰晤士报》,你将如何引领报纸走出困境? (6 分)
(2)《泰晤士报》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6分)
济南市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022. 2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2.A 3.C 4.C 5.A 6.D 7.B 8.B 9.C 10.C
11.B 12.C 13.A 14.A 15.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15分)
概述宋人所塑造的“好孩子”形象的特点:聪颖好学、勤奋刻苦,(3分)成熟端谨。(2分)
分析宋人塑造“好孩子”形象的时代背景:宋代面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政权内
部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国家需要培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才;理学兴起,主张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同时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拜金逐利不良风
气,需要从孩童开始进行纠正引导。(从其中任一角度作答得2分,共4分)
阐释宋人塑造“好孩子”形象的影响:有助于理学的传播,有利于引导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人才;但也一定程度上束缚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的个性的发展,从根本
上讲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作答,每个角度3分,共6分)
17. (16分)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统一军事指挥权;建立海防与发展工商业结合。(每答出一点得2分,共6分)
背景: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海路为入侵中国主要路径,东南海疆危机日益严重,西学东渐,国人认识并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洋务运动的开展提出自强求富的口
号,郑观应等人强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西方进行商战。(从任一角度作答得2分,共
6分)
评价:有利于中国海防的近代化;反映了先进中国人言国强兵的愿望和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每答出一点得2分,4分)
18. (12 分)
特征:时间上,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山东、江苏1938年之后基本没有征发。(从任一角度作答即可得3分)
空间上,壮丁征发范围广,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四川、河南人数众多;山东、江苏、宁夏、青海人数较少。(从任一角度作答即可得3分)
理由:日本全面侵华,抗战初期国民党积极组织一系列会战,征发壮丁不断增加,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以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1939 年以后征发壮丁人
数出现下降趋势;伴随若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江苏、山东逐步沦陷,38 年以后基本没有
壮丁贡献。(能对应前述时间分布特征、理由说明充分即可得3分)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战争,国民政府从全国范围征发壮丁,全国人民并肩作战;四川、河南人口基数大,四川地处抗战大后方,环境相对安定,为抗战贡献壮丁人数巨大;山东、
江苏沦陷较早,宁夏、青海深处内陆贡献壮丁较少。(能对应前述时间分布特征、理由说明
充分即可得3分)
19. (12分)
(1)能从以下任意三个角度作答均可,每个角度2分,共6分:
顺应工业革命的趋势,大力革新技术,不断提高印刷质量和速度;
顺应自由主义思想浪潮的趋势,一方面不断减少政府对报纸的干预,依靠广告和发行收入而充分自立;
顺应民主制不断完善的趋势,高举民主大旗,监督政府行为;
顺应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和无产阶级运动逐渐兴起的社会现实,重视了解各基层的情绪和意见,关注工人和市民诉求,着力推动一些法令的改革;
顺应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英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需要,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派遣干练的记者奔赴国内外热点地区进行采访。
(2)能从以下两个层面中的任意三个角度作答均可,每个角度2分,共6分:
经济层面:从《泰晤士报》技术革新的历程来看,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转型:从《泰晤士报》新闻报道关注范围的变化来看,见证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也见证了全球化的发展历史;从经营者来看,则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演变历程。
政治层面:从《泰晤士报》关注的受众来看,经历了从关注精英阶层(奢侈品广告)到普通民众,见证了英国公民社会地位的上升和民主的演变历程;从《泰晤士报》坚持言论自由,坚持不受政府干预,可以看出英国近代以来言论自由等制度的执行与演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