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珍爱生命”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5 08:3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珍爱生命”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珍爱生命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
6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
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高一年级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围绕“珍爱生命”这一话题选取学习资料组成两个板块:“精神支柱”和“生命之歌”。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生苦难的反思;有对他人生命的关爱,也有对他人关爱的感受;还有对小生灵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所有这些都源于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我们学会珍爱生命。
单元组成:“精神支柱”板块 《我与地坛》 《最后的常春藤叶》
“生命之歌”板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鸟啼》
专题划分:本单元教学中,我把这四篇文章分为三个主题:1、感受生命之美:通过对课文的诵读理解,感受生命的美。2、感受语言之美:品味语言,归纳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3、展现生命之美:收集整理描写生命的文章,揣摩散文的写作技巧,并运用这些技巧描绘心中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这三个专题之间循序渐进的围绕主题训练了学生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在各个专题的活动中既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又需要学生合作探究,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又延伸到课外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各种学习能力。
主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2)通过学习本专题,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3)学习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手法和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4)品味作品语言,感受其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人生、对生命、对世界的深度思考。
(2)通过搜索网络、图书、报刊等活动,搜集描写生命的文章,并进行整理和欣赏,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尝试在习作中将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加以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对应课标
(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知生命的价值,捕捉事物的特点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本单元的课文体现了对人生、对生命、对世界怎样的理解与感受?
2、找出文章中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3、作者是怎样把自己对人生、对生命、对世界想感情表达出来的?
4、你还知道哪些与生命价值有关的文章?
5、从这些作品中你学到了哪些表达技巧?
专题划分
专题一:感受生命之美(2课时)
专题二:感受语言之美(2课时)
专题三:展现生命之美(2课时)
专题二
感受语言之美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当我们进行完第一个专题的活动后,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体验已经有了深刻的感受,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体会到了课文的优美意境,培养了美的情趣和好的语感。本专题是在上一专题基础上升华,学习内容以品味语言,归纳写作技巧为主。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品读课文,感悟语言,归纳写作方法,体会语言风格。
本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人生、对生命、对世界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1、你喜欢文章中的那些语句或段落?读给大家听。
2、 2、作者怎样描写自然、人生、生命的?
3、 3、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 录像 照片
常规资源
教材、 每小组需要签字笔一支,白纸一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并展示史铁生、海伦凯勒及与文本相关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从中传达的思想感情。你喜欢这些作品吗?它们好在哪里?
二、自主学习:
1、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并摘抄下来。
2、用“我认为……段(句)好,好在……”要求学生从用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点评。
3、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三、合作探究:
分小组讨论,将自己找到的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一下,达到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目的。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提出质疑质疑,对学生思考不足进行补充补充。
(1)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阑 这段话中动词的使用有何好处?
(2)“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这段话的前后都描写地坛,为什么中间加一些对动物的描写?
(3)作者怎样把静止不动的地坛写得有情有感的?
四、展示交流:
1、学生诵读摘抄的语句或段落。
2、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其它小组成员纠正或补充。
3、师生共同总结文章的语言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用词准确。
(2)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3)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五、训练反馈: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精彩片段,要求:
1、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3、指出文中使用的写作方法。
教学评价
1、 学生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2、 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 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