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湘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课程目标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01
02
极昼
极夜
两极风光
正午12点时
夜晚12点时
两极风光
两极风光
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北极地区
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南极地区
完成学案
一、科考站知多少1-2题
(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4分钟)
活动探究
泰山站
活动探究
1.该建筑外观上有什么特点? 如何体现当地的环境特点?
多狂风
酷寒
降水稀少
总结: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东方站
2.中国南极泰山站和北极黄河站对比,窗户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黄河站
泰山站
泰山站的窗户更小
南极地区气温更低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
1.海陆分布
2.海拔高
3.冰雪覆盖,反射强烈
长城站:1985.2.20建立
中山站:1989.2.26建立
昆仑站:2009.1.27建立
泰山站:2014.2.8建立
罗斯海站:预计2022年建立
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站时间大多是几月份?为什么?
每年11月~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极昼、暖季。
1984年第1次南极科学考察
2020年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
气象监测
参观科考站
地质监测
海洋化学
钻取冰芯
请结合一封信,概况研究成果,并谈一谈对我们的影响?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案上的第二题(一封来自科学家的信)。
任务分工:
活动探究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5分钟
西瓜雪
冰川融化
动物濒临灭绝
海平面上升
沙特土豪计划花10亿拖南极冰山回国
捕杀鲸鱼
开采石油
保护极地环境
冰雪世界—两极地区
保护极地环境
极地考察的重要性
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课堂小结
当堂训练
近几年“极地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读图完成1-3题。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3分钟
1.北极地区旅游通常选择北冰洋周围的陆地为起点,
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大洲依次是( )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北美洲、欧洲
C.欧洲、亚洲、北美洲 D.北美洲、亚洲、欧洲
2.去北极地区旅游7、8月最好,原因是( )
A.为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
B.处于极夜时期,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
C.处于极昼时期, 游览时间短
D.北极地区冰层厚,旅行安全
3.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旅游时可以看到的动物分别是( )
A.天鹅、大熊猫 B.企鹅、大熊猫
C.企鹅、北极熊 D.灰熊、海豹
A
A
C
近几年极地游受热捧,环保人士担心将对极地的环境带来消极影响。说一说极地旅游应该注意什么?
综合题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
1.不可触摸动物或向动物喂食;
2.尊重特别保护区,未经允许严禁进入;
3.不可损伤植物,不可踩踏青苔;
4.不可携带任何动植物到南极地区;
5.南极属于干燥地区,请遵守限制吸烟的规定,注意防火;
6.探访南极科研单位前需获得特许,不可随意移动科研器材和标杆。
7.在团队领队指示下行动,不可擅自离开团队,不可在规定范围外活动;
8.注意自己和队友所处的位置,不可对动物形成包围,不可阻挡动物前进路线;
9.不可丢弃任何物品,不可在石头或任何建筑物上涂鸦,不可带走任何物品,包括但不限于遗骨、蛋、化石、石头及建筑物内的任何容器、物件、科考设备等;
10.靠近动物时将声音降至最低,慢行并适时止步,避免惊吓动物;不可主动靠近动物5米以内,当动物表现出紧张、防御状态时要小心离开,动物孵蛋、换毛时要格外注意。
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制定了《南极探访须知》:
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回忆,什么都不要带走!
感谢观看《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
课题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11 月
设计者
学校
联系方式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本课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理论依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对课标的理解:认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自然资源,让学生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共编排了两个小标题,在“冰雪世界”中主要展开了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三方面问题,“极地科学考察”主要简介了中外两极探险和科考的概况。其中“冰雪世界”是本节重点,也是理解其它知识的基础。由于极地纬度高,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导致气候寒冷,形成了大量北极浮冰和超厚南极冰盖,又由于环境恶劣,人迹罕至,使两极保存下最原始的自然环境,从而成为科学实验宝库。本节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活动内容有一定深度,编写思路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储备了不少有关两极的知识。(如:第二章:南北极点及相应纬度,南极洲的位置、轮廓、大小,北冰洋的位置、轮廓、大小;第三章:南北极人口密度小,因纽特人是黄种人;第四章: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南北两极降水少,南北寒带的范围与极昼极夜现象,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降低,陆地吸热散热比海洋快,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的形成,冰原带、苔原带的分布及特征);本学期已经学习了四个大洲和四个国家的区域地理,学生积累了一些学习区域地理的经验和方法。这些原有知识与经验将成为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石。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设情景法教学手段: 图片、视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认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2.知道北极和南极独特自然环境,并能分析其成因;3.了解两极地区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现状,认识到保护两极地区生态和资源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教学难点: 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给出北非民居和吊脚楼的图片思考民居建筑是如何体现当地自然环境引起学生对七上内容的复习与巩固主题探究1给出南极泰山站和北极黄河站的建筑图片体现两极地区什么样的自然环境特点调动学生思维、运用比较等方法,考察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主题探究2来自科学家的一封信小组讨论通过合作,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归纳小结给出北极地区的石油被开采、鲸鱼被宰杀的图片图片引起学生反思认识北极地区已被开采,保护南极最后一块净土当堂达标三个单选+一个综合题巩固已学知识重难点的练习结束语两极地区虽然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两极地区。认识保护极地的重要性归纳总结课后探究极地游对两极地区会带来什么影响?通过查找资料,得出结论加强学生对保护极地环境的意识板书设计
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评价习题近几年“极地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北极地区旅游通常选择北冰洋周围的陆地为起点,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大洲依次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北美洲、欧洲 C.欧洲、亚洲、北美洲 D.北美洲、亚洲、欧洲2.去北极地区旅游7、8月最好,原因是( )A.为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B.处于极夜时期,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C.处于极昼时期,游览时间短D.北极地区冰层厚,旅行安全3.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旅游时可以看到的动物分别是( )A.天鹅、大熊猫 B.企鹅、大熊猫C.企鹅、北极熊 D.灰熊、海豹
民居建筑导入
探究泰山站和黄河站建筑外观比较
引导分析两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小组探究:两极科考成果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
巩固提升练习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