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授课类型 新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预计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学习建议 学习要点:成吉思汗崛起;夏、金和南宋的灭亡;忽必烈建立元朝。 学习提示:理解游牧民族在古代战争中的优势。
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与统一及其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一方面结束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另一方面奠定了元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基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因此,本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元朝的统一把中国的版图扩展到最大,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七年级阶段,学史兴趣较浓,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开始尝试独立思考问题。而月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初中生活,已经具备来定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这步,我在教学中适当安排了更加有利于培养这一能力的问题,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2.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3.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家,他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 思考:材料描述的人物是谁?
讲授新课 预习检测 1. 1206年, 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蒙古国),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 。 2. 1227年蒙古灭 。1234年,蒙古灭金。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 的局面形成。 3. 1271年, 改号为元,定都大都(北京)。 4.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年,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 元朝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 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合作学习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于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教师展示蒙古族的服饰、生活习俗等图片,让学生了解有关古代蒙古族的基本情况。 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年幼时的铁木真,因父亲在部落纷争中离世,经历了许多磨难,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他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应突出成吉思汗这个人物。通过讲述铁木真童年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铁木真的坚强和机敏留下深刻印象。讲述时可指导学生看《成吉思汗像》及《成吉思汗陵》照片,以加强感性印象。 提问:(1)你觉得铁木真是一个怎样的人?(坚强、机敏……) (2)结合P48《相关史事》的内容,了解成吉思汗对蒙古族的发展壮大所做的贡献。 教师归纳:在蒙古各部互相混战、蒙古高原处于四分五裂的时候,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战争,克服重重闲难,最终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还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而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摆脱了金国的压迫和奴役,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求援。由于西夏曾和金交恶,所以金朝皇帝拒绝支援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在六盘山去世。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借道宋境进攻金朝。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3.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 40多年。 这一节的内容,可简单叙述,只要求学生记住西夏、金灭亡的时间与顺序即可。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继承了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忽必烈要接受儒臣的建议“行汉法”? 教师归纳:实行的是重儒政策,这是由蒙古入主中原初期的形势所决定的。因为仿效汉法改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是为了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关于元朝的建立,过程应从简。为使学生条理清晰,提高课堂效率,也可借助于地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述元朝的建立及统一过程,并注意突出 两件大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灭南宋。 关于文天祥抗元,可指导学生阅读《过零丁洋》及《正气歌》(片段)。 在屏幕上显示《文天祥像》,启发学生思考:文天祥是怎样的人?你能用材料证明他具有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吗? (指导学生说出他们在课前找到的有关文天祥抗元的资料,比比谁说的最多、最准确。)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0《知识拓展 文天祥》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重点指出两句诗的意思,让学生了解文天祥当时写这首诗的心情和学习他的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提问:既然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的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呢? 归纳: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南宋军民进行抵抗,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正义之举;兵败被俘后,囚禁大都,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这是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的真实写照,这种崇髙的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3.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课小结(思维导图)
巩固练习 1、有英国学者指出,在当今亚洲的男人中,有8亿多男人其实只是11位父亲的血裔,在这11位“父亲”中有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成吉思汗所属的民族为( B ) A.鲜卑族 B.蒙古族 C.满族 D.藏族 2、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被蒙古军队灭亡的政权有( B ) ①辽 ②金 ③西夏 ④南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史实发生在公元1234年的是( C ) A.蒙古建立 B.西夏灭亡 C.蒙古灭金 D.元朝建立 4、下列政权按灭亡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金②西夏③南宋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5、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C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王朝是( D) A.秦朝 B.北魏 C.北宋 D.元朝 7、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南宋灭亡 ②西夏灭亡 ③金朝灭亡 ④统一蒙古 A.④②③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教学总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蒙古各部的统一、蒙古政权建立以及蒙古灭西夏和金,为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元朝建立后,灭掉了南宋,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这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以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斗争体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
教材习题 1.P49想一想: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一方面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元政权的认可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权封建化与民族交融;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增强元朝军队实力,为元朝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 2.P50课后活动:这一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这一局面后来是怎样改变的? 这一描述,反映了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蒙古诸部互相征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P50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忽必烈继承汗位4 南宋灭亡6 蒙古灭金3 元朝建立5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1 西夏灭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