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人物塑造方法

文档属性

名称 小说阅读之人物塑造方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4 22:2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小说阅读之人物塑造方法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6课时 (每周4课时,共 6 课时)
第一、二课时 单元整体预习,完成预习学案
第三、 四课时 肖像描写(画眼睛)认识祥林嫂
心理描写认识马蒂尔德
外貌、细节描写讽刺别里科夫
第五课时 自主性学习完成赏析性写作
第六课时 成果汇报 成果整理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阅读与鉴赏”是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课程两个系列之一,“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小说的文学价值及社会意义在文学作品中有突出的地位,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赏析人物形象更是阅读小说的要务。无论鉴赏中国小说还是鉴赏外国小说,都离不开最基本的鉴赏前提,那就是概括分析整体把握,即小说写了怎样的故事,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故事中的人物是什么样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哪些思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者什么样的(删去)人生启示等等。只有把握了这些,我们才能进行阅读活动中最高层次的鉴赏活动。
本单元要在了解小说文体特征的基础上,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分析刻画手法,赏析人物形象。《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项链》作为一个主题单元,重点学习的是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幽默讽刺等手法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本单元课文长,内容多,教学时间紧,根据小说的体裁特征进行长文短讲,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单元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注意启发点拨,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字词和(删去)小说三要素等文体知识
2、学习人物的刻画方法
3、赏析小说的典型形象
过程与方法:
1、从概括小说情节入手把握故事的情节结构
2、从人物的种种言行心理神态等分析人物形象
3、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加深鉴赏的程度
4、学习运用论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研读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其代表的时代意义,通过赏读进一步认知人生
对应课标
设计依据[ 1 ] “新课标”要求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设计依据[ 2 ] 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通过学习小说阅读,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设计依据[ 3 ]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材依据 多角度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力求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上都能有所提高。
学情依据 :“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结合初中所学知识预习本单元,明确小说三要素和小说主题,了解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删去)
2.这三篇小说各写了哪些人的什么故事?
3.塑造人物形象有哪些手法?
4..三个文本各突出用到哪种手法,各(删去)有什么作用?
专题划分
专题一: 单元整体阅读 ( 2 课时 )
专题二: 肖像描写(画眼睛)认识祥林嫂 ( 1 课时 )
心理描写认识马蒂尔德
外貌、细节描写讽刺别里科夫 ( 1 课时 )
专题三:自主性学习完成赏析性写作 成果汇报 成果整理
专题一
单元整体阅读:《祝福》《套中人》《项链》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对所选作品进行整体阅读,为第二、三专题研读文本打下基础。
初读文本,积累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二读文本,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并完成导学案提出的问题。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搜集并初步了解作者,积累语言知识和小说相关文体知识。
2.自读自思,初步认识小说中的人物及故事,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整体(删去)把握三篇小说的全貌。
本专题问题设计
(一)用自己的方式(删去)仔细阅读三篇小说,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把握三篇小说的全貌。
(二)这三篇小说各写了哪些人的什么故事?
(三)祥林嫂、别里科夫、玛蒂尔德各是怎样的人物?从哪些内容看出来的,从文中划出来?
(四)三篇小说都是很有影响的作品,那么这三篇作品究竟采用哪些人物塑造手法,好在哪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单元自主学习一体化导学案
教学支撑环境
常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一、初读文本,读准字音,整体把握《祝福》《套中人》《项链》小说的内容。
二、学习“导学案”中知识链接:《小说中人物的塑造方法》
三、再读文本,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这三篇小说各写了哪些人的什么故事?(只有了解了小说的故事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才有可能把握小说的基本内容,至少包括情节和人物。 )
(二)祥林嫂、别里科夫、玛蒂尔德各是怎样的人?从哪些内容看出来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
(三)三篇小说都是很有影响的作品,那么这三篇作品究竟采用哪些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好在哪里?(引导学生赏析艺术手法)
四、细读文本,选一篇印象深刻的认真阅读,尝试写成一篇赏析性的议论文《我眼中的——》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积累全面、准确。
2.大胆发言,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通过阅读分析概括人物的悲剧命运及缘由
4.能客观评价人物形象,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专题二
肖像描写(画眼睛)认识祥林嫂,心理描写认识马蒂尔德,外貌、细节描写讽刺别里科夫
所需课时
2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专题二是整个单元教学的重点。本次专题活动围绕《祝福》《项链》《套中人》展开,了解人物故事,熟悉人物经历,抓住小说阅读的重点——人物塑造的方法,学习通过分析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幽默讽刺等手法赏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删去)。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人物故事,熟悉人物经历(只有了解了小说的故事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才能把握小说的基本内容,至少包括情节和人物。 )
2、分析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及幽默讽刺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赏析人物形象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复述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分析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删去)的作用
2、走进玛蒂尔德的项链人生,分析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删去)的作用?
3、揭穿别里科夫 “套子”画皮,分析幽默讽刺手法对刻画人物性格(删去)的作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主题单元设计导学案
教学支撑环境
常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三课时
一、浏览文本,复述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小组交流,选出代表班级交流)
二、分析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小说的主题是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我们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才能读懂《祝福》的主题。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1.学习(删去)阅读祥林嫂初到鲁镇的部分。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讨论交流:
肖像:
表现:
变化:(择其要点板书)
2.讲析祥林嫂再到鲁镇这一部分。
思考: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讨论交流: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她被卖改嫁,丧夫失子,精神倍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熟读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并思考其作用。
( 教师点拨: 从这一次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祥林嫂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
4.比较几次肖像描写,分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画眼睛。
( 教师点拨: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文中九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鲜明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
(学生自行查找,小组交流)(本部分作了教学环节的调整)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临死之前:
第四课时
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分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删去)的作用?
2、分析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对刻画人物性格(删去)的作用
研析新课?
一、分析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那么《项链》所着力塑造的人物是谁?主要采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方法??(学生自由活动,自主交流)
(学生代表交流总结: ?)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有关语句,并简要分析主要刻画人物的何种性格??
(学生自行查找,小组交流,教师补充,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A: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
B:舞会部分中的四个“陶醉”:?
?
C: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
心理描写的目的就在于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而本文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细腻的描写,惟妙惟肖地揭示了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突出了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这一点本文极为成功,体现了作者不凡的艺术造诣,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二、分析幽默讽刺对刻画人物性格(删去)的作用
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
《套中人》就用简洁的文笔给我们广大读者展现了幽默讽刺手法在人物塑造中的艺术魅力。
1.整体感知《套中人》。作者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是一个典型的“套中人”,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套子”?(自己动手整理,归纳,自由发言)
(生谈)
有形的套子:
无形的套子:
通过大家的介绍,我们知道别里科夫先生的套子实在是太多了,从上到下,从早到晚,从物质到精神。这个套中人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再次阅读有关别里科夫的语段,探讨你对这一人物形象更深入的理解。
2、再读文本,寻找文本中你最喜欢的描写,说说它是哪种人物描写手法,你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积极独立的思考,达到对人物描写方法的鉴赏,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和水平.)
(由8-10名同学展示,也可以更多。老师评价引导。)
(角度示例:
肖像:
神态:
语言:
动作: )
刚才,我们从肖像、动作、语言等不同的角度读出了一个虚弱、保守、顽固的别里科夫,读出了一个可恨、可悲、又有点可怜的别里科夫,读出了一个自己生活苦闷而又不愿意别人快乐生活的别里科夫,读出了一个不仅把自己装进套子里,还要把所有的人装进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同学们读过这些内容之后的突出感受是什么?是可笑,是忍俊不禁。
(可删,教师备用)
3.品读文本,感悟幽默讽刺效果
是的,笑过之后我们是不是已经感受到了契诃夫小说幽默讽刺的语言效果效果呢?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典型的带有幽默讽刺性的句子,并分组讨论这种手法的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正如同学们的发现,“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这些夸张性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逼真地反映了人物的迂腐可笑,揭示了人物的荒谬和腐朽,也让我们感悟到了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文中很多的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都达到了令人忍俊不禁的讽刺效果,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研究感悟。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小组学习,问题理解深入。
2.发言积极,能有理有据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通过所学分析人物塑造手法及作用
4.能对人物有独到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