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21 17:00:14

文档简介

《长江三角洲的内外联系》教学设计
课题 长江三角洲的内外联系
教材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11 月
设计者
学校
联系方式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理论依据:以《地理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以课本为学习材料,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地理课程性质,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不同的课题,主要体现的课程性质是不同的,本节课“长三角区域的内外联系”主要体现区域性,阐明区域的地理概况和区际联系。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1.了解长三角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举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对课标的理解:意在通过对地图的解读,结合分析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长三角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越性,通过数据说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概况长三角的经济特征及其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通过对长三角主要城市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上海对长江流域及至全国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举例说明长三角区域发展中区际联系的重要性,及相互促进的意义。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概况,结合图文资料引导学生看图、识图、获取信息、组织文字,文字书面表达,最后在与其他同学写的答案中相互学习,最后将知识点落实在笔尖。第二部分是学习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从视频,加数据的呈现,让学生思考归纳长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征——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再进而指导学生根据材料来思考总结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除了数据的直观感受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雄厚,特别是区际联系对其的促进作用,我选取了数个生活实例,再次给学生一种感受得到的区际联系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学习长江三角洲集个主要城市,龙头城市和两翼城市,进一步体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学情分析: 此章节选自八年级下的教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三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到抽象,对知识的学习基本过渡到了“理解”层面,本章节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设置了多项“自主学习”,并结合当下会考的综合题需要,尝试让学生从开口说过渡到动手写,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归纳法、对比学习法、启发学习法。教学手段: 结合教学方法的贯穿使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启发式教学,给予学生相关的图表材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整节课的学习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设置了4个自主学习内容,以达到知识点落实和能力培养的目的。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让学生了解长三角区域的地理概况,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通过图文、视频、数据、生活实例来举例说明区际联系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意义。教学重点:1.长三角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区际联系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教学难点: 区际联系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直接导入——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记录学习目标要求的关键字。明确学习目标,带着思考学习。新课学习第一部分:长三角概况。【自主学习1】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区域学习的方法,请你写一写长三角自然地理条件。【归纳小结】【自主学习2】结合图示,归纳长三角位置的优越性。【归纳小结】读图表信息,独立思考,写下思路内容,组织文字表达,适当做课堂笔记。注重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思考能力、文字组织能力的培养。第二部分:长三角经济。【自主学习3】根据材料概括长三角区域发展的特征。——长三角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自主学习4】根据材料归纳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归纳小结】观看视频,提炼图表信息,归纳总结出长三角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结合区域学习的方法,结合地图,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从生活实例中真切感受区域发展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学以致用,运用区域学习的方法,总结归纳一个区域发展的条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读图析图能力。第二部分:长三角主要城市。【自主学习】结合资料,思考上海对长江流域及至全国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学习】1.中心城市:上海市2.两翼城市:杭州和南京领会区际联系的特点——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归纳小结【课堂归纳小结】做课堂笔记。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将学习目标要求的知识点通过图示呈现,简单扼要,重点突出。整体构建自主学习1-5的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思路更清晰。结束语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综合实力最强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希望同学们能领会区际联系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中国日益在强大,同学们也要发奋图强,不负韶光,为祖国的美好建设添砖加瓦。板书设计板书同“课堂归纳小结”,图示结合知识要点呈现。
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评价习题
直接引入
自主学习2·长三角位置的优越性
自主学习3·归纳长三角区域发展特征——综合实力最强
自主学习4·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长三角主要城市介绍
知识框架梳理
结束课程学习
龙头城市:上海——辐射带动
两翼城市:杭州、南京
自主学习1·长三角概况
功能互补
资源共享
PAGE
1(共28张PPT)
湘教版地理
八年级下册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区域
1
2
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举例说明区际联系对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意义。
概况篇
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区域学习的方法,请你写一写长三角自然地理条件。
(提示:可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等要素进行分析。)
自主学习1
动笔写一写: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3分钟……
长江三角洲地形图
上海市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请同学们自行用红笔完善答案。
自主学习1
归纳:长三角自然地理条件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气 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 形: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河 湖:水网密布,湖泊星罗
长三角
请你结合图示,归纳长三角位置的优越性。
提示:
1.完成图中的空白格的填空。
(AB填经济中心的名称;C填河流名称;DE填海域名称)
2.思考路径参考如左图所示。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
3.时间:3mins
自主学习2
A
D
B
C
E
长 江
京津唐
珠三角
黄海
东海
长三角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和东部“黄金海岸”的交汇处,联系西部的内河航运和沟通南北及海外的海上运输便利,形成“江海联运”。
位置优越性
内河 沟通西部地区
沿海 联结南北地区
远洋 加强对外交流
经济篇
长三角一体化 跑出“加速度”
灯光下的中国
长三角城市群
南京
杭州
上海
灯光下的长三角
请你根据材料概括长三角区域发展的特征。(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自主学习3
长三角经济水平全国领先,
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
自然条件: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河网稠密,气候湿润…——“鱼米之乡”。
请你根据材料归纳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腹地广阔,包括几大经济大省;人口和城镇密集;工商业发达;众多铁路、公路干线,及港口群、航空港,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政策优越,是中国对外开放前沿阵地。
材料一
长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图
材料四
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自主学习4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长三角:区际联系 区域的发展
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经济的发展
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每天往返于上海与苏州的“复兴号”
上海地铁11号线,同样承载着几十万人的“双城生活”
一列“早七点”动车,为穿梭在南京、马鞍山两地之间的人们拉开了“同城生活”的序幕。
“2021长三角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行。长三角地区已有20个城市、57家机构的25698张床位跨区域开放。
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实现首批51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见证一体化的速度与温度,见证了长三角区域的快速发展。
长三角:区际联系 区域的发展
对人们生活
方式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城市篇
扬州
南京
苏州
杭州
上海
核心城市-上海市
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倚东海之滨,向东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南临杭州湾,西与富裕的江苏、浙江毗邻,北接黄金水道入海口。
科技人员
一有空闲,我就到周边市县的厂家做技术指导,他们称我为“星期天工程师”。
某市市长
我市与上海市的经济协作十分紧密,这也大大促进了本地的城市建设与发展。
郊区农民
上海城市的迅速发展,也使得蔬菜等副食品的消费日增,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公司总裁
我们公司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了,资金来源充裕。
结合资料,思考上海对长江流域及至全国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
为周边市县提供技术指导
加强与其他城市的经济协作,促进了经济建设与城市发展
为近郊农产品提供市场
上海资金来源充裕,为各公司的股市、证券交易提供充足的资金
自主学习5
两翼城市
以南京为中心的北翼
扬州
南京
苏州
杭州
上海
以杭州为中心的南翼
上 海
北翼
南翼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核 心
北 翼
南 翼
北翼城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等
南翼城市: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台州等
北翼中心:南京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有“六朝古都”的美誉。现为中国东部地区主要的电子、汽车、化学工业基地,也是江苏省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和教育科研基地。
南翼中心:杭州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加工制造业发达,以机械、电子、纺织、食品为支柱产业。杭州丝绸织造业历史悠久,号称“中国丝都”。杭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西湖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享誉中外。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大桥的建成,使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缩短了120多千米,大大缓解了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有利于构建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并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合作与交流。
杭州湾跨海大桥
沪杭高铁的开通,无论是在旅客运送,还是物流运输,都会有提升作用。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沪杭高铁开通后,将与早先开通的沪宁高铁一起,形成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一小时经济圈”
长三角的内外联系知识框架

长江(黄金水道)
长三角
核心:上海
两翼:江苏/浙江
辐射带动
资源共享
功能互补



产业/技术/信息
京津唐地区
珠三角地区
航拍中国之长三角视频欣赏
谢谢大家~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