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提优密卷A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zhuāng shì xī shū tà bù shǎn shuò 1ǎ0 yīng
( ) ( ) ( ) ( ) ( )
wèi jiè jiā zá mì shí biān tú hé tān
( )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6分)
①炊烟( )( ) ②大( )小( ) ③车( )马( )
④( )( )相闻 ⑤( )( )林立 ⑥( )山( )才
1.像词语①这种ABCC式词语,我还会写: 。像词语②这种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我还会写: 。(1分)
2.用词语③和词语⑤写一写城市生活。(2分)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2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占卜(pǔ) 捣乱(dǎo) B.鸡冠(guàn) 篱笆(lí)
C.绮丽(qí) 剥削(bō) D.率领(shuài) 应和(hè)
2. 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懒皮 蚊帐 顺序 B.催眠 蜻蜓 和谐
C.莲蓬 老翁 锐利 D.奇幻 复杂 霸气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
A.纺织娘的歌声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 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B.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可爱极了。
C.老师对成天不专心学习的同学指手画脚。
D.夜幕降临,璀璨的星光照耀着整个大地。
4.下列句子中,与“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雨,落叶儿般轻,针尖儿样细。
B.灿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C.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
D.白杨树哗哗地响,在他的头上不断地号叫。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早晨,小河像刚刚睡醒似的, 。整个水面绿得如翠, 。袅袅升腾的雾气像雪白的面纱,遮掩着小河羞涩的脸庞。
A.亮得如玉眨 着水波粼粼的眼睛 B.眨着水波粼粼的眼睛 亮得如玉
C.一片笑意 高高兴兴地流淌着 D.高高兴兴地流淌着 一片笑意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写的,“杂兴”指随兴而写的诗。
B. 《天窗》一文的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与向往。
C.《乡下人家》一文中,作者将情融人景、物之中,展现了乡下人家充满诗意的生活。
D.转述时,要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 分)
1.观察左图,仿照例句写一写。(2分)
例: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2. 品析下面的句子并仿写。(2分)
你会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1)我发现这个句子很有特点:
(2)我也能展开想象,仿写这样的句子:黄山以“奇石”著称,山上有无数像
似的、 似的、 似的奇形怪状的石头。
3.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1个错标点符号,2个错别字,3处语病)(3分)
“哈利·波特”这本书写得深动形象,我很早就想看了。今天终于借到了,我非常高兴极了。放学回到家,我就迫不急待地拿起书,坐在书桌前读了起来。读了这本书,使我受到不少启发。我要像哈利·波特那样,敢于向邪恶势力挑战的好思想。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 分)
1.《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 , ”;《清平乐·村居》一词中,描写儿童可爱的词句是“ , ”。《卜算子.咏梅》一词中,以严寒的冰雪衬托梅花风骨的词句是“ ,
。”(8分)
2.学习了本单元,我们从乡下人家中看到了一幅 、 的田园风景画,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 ,从缓缓流淌着的三月 桃花水中看到了美丽的 。(2分)
六、口语交际。(3分)
请把下面这则通知转述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
通知
我校定于4月16日(星期四)上午10点开展春游踏青活动,请家长将学生送往白云公园南门集合。
温馨提示:可乘坐36路、45路、101路到公园西路站下车。
学生处
4月6日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分)
乡下人家(节选)
①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②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多,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 选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图景 (3分)
2. 选文中画“ ”的句子描写了 等景物,采用了 的手法,写出了农家小屋 的特点。(1.5 分)
3.从词语“ ”“ ”可看出第②自然段是按 顺序来写的。(1.5 分)
4.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句中的“成群”和“探”用得传神.写出了竹笋 的特点。(1分)
5.你怎样理解乡下人家门前的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乡间荷塘
①家乡的村口,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折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 )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③盛夏之际,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鼓掌欢迎我呢。A.最引人注目的是雨打荷叶时,荷叶那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④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 )迎风摇曳的荷花,经过雨水的洗礼,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 )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 )动人!更为诱人的是在那( )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B.当阵阵微风吹来,荷叶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⑤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 )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呱呱”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令人如醉如痴……
1. 把下列叠词填人文中的括号里。(3分)
楚楚 盈盈 闪闪 朵朵 团团 枝枝
2.小时候,“我们”在荷塘边玩耍,除了折纸船,“我们”还会 、
、 等,体现了“我们”童年生活的 。(填成语)。(2分)
3.句子A处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姿态。B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 ,把 比作珍珠玛瑙。(3分)
4.请依次给短文第③④⑤自然段拟写一个小标题(不超过5个字)。(3分)
第③自然段: ;第④自然段: ;第⑤自然段: 。
5. 第⑤自然段中“恰在这个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仅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吗 如果不是,你认为还有什么 (2分)
九、习作。(30分)
你是否留心观察过家乡黄昏的景色 家乡黄昏的哪些最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家乡的黄昏”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提优密卷A
(参考答案)
一、装饰 稀疏 踏步 闪烁 老鹰 慰藉 夹杂 觅食 蝙蝠
河滩
二、①袅袅 ②街巷 ③水龙 ④鸡犬 ⑤高楼 ⑥依停
示例:1.喜气洋洋 里应外合 2. 繁华的大都市高楼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三、1.D 2.A 3.C 4.D 5.B 6.B
四、1.示例:黄澄澄的稻谷,不停工作的收割机,满面笑容的农民伯伯,绘成了一幅喜悦的丰收图。
2.(1)这个句子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想象中的云彩千变万化的景象 (2) 示例:桃子 猴子 仙女
3.①把“哈利·波特”上的双引号改成书名号;②把“深”改成“生”;③删去“非常”或“极了”;④把“急"改成“及”;⑤删去“使”;⑥删去“的好思想”。
五、1.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人菜花无处寻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 飞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2. 自然 和谐(或:独特 迷人)想象力 春天
六、示例:爸爸(或:妈妈),学校开展春游踏青活动,请您于4月16日(星期四)上午10点前送我到白云公园南门集合,我们可以乘36路、45路、101路到公园西路下车。
七、1.瓜藤攀架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
2.瓜、藤、叶 对比 亲切可爱 、质朴自然
3.门前 屋后 空间方位
4.拟人 长得旺盛(或:富有生命力)。
5. 示例:这些花都是平常的花,所以朴素,但难以遮掩的本色还是让它们展现出自己华丽的一面;暗喻乡下人家虽然平凡,但热爱生活的他们也自有独特、迷人的一面。其中蕴含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八、1.团团 朵朵 盈盈 楚楚 枝枝 闪闪
2.捉鱼虾 捏泥人 捉迷藏 示例:无忧无虑
3.拟人 玉盘 雨水
4.示例:雨打荷叶 雨后荷塘 荷塘月色
5.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时。示例:不是。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不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更是对家乡的热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