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1.了解契丹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
2.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契丹族与党项族;
2.辽与北宋的和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下图是历史上哪个民族的货币?通过比较货币上文字和汉字的字形,进而思考汉文化对该民族所建立政权的影响。
二、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兴起
①隋唐时期,北方游牧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末,北方汉人躲避战乱,北出长城,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2)政权建立和统治
①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②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拓展
契丹兴起和强大的原因
(1)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使契丹实力增强。
(2)契丹借助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混战的有利时机发展势力,中原政权难以制衡其发展。
(3)契丹统治者进行封建化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重视农耕。
2党项族
(1)兴起: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政权建立和统治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为巩固政权,进行一系列建制:
①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③创制西夏文字。
三、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双方保持友好关系,互通使节。宋太宗即位后,多次发动对辽战争遭到失败,转而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1.背景: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打到澶州城下,威胁开封;寇准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着和平局面。
四、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背景:元昊率军进攻北宋,军事上屡屡获胜。
2.原因
①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②西夏: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征战造成很大损失,人民困苦。
3.结果:双方和谈,订立和约,宋给西夏岁币,元昊向宋称臣。
4.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五、重点归纳
1.列表归纳辽、北宋与西夏政权的建立及统治
政权 建立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统治
辽 10世纪初 契丹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拓土开疆
北宋 960年 汉 赵匡胤 开封 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 元昊 兴庆府 仿效唐宋制度,创制文字,鼓励垦荒
2.正确看待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
北宋同辽、西夏有战有和。“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和”是长久的,是历史的主流。
(1)战:频繁的战争使社会动荡,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战争对辽、西夏来说是进攻、掠夺,对北宋来说是自卫、防御。战争也使各民族有了更多的接触,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和:议和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是统治者牺牲人民利益换取的和平局面。虽然“岁币”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议和带来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交融。
六、随堂演练
1.下图为我国古代某一时期(1111年)的形势图,其中①③所示政权的建立者分别是( )。
A.耶律阿保机、元昊
B.赵匡胤、元昊
C.耶律阿保机、赵匡胤
D.元昊、耶律阿保机
2.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宋、金 D.辽、夏
3.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