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皖南地区高二年级开学调研考试
化 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O16 N14 Na23 C135.5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社会、科技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下管道用导线连接锌块可以减缓管道的腐蚀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C.催化剂可降低水分解反应的焓变,有利于开发氢能源
D.电器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pH试纸变红色的溶液中:Na+ 、K+、HCO3-、NO3-
B. pH=7的无色透明溶液中:Fe3+、Na+、SO42-、Br-
C.由水电离产生的c(H+)=1 ×10-10 mol· L-1的溶液中:NO3-、Ba2+ 、Na+、Cl-
D. =1.0 ×0-13mol·L-1的溶液中:NH4+、Ca2+ 、ClO-、I-
3.亚磷酸(H3PO3)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电离常数Ka1=1.0 ×10-3,Ka2=2.6×1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3P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3PO3
B.升高温度,亚磷酸溶液的pH值减小
C.向亚磷酸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则变小
D.加水稀释0.01 mol/L的亚磷酸溶液,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减小
4.活化能用来定义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所需要克服的能量障碍。 已知反应:A(g)+2B(g) C(g)+3D(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
B.该反应的活化能为b kJ·mol-1
C.参与反应的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该反应的反应热ΔH=(a-b) kJ·mol-1
5.一定条件下,废水中的 NO2-可被氧化为NO3- 。已知反应:2NO2-(aq)+O2(g)=2NO3-(aq)△H1=- 146.0 kJ ·mol-1,NO2- (aq) +O2(g)=NO3- (aq)+O(g) △H2 =x kJ·mol-1 ,O=O键断裂需要的能量为499.0kJ· mol-1。 则x的值为
A.+322. 5 B.- 322.5 C. +176.5 D. -176.5
6.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发生反应2X(s) Y(s)+Z(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若c(Z)增大,则ΔH>0
B.加入一定量Z,达新平衡后m(Y)减小
C.加入等物质的量的Y和Z,达新平衡后c(Z)增大
D.加入一定量氩气,平衡不移动
7.已知NO2与N2O4可相互转化:2NO2(g) N2O4(g) ΔH=-24.2kJ·mol-1,在恒温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g)的混合气体充入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其中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理分析合理的是
A.25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B.反应进行到10 min时,体系吸收的热量为9. 68 kJ
C.a、b、c、d四点中v正与v逆均相等
D.前10 min内,NO2的生成速率为0. 04 mol·L-1· min-1
8.下列有关化学图像表现的内容错误的是
A.图1表示牺牲阳极法
B.图2表示电解熔融AlCl3制备Al
C.图3所示装置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D.图4能验证NaCl溶液(含酚酞)的电解产物
9.常温下,有体积相同的四种溶液:①pH→2的CH3COOH溶液;②pH=2的盐酸,③0.01 mol/L的醋酸溶液;④0.01 mol/L的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四种溶液稀释到相同pH,所需水的体积:①>②=④=③
B.四种溶液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①=②=③=④
C.与过量镁条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①>②=③=④
D.与镁条反应的起始速率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④>③
10.可溶性钡盐有毒,医院中常用硫酸钡这种钡盐作为内服造影剂。医院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除催吐外,还需要向中毒者胃中灌入硫酸钠溶液。已知: Ksp(BaCO3)=5. 1 ×10-9,Ksp(BaSO4)=1.1 ×10-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BaSO4和BaCO3均属于弱电解质
B.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若没有硫酸钠,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代替
C.在BaSO4悬浊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得到的悬浊液中c(Ba2+ )增大
D.根据Ksp的大小,BaSO4不可能转化为BaCO3
11.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理论上锌的质量每减小13 g,外电路中通过0.4 mol电子
B.电池工作时,锌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l)+2e-=Mn2O3(s)+2OH-(aq)
D.电池工作时,氢氧化钾电解质溶液中OH- 移向正极
12.一种工业制备无水氯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X常选用生石灰
B.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MgCl2制备金属镁
C.“氯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MgO+C+Cl2 MgCl2+CO
D.“煅烧”后的产物中加稀盐酸,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发也可得到无水MgCl2
13.为研究碘的化合物氧化性强弱设计如图实验,①、②实验左侧烧杯中溶液颜色都变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中Fe2O3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O3+2e- + 6H+=2Fe2+ +3H2O
B.碘元素在装置①中被氧化,在装置②中被还原
C.两装置的盐桥中阳离子都向含碘化合物烧杯中移动
D.装置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导线上通过的电子数之比为1 : 5
14.生产碳酸饮料时常添加的苯甲酸钠(C6H5COONa,缩写为NaA)可用作饮料的防腐剂。研究表明苯甲酸(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已知25°C时,HA的Ka=6.25 ×10-5,H2CO3的Ka1=4.17 ×10-7,Ka2=4.90 ×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为25°C,不考虑饮料中其他成分影响)
A.当pH为6.0时,饮料中:=0.16
B.提高CO2充气压力,饮料的抑菌能力提高
C.饮料中添加苯甲酸钠,抑制了水的电离
D.向苯甲酸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无气泡产生
15.氢氧化锂(LiOH)可用作光谱分析的展开剂、润滑油,某兴趣小组利用三室电解法制备氢氧化锂,同时得到重要工业原料硫酸,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 M为阴离子交换膜
C.石墨电极II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 +2H2O=4OH-
D.制备2.4 g氢氧化锂,理论上生成气体A 1.12 L(标准状况下)
16. 25°C时,向10.00 mL 0. 1000 mol· L-1的 NaHCO3溶液中滴加0.1000 mol ·L-1的盐酸,溶液的pH随加入的盐酸的体积V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溶液中c(HCO3-)> c (CO32- )>c(H2CO3)
B. b点,c(Na+ )=c(HCO3- )+ 2c(CO32- )+c(Cl-)
C.c点,溶液中的H+主要来自HCO3-的电离
D.d点,c(Na+ )=c(Cl -)=0.1000 mol·L-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 (14分)实现碳中和方法之是 二氧化碳捕捉再利用。
(1)二氧化碳可用于重整天然气制合成气(CO和H2)。
①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CH4(g)+H2O(g) CO(g) +3H2(g)△H1= +206 kJ ·mol-1
CO2(g)+4H2(g) CH4(g)+2H2O(g) △H2=-165 kJ· mol-1
则反应CH4(g) + CO2(g) 2CO(g)+ 2H2(g)的△H = kJ·mol-1
②最近我国学者采用电催化方法用CO2重整CH4制取合成气,装置如图所示。装置工作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在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充入1 mol CO2(g)和3 mol H2(g),发生反应:2CO2(g) +6H2(g) C2H4(g) +4H2O(g) △H <0;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若513 K时,反应达到平衡所用时间为2 min,则该温度下,从开始到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v(CO2)=_
_ ;H2 (g)的平衡转化率为 。
②630 K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用分数表示)L3·mol-3;A、B、C三点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A、KB、KC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3)用二氧化碳与氢气催化加氢制乙醇,其反应原理为2CO2(g) +6H2(g)=CH3CH2OH(g)+3H2O(g) △H <0。 经实验测定在不同投料比x1、x2、x3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曲线所示[x= ]:
①x1、x2、x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②从平衡角度分析,随温度升高,不同投料比时CO2的平衡转化率趋于相近的原因是
。
18. (12分)磷化铝(AlP)通常可作为一种广谱性薰蒸杀虫剂,吸水后会立即产生高毒的PH3气体(熔点为-132°C ,还原性强)。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下列方法对粮食中残留的磷化物含量进行了研究。
已知:①B中盛有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O2 ,防止装置C中生成的PH3被氧化;②C盛有100 g原粮,E中盛有20. 00 mL 1.50 ×10-3 mol·L-1 KMnO4溶液(H2SO4酸化)。
(1)仪器F的名称是 。
(2)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空,必要时部分操作可以重复进行)。
①从F中向C装置中加足量水,使原粮充分反应;
②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安装好吸收装置E;
④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⑤分别向A、B、C和F装置中装入测定所需药品;
⑥用亚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E中吸收液。
(3)已知E中反应为5PH3 + 8KMnO4 + 12H2SO4 =5H3PO4 + 8MnSO4 + 4K2SO4 +12H2O,其中PH3被氧化后的产物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正盐,请写出该正盐水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
(4)收集E中吸收液,加水稀释至250 mL,取25.00 mL于锥形瓶中,用4.0 ×10-4 mol·L-1的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32-+ 2MnO4-+6H+=5SO42- +2Mn2+ +3H2O):
1 2 3
三次实验消耗标准溶液V标/mL 15.02 15. 30 14.98
①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
②平均消耗Na2SO3标准溶液 mL;则该原粮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为
mg·kg-1。
③若在配制Na2SO3标准溶液的过程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最终测定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9. (14分)V2O5是制硫酸的催化剂。从废钒催化剂(含有V2O5、V2O4、SiO2 、Fe2O3等)中回收V2O5并制备某些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废钒催化剂在“酸浸”前需要粉碎的目的是____ ;“酸浸”时,V2O5转化为VO2+,V2O4转化为VO2+ ,写出V2O4转化为V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氧化”过程的主要目的是 。
(3)“中和”作用之一是使钒以 V4O124-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则“废渣2”为 。
(4)“离子交换”和“洗脱”可简单表示为4ROH+ V4O124-R4V4O12 +4OH- (以ROH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了提高洗脱效率,淋洗液应该呈 性(填“酸”“碱”或“中”)。
(5)已知NH4VO3难溶于水,Ksp=3. 0 ×10-8,向10 mL0.2 mol· L-1 KVO3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NH4Cl溶液(忽略混合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欲使VO3-沉淀完全,则NH4Cl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溶液中某离子浓度≤1×10-5 mol·L-1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6)写出“煅烧”NH4VO3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0. (12分)
(1)已知:2Cu2S(s) +3O2(g)= 2Cu2O(s)+2SO2(g) △H1=-768.2 kJ·mol-1;
2Cu2O(s) +Cu2S(s)=6Cu(s)+SO2(g) △H2=+116.0kJ ·mol-1。
则Cu2S(s) +O2(g)=2Cu(s)+ SO2(g) △H= 。
(2)某兴趣小组同学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观察到两极均有气体产生,Y 极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后观察到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澄清。查阅资料知,高铁酸根离子(FeO42- )在溶液中呈紫红色。
①电解过程中,X极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电解过程中,Y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4OH--4e- =2H2O+O2 ↑和 。
(3)已知常温下:
弱电解质 H2S H2CO3 H2SO3 CH3COOH NH3· H2O
电离常数 Ka1=1.1 ×10 -7 Ka2=1.3 ×10-13 Ka1=4.5 ×10-7 Ka2=4.7 ×10-11 Ka1=1.4 ×10-2 Ka2=6.0 ×10-8 Ka=1.8 ×10-5 Kb=1.8 ×10-5
①浓度均为0.1mol·L-1的Na2S溶液、NaHCO3和Na2CO3溶液,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连接,下同)。
②S2-、HS-、CO32-、HCO3-四种离子结合H+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③NaHSO3的水解常数Kh=__ ___ (保留 2位有效数字)。
④CH3COONH4溶液显 性;NH4 HCO3溶液显 性。
2021 ~ 2022学年第二学期皖南地区高二年级开学调研考试·化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地下管道用导线连 接锌块后,锌、管道的铁及周围的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锌为原电池的负极,先被氧
化,管道的铁得到了保护,故可以减缓管道的腐蚀,A正确;在电解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将能量“储
存”起来.B错误;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因而有利于开发氢能源,但催化剂不能改变水光解反应的焓变,C错误;普通泡沫灭火器不可用于扑灭带电设备的火灾,因为喷出的泡沫中含有水分,家用电器着火可使用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D错误。
2.C能使pH试纸变红色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含有大量H+ ,H+与HCO3-会反应产生H2O、CO2,不能大量共
存,A不符合题意;Fe3+水溶液显黄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且在溶液pH=7时Fe3+ 形成了Fe(OH)3沉淀,也不能大量存在,B不符合题意;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的浓度为1.0 ×10-13mol/ L<1.0 × 10-7 mol /L,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选项离子Na+ 、Ba2+、Cl-、NO3-与酸性溶液中的H+或碱性溶液在的OH-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1.0 ×0-13mol·L-1的溶液显酸性,含有大量H+ ,H+与ClO-、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3.B已知亚磷酸(H3PO3)是一种二元弱酸.故H3P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HPO3不能生成Na3PO3,A错误;弱酸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弱酸的电离正向移动,故对亚磷酸溶液升温.溶液中c(H+)增大.溶液的pH值变小.B正确;向亚磷酸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c(H+ )减小,则= 增大,C错误;对0.01 mol/L的H3PO3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H+ 、H2PO3-、HPO32-离子浓度均减小,但根据水的离子积可知,Kw=c(H+ )c(OH- )是一个常数,故c(OH- )增大,D 错误。
4.D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ΔH<0.A错误;该反应的活化能为a kJ/mol,B错误;参与反应的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C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热ΔH=(a-b) kJ/ mol,D正确。
5.C 2NO2- (aq)+O2(g)=2NO3- (aq) ΔH1= - 146. 0 kJ/ mol ,②NO2- (aq) +O2(g)= NO3- (aq) +O(g)△H2=x kJ/mol,根据盖斯定律分析,②×2-①得热化学方程式为:O2 (g)=2O(g) △H2=2 x+ 146. 0=+499.0kJ/mol,x=+176.5 kJ/mol ,C正确。
6.C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而c(Z)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故则△H>0,A正确;加入一定量Z,Z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达新平衡后m( Y)减小,B正确;加入等物质的量的Y和Z,Z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由于X、Y均为固体,故K = c(Z),达新平衡后(Z)不变,C
错误;加入一定量氩气,加入瞬间,X、Z的浓度保持不变,故正、逆反应速率不变,故平衡不移动,D正确。
7.D如图中 数据可知.10 min内a曲线变化了(0.6-0.4) mol/L=0. 2 mol/L,b曲线变化了(0.6- 0.2) mol/L=0. 4 mol/L,根据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a曲线代表N2O4的变化,b曲线代表NO2的变化,25min时,NO2的浓度突然增大,N2O4的浓度保持不变,故应是增大了反应物NO2的浓度,不是升高温度,A错误;反应进行到10 min时,NO2浓度增大了0. 4 mol/L. 即NO2物质的量增大了0.4 mol/L ×1 L=0. 4 mol,且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吸收 ×24.2 kJ/mol=4.84 kJ热量,B错误;图象中b,d点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达到平衡状态,对应的唯与理相等;a、c点物质浓度仍在变化中,未达化学平衡状态,对应的v正与v逆不相等,C错误;前10 min内,△c(NO2)=0.6 mol/L- 0.2 mol/L=0. 4 mol/L,v= =0. 04 mol/(L·min) ,D正确。
8.B图1中锌比铁活泼,锌失电子,被氧化,从而保护了铁不被腐蚀,故表示牺牲阳极法,A正确;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不导电.制备金属铝应该电解熔融氧化铝,B错误;由于常温下铁遇到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图2所示装置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C正确;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检验
氯气用碘化钾淀粉溶液;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该装置能验证氯化钠溶液的电解产物,D正确。
9.C醋酸为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盐酸是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则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稀释
到相同pH,所需水的体积为④>③,A错误:醋酸为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盐酸是强酸,在溶液中完
全电离,pH= 2的醋酸溶液的浓度大于0.01 mol/L,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大于其他三种溶液, B错误;醋酸为
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盐酸是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pH=2的醋酸溶液的浓度大于0.01mol/L.
其他酸均为0. 01 mol/L.则与过量镁条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为①>②=③=④.C正确;pH= 2的醋酸溶液和pH=2的盐酸中氢离子浓度相同,与镁条反应的起始速率相等.D错误。
10.C BaSO4和BaCO3是盐,尽管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BaSO4和BaCO3均属于强电解质,A错误:碳酸钡易溶于胃酸,故不能用碳酸钠溶液代替硫酸钠,B错误;在BaSO4悬浊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BaCl2溶解电离产生Ba2+ ,使得到的悬浊液中(Ba2+ )增大.C正确;硫酸钡更难溶.但硫酸钡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向其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这时溶液中c(Ba2+)·c(CO32-)>Ksp(BaCO3),就可以形成碳酸钡沉淀.因而可以实现硫酸钡向碳酸钡沉淀转化.D错误。
11.D根据总反应可得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则理论上锌的质量每减小13 g,即0.2mol.外电路中通过0.4mol电子,A正确;根据总反应可知,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由总反应分析可知,MnO2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为2MnO2(s)+H2O(l)+2e- = Mn2O3(s)+2OH- (aq),C 正确;电池工作时.为原电池装置.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此氢氧化钾电解质溶液中OH-移向负极,D错误。
12.D海水经一系列处理得到苦卤水,苦卤水中含Mg2+ ,苦卤水中加物质X使Mg2+转化为Mg(OH)2 ,过滤除去滤液,煅烧Mg(OH)2得MgO,MgO和C、Cl2经“氯化”得无水MgCl2物质X的作用是使Mg2+转化为Mg(OH)2,工业上常采用CaO,发生CaO+ H2O=Ca(OH)2 ,Ca(OH)2 + Mg2+= Mg(OH)2 +Ca2+,A正确;Mg是较活泼金属,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MgCl2制备金属镁,B正确;由图可知,反应方程式为MgO+C+Cl MgCl2 +CO,C正确;“煅烧”后得到MgO, MgO和盐酸反应得到MgCl2溶液,由于MgCl2在溶液中水解为氢氧化镁和HCl,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发HCl会逸出,MgCl2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得到氢氧化镁,得不到无水MgCl2 ,D错误。
13.C由①②实验左侧烧杯中溶液颜色都变蓝可知,装置①中石墨I为原电池的负极,碘高子在负极失去电子
被氧化生成单质碘,氧化铁电极为正极,酸性条件下,氧化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水,装
置②中石墨II为原电池的正极,碘酸根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碘,石墨III为负极,亚硫酸氢根
离子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由分析可知,装置①中氧化铁电极为正极,
酸性条件下,氧化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Fe2O3+2e- + 6H+ =2Fe2++3H2O.A正确;由分析可知.装置①中石墨I为原电池的负极.碘离子在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
单质碘,装置②中石墨II为原电池的正极,碘酸根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碘,B正确;由分析
可知,装置①中石墨I为原电池的负极,氧化铁电极为正极,装置②中石墨II为原电池的正极,石墨III为负.
极,则装置①中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氧化铁电极,装置②中盐桥中阳离子移向石墨II.C错误;由得失电子数
目守恒可知,装置①、②中生成等量的碘时,导线上通过的电子数之比为1:5,D正确。
14.B 当pH为6.0时,饮料中 =0.016,A错误;由题中信息可知:苯甲酸(HA)
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充CO2的饮料中HA的浓度较大,所以相比于未充CO2的饮料,碳酸饮料的抑菌能力提高.B正确;苯甲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其电离产生的苯甲酸根离子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使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因而会促进水的电离,C错误;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Ka(HA)> Ka1(H2CO3 )> Ka2 (H2CO3) .所以向苯甲酸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会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因此有气泡产生,D错误。
15. B该电解池实 质是电解水。根据图可知:石墨电极II导出的LiOH,则石墨电极II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
电生成氢气.故II为电解池的阴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 +H2↑;石墨电极I导出的是硫酸,则石墨电极I应为水电离出的氢氧根放电,则X极为阳极,阳极反应式为2H2O-4e- =4H+ +O2↑,根据以上分析,石墨电极I导出的是硫酸.则I应为水电离出的氢氧根放电,则I为阳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A错误;由图可知H2SO4,从最左侧导出,则SO42-需通过M进入最左侧,故M为阴离子交换膜,B .正确; II导出的LiOH,则石墨电极II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 +H2↑ ,C错误;制备2. 4 g LiOH,n(OH- )= =0.1mol ,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 +H2↑气体B为H2,则n(H2)=0. 05 mol,气体A为O2,根据电子守恒可知n(O2)= n( H2)=0.025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O2)=0.025 mol ×22. 4 L/ mol=0.56 L.D错误。
16.B HCO3- 存在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a点溶液pH>7,是由于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HCO3- )>c(H2CO3)>c(CO32- ),A错误;根据电荷守恒.c(Na+ )+<(H+ )=c(HCO3- )+ 2c(CO32-)+c(Cl-)+c(OH -),b点pH=7即c(H+ )=c(OH-),所以c(Na+)=c(HCO3- )+2c(CO32-)+c(C1-),B正确;c点,溶质为碳酸氢钠、氯化钠、碳酸,溶液中的H+主要来自H2CO3的电离,C错误;d点,碳酸氢钠和盐酸恰好反应.c(Na+ )=c(Cl- )=0. 0500 mol/L ,D错误。
17. (1)①+247(2分)
②CH4+O2--2e-=CO+2H2(2 分) .
(2)①0. 15 mol·L-1·min-1(2分) 60%(2 分)
② (2分) Kc>KA>KB(1分)
(3)①x3>x2>x1(1分)
②升高温度到一定范围,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占主要因素(2分)
18. (1)分液漏斗(1分)
(2)②⑤④③①④⑥(2分)
(3)c(Na+ )+c(H+ )=3c(PO43-)+2c(HPO42- )+c(H2PO4- )+c(OH- )(2分)
(4)①当最后一滴Na2SO4标准溶液加入时,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紫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色(2分)
②15.00(1分) 1. 275(2分)
③偏大(2分) .
19. (每空2分)
(1)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加快浸取速率V2O4 +4H+=VO2+ +2H2O
(2)将+4价的钒氧化为+5价
(3)Fe(OH)3
(4)碱
(5)0. 206 mol/L
(6)2NH4VO3 V2O5 +2NH3↑+H2O
20. (1)- 217.4 kJ/mol(2分)
(2)①增大(2分)
②Fe-6e- +8OH- =FeO42- +4H2O(2分)
(3)DNa2S> Na2CO3> NaHCO3(1分)
②S2- >CO32- >HS- > HCO3- (1分)
③7.1 ×10-13(2分)
④中(1分) 碱(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