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7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1 20:4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漏
教学目标
1.认识“婆、脊”等7个生字,读准“哩、旋”2个多音字,会写“漏、喂”等13个字,会 写“里屋、莫非”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的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4.能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的最有意思的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教学难点
能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读一个有趣的故事。
大家请看插图,图上有些什么 (出示课件1)
学生1:图上有老公公、老婆婆和一头小胖驴。
学生2:老公公和老婆婆在说话。
学生3:我还看到驴子的屋顶和墙上都有一个大洞。
教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2.板书题目,齐读题目。(板书:漏)
3.质疑题目,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1:什么是“漏” 为什么题目只有一个字
学生 2: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上自然段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教师范课文,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试着读课文。(出示课件2)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拼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词语。(出示课件 3)
老婆婆 脊背 一个贼 好哩 莫非 颠倒 胶水 旋风 顺势一纵
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平舌音“贼、纵”,前鼻音“颠、旋”。
5.学习生字。
(1)认读会写字。(出示课件4)
漏 喂 胖 驴 贼 狼 莫 厉 抱 架 胶 粘 偏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贼”,翘舌音“粘”,前鼻音“偏”,后鼻音“胖、狼”。
(2)识记生字。
①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形声字:喂 狼 抱 胶 粘 偏
形近字比较:伴--胖 户--驴 历--厉
组词识记:漏雨 山贼 莫非 打架
②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③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错的字或写得不规范的字。
④依据小组长的汇报,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漏”:左窄右宽,“尸”横长折短,长撇要舒展,伸展到三点水下面。“雨”的四点方向一致。
“喂”:左窄右宽,第十一笔是撇,第十二笔是捺。
“胖”:左部窄长,“月”的撇为竖撇。“半”点撇对称,下横略长,竖为悬针竖。
“贼”:左窄右宽。贝字旁要写得瘦长,第四笔点要收紧,避让右部。“戎”的斜钩要写得舒展,向右下行笔,略弯曲,向上出钩。
“狼”:左窄右宽,右部是“良”。
“莫”:草字头的横较长。中间“日”要写得扁一些,但宽度不能超过草字头。下部“大”的一横要得长一些。
“抱”:左窄右宽。“包”撇短,起笔要比左边竖钩稍高,横折钩略向内收,竖弯钩要和第六笔横折相连。
⑤学生针对易错难写的生字再次练写。
⑥展示学生优秀的作品,由写字好的学生说说怎样把字写好。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只需稍加引导,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理清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出示课件5)
脊背: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腹相对。
走南闯北:形容四处闯荡,到过许多地方。
旋风:螺旋状运动的风。
不甘心:不服气,事情的结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训练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思考:故事是分几个部分写的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老公公家的状况和老虎、贼都在打小胖驴的主意。
第二部分(第3--18自然段)老虎和贼来到老婆婆家,听到老婆婆说不怕狼也不怕三怕虎,就怕“漏”,因而老虎和贼都以为这个 “漏”比自己还厉害。在慌乱中老虎和贼都以为对方是“漏”,吓得落荒而逃,好不容易摆脱对方后,因为贪心,他们又打算返回去吃驴和偷驴,结果在老歪脖子树下再一次相遇,又误以为“漏”来了,吓得双双滚下山坡,都吓晕了过去。
第三部分(第19、20 自然段):天亮了,小胖驴安然无恙,屋顶漏雨了。
(板书:老虎和贼都在打小胖驴的主意“漏”吓跑老虎和贼 屋顶漏雨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同时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结合课文插图和教材课后第三题,讨论、梳理课文线索。(出示课件7)
老婆婆家 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路上 虎驮贼,贼骑虎
歪脖老树 甩掉对方,再次相遇,滚下山坡
山坡 以为对方是“漏”,吓昏过去
老婆婆家 再次说“漏”
(板书:老婆婆家--逃跑路上--歪脖老树--山坡下--老婆婆家)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8个字,会写了13个字,了解了老虎和贼偷驴不成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课后反思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放手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本课的任务来说,字词的学习是重点,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要注学生质疑和自主释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8)
老婆婆 脊背 一个贼 好哩 莫非 颠倒 胶水 旋风 顺势一纵 漏雨 喂养 小胖驴 野狼 厉害 抱住 骨头架 粘贴 偏偏
2.检查朗读课文,指名读,评价读。
3.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老虎和贼偷驴的过程。现在,我们继续探究“漏”是什么,(板书:漏)“漏”到底有多厉害。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字词,朗读课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感悟,体会趣味
(一)学习第二部分。
1.老公公、老婆婆是怎么说“漏”的 (出示课件 9)
老公公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2.老公公和老婆婆所说的“漏”指什么 (漏雨)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出示课件 10)
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
可笑的是,这个“漏”可把老虎和贼吓惨了!他们两个听到“漏”这个字,是怎么想的 (出示课件 11)
学生齐读。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
这两句心理描写入木三分,写出了老虎和贼都很自以为是,却又做贼心虚。
他们认为“漏”是什么 (一个人或者一只猛兽)(板书:“漏”是一个人或是一只猛兽)
理解“莫非”的含义,在这里表示“猜测”的意思。指导朗读后半句话,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板书:半信半疑)
4.最有趣的是什么 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课件 12)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学生自己画出其中表现老虎和贼害怕的词语,并仔细体会。
面对此时此景,我们会想到一个成语---做贼心虚。
5.在这部分内容中,你认为哪些内容最有意思 体会故事的趣味。
(1)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出示课件13)
①“坏事,'漏’捉我来了!”
“坏事,'漏’等着吃我哩!”
②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③“终于甩掉'漏’了!”
“终于甩掉'漏’了!”
④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就转身往回走。
贼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就下树准备往回走。
⑤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
老虎正走着,见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响声又这么大,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
多种形式朗读这些描写老虎和贼的心理的语句,体会老虎和贼的害怕。结合句子的意思理解“旋风”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不甘心”的意思。
指导朗读:第一组句子中“坏事”应该读得紧张而急促,突出心里害怕的感觉。第二组句子中“真厉害”要读出佩服的语气;“好逃命”应读得短暂急促,突出老虎和贼的极度恐惧。第三组句子,读“终于”时要读出激动、开心、松了一口气的感觉。第四组句子要读出不情愿的感觉。第五组句子要读出老虎和贼都以为自己遇到了“漏”,活不成了的惊恐
(2)老虎和贼狼狈逃窜的样子。(出示课件14)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
理解“颠、纵”的意思,想象老虎和贼狼狈逃窜的画面,体会作者夸张的写法。
(3)老虎和贼狼狈受惊的样子。(出示课件15)
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
赶紧逃跑。下过雨的山坡又湿又滑,老虎腿一软,顺着山坡往下滚。
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沾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指导学生理解“紧爬慢爬、倒栽葱、腿一软吓昏”等词语,从而体会老虎和贼的惊恐与狼狈,感受作者描写场景的栩栩如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思考:他们已经看清了对方,为什么还被吓昏了过去呢 (他们一直惊魂未定,做贼心虚)
6.请同学们分角色,用幽默的语气读出这一部分的内容,要读生动,读出人物内心的感想,读出趣味。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学生朗读第 19、20 自然段,交流感受。
2.教师小结:老公公、老婆婆口中的“漏”和老虎、贼眼中的“漏”不同,是指房子漏雨。老虎和贼不怀好意,做贼心虚,结果自食其果,整个故事极具趣味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分析课文,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老虎和贼的心理,训练学生理解分析能力,锻炼学生体会感悟人物的能力。
三、借助提示,完整复述
1.明确复述要求。(出示课件 16)
能借助提示,按照故事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复述清楚故事的大致内容;不遗漏重要情节,内容连贯;态度大方,语言流畅。
2.小组讨论交流本课复述的方法。
3.指名交流,根据评价表评价。(出示课件 17)
复述要求 星级
能借助提示,复述清楚故事的大致内容。 ☆
能借助提示复述故事,觉得有意思的部分详细复述。 ☆☆
能借助提示详细复述故事,有声有色,吸引人。 ☆☆☆
4.自己练习复述,同桌交流。
5.集体交流,生生互评。
6.根据教材课后第三题的提示,复述这个故事设计意图:根据提示复述课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后反思
1.本文内容丰富,可以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小胖驴和老虎、贼的关系,再让学生看课文插图,从插图中贼和老虎的神情与动作中体味他们的心理活动,兴致勃勃地揣摩角色的心理,紧张而又兴奋地期待在那月黑风高的夜晚上演的一出好戏,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学生阅读了课文,对故事内容有一定理解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理顺故事情节。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复述课文,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复述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27 漏
“漏”是什么
贼、老虎:“漏”是一个人或是一只猛兽
老公公、老婆婆:“漏”指“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