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
课题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年11 月
设计者
学校
联系方式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理论依据: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2、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对课标的理解: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教师应提供充分的体现产业布局、产业特征的资料,让学生从中获取地理信息,归纳出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区域农业、工业特征的形成原因,了解该区域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说出”这一行为动词要求学生能用科学、准确的地理语言去归纳、表述自己探究所得的结论。通过对东北地区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认识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的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两部分内容。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农业、工业皆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是学习区域产业问题的典型区域。教学时从东北地区的农业、工业入手,认识其产业结构与布局特点。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形成因地制宜的意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经济发展面临困境。我国于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运用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东北重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并选取一些典型案例归纳解决对策,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区域。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初步具备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章前两课的学习,掌握了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中应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地图、分析地图。 初中阶段学生的社会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对于经济活动比较陌生,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景观图、视频等材料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由浅入深、从形象到抽象逐步深入。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自主探究、案例教学、材料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运用“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和“2018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2018年东北三省人口占全国的比重”,说出东北地区农产品产业结构、布局特点以及在我国的地位。运用东北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资料图,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2、运用东北部分城市工业景观图、“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与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说出东北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特点。运用“辽中南工业区”图,分析辽中南工业区的发展条件。 3、结合相关案例资料,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 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流程示意
(
工业
) (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 (
农业
) (
工业结构与地位
) (
农作物种类及分布
) (
农业地位:商品粮基地
) (
工业发展条件
) (
问题与对策
) (
农业发展条件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纪录片《振兴东北》片尾曲视频,展示东北地区生产生活场景。 欣赏东北地区视频,判断有哪些工农业生产活动 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就在生活中
一、农业 展示东北地区粮食作物图片 欣赏东北地区粮食作物图,判断作物种类 用图片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同时了解粮食作物种类
1、农作物种类及分布 探究一:粮食作物分布 (1)归纳图中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规律。 (2)该区小麦属于冬小麦还是春小麦? 引导学生读图归纳:(1)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玉米分布在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2)提醒易错点:东北种植春小麦。 探究二:经济作物类型及分布 (1)读图,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 (2)读图,归纳甜菜的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提取信息、归纳:(1)经济作物有甜菜、花生、亚麻。(2)甜菜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黑龙江省)。 读图提取信息,归纳说出东北地区农作物种类、分布规律。 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2、农业 地位 过渡:这些农作物产量如何? 读图说明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在全国的地位。 总结: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被誉为“中华大粮仓”。 分析东北地区人口与粮食产量占比数据,得出东北农业的地位。 给出数据统计图,让学生对比人口与粮食占比数据,分析得出东北农业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
3、农业 发展 条件 探究三:给出东北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资料,请学生归纳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耕地广阔,水热充足,土壤肥沃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机械化水平高等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东北地区地形图、气候图、土壤图、机械化耕作图,归纳得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各种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形成因地制宜的意识。
二、工业 1、地位: 重工业基地 观察东北工业景观图及“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与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东北是我国重工业基地。 观察图中的工业类型,形象感知东北地区工业结构。 再结合“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与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特点。 利用景观图等材料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从形象到抽象逐步深入。
过渡: 这些工业部门的形成,得益于该地区的什么条件?
2、发展条件 读图归纳辽中南工业区的优势条件(教师提示:从资源等自然因素和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引导学生归纳辽中南工业区的发展条件:1、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 2、便利的交通运输 3、较好的工业基础 4、丰富的劳动力 读辽中南工业区图,结合老师的提示,归纳说出辽中南工业区的优势条件。 给出材料,通过方法提示,引导学生得出影响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条件。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因地制宜的意识。
3、问题与 对策 经过多年的开发,东北重工业基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观察图片,认识东北重工业区存在的问题 运用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该区域存在的问题。
请同学们为东北工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引导学生归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实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发展新型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先自主思考,再观看东北经济振兴的典型案例,从中归纳解决对策。 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用图片及视频展示东北经济振兴的典型案例,既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又能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区域。
归纳小结 东北地区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既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又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虽面临诸多问题,但有了国家的解决措施,我们相信它一定能走出困境。
课后探究 收集家乡资料,利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说明家乡的产业结构与布局特点。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关注社会。
板书设计 (
农业地位:商品粮基地
) (
矿产资源丰富等优势
) (
农作物种类及分布
) (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 (
重工业基地
) (
发展条件好
) (
问题与对策
)
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评价习题 为助力优质农产品销售,2020年6月29日晚,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联手省广播电视台共同发起公益助农直播带货活动。如图为东北区域简图。据此完成1、2题。 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 A.黑土广布 B.地形平坦 C.有灌溉水源 D.全年高温多雨 2.本次活动推广介绍的当地优质农产品最可能是 ( ) A.大米 B.甘蔗 C.荔枝 D.青稞 3.材料:东北三省地域辽阔、土壤肥沃,是国家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东北三省又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 (1)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以______为主,这种工业结构的建立是依托其丰富的______资源。图中本溪、鞍山所在的区域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______工业基地。
(2)东北地区耕地多为______(耕地类型),主要种植的糖料作物是______。
8 / 8(共25张PPT)
湘教版地理
八年级下册
6.3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水稻
小麦
大豆
玉米
农业
1
农业
1
探究一:粮食作物分布
(1)归纳图中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规律。
(2)该区小麦属于冬小麦还是春小麦?
玉米---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
春小麦(春季播种,夏季生长,秋季收获)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分布在东北平原。
探究二:经济作物类型及分布
甜菜、花生、亚麻。
甜菜---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黑龙江省)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农业
1
图6-29 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1)读图,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
(2)读图,归纳甜菜的分布规律。
糖料作物——甜菜
东北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花生
东北经济作物
地位: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读图说明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在全国的地位。
农业
1
玉米占比
豆类占比
水稻占比
探究三: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我国最大的平原 耕地广阔
夏季雨热同期水热充足
黑土地
土壤肥沃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沈阳
机械化水平高
农业
1
思考: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纬度较高
热量不足
一年一熟
沈阳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农业
1
工业
2
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一汽
工业
2
大连造船厂
工业
2
1958年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
在大连制成
大庆油田
工业
2
沈阳飞机制造
工业
2
(1).读教材P38图6-36,填表。
工业中心 工 业 部 门
大庆 中国最大的_____工业基地
哈尔滨 _________基地
沈阳
齐齐哈尔 _________、冶金设备
及矿山设备生产基地
长春.大连 _________制造基地
石油
动力机械
重型机械
运输机械
工业
2
这些工业部门的形成,得益于该地区的什么条件?
---重工业基地
工业---重工业基地
2
(2)读图归纳辽中南工业区的优势条件。
1、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
2、便利的交通运输
3、较好的工业基础
4、丰富的劳动力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3分钟
请大家为东北工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矿区沉陷
工业---重工业基地
2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环境污染
原沈阳铸造厂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
工业---重工业基地
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如发展旅游业
工业---重工业基地
2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推进机制体制创新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
加大资源勘察力度
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
发展观光旅游业
从工矿产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型
提高资源开采、加工水平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工业---重工业基地
2
①利于实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发展新型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②利于挖掘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
课堂小结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农业
工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发展条件
地 位
小麦、玉米、大豆、水稻
甜菜、花生、亚麻
土地资源丰富、肥沃
气候温和湿润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发展条件
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工业基础好
工业结构与地位
问题与对策
发展新型产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重工业基地
因
地
制
宜
课后探究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