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微项目:探秘神奇的医用胶
高二年级 化学
主讲人 尚荣荣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
医用胶也称医用黏合剂。在外科手术中使用医用胶代替手术缝合,既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又能使伤口愈合后保持美观。
手术线缝合
医用胶黏合
1.从性能需求探究医用胶的分子结构及黏合原理
2.通过结构转化改进医用胶的安全性等性能
项目活动任务
项目活动1:从性能需求探究医用胶的分子结构及黏合原理
思考:你认为理想的医用胶应具备哪些性能?
思考:你认为理想的医用胶应具备哪些性能?
理想医用胶性能
常温常压下快速固化
良好的黏合强度及持久性
黏合部分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安全、可靠、无毒性
学生活动: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角度解读“常温、常压下可以快速固化实现黏合”。
常温、常压下快速由液态变为固态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
性能需求
体现
常温、常压下可以快速固化
学生活动: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角度解读“常温、常压下可以快速固化实现黏合”。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常温、常压下快速由液态变为固态
学生活动: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角度解读“常温、常压下可以快速固化实现黏合”。
小分子
高分子
加聚或者缩聚
化学变化——聚合反应
常温、常压下快速由液态变为固态
学生活动: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角度解读“常温、常压下可以快速固化实现黏合”。
常温、常压下 发生聚合反应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
性能需求
体现
常温、常压下可以快速固化
学生活动: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角度解读“常温、常压下可以快速固化实现黏合”。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常温、常压下 发生聚合反应
含有不饱和键,发生加聚反应
含有两种可发生取代反应的官能团,发生缩聚反应
学生活动: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角度解读“常温、常压下可以快速固化实现黏合”。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性能需求
学生活动: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角度解读“具有良好的黏合强度及持久性”。
微粒间作用力——医用胶内部微粒之间、以及与人体组织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
性能需求
体现
良好的黏合强度及持久性
学生活动: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角度解读“具有良好的黏合强度及持久性”。
如何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
反应成键
形成氢键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
N、O、F原子与H原子之间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性能需求
常温、常压下可以快速固化
具有良好的黏合强度及持久性
含有不饱和键,发生加聚反应
含有两种可发生取代反应的官能团,发生缩聚反应
含有N、O、F原子
黏合时相对分子质量大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性能需求
科学家创造具有一定性能产品的一般程序
504 医用胶
既有较快的聚合速度,又对人体细胞几乎无毒性,还能与比较潮湿的人体组织强烈结合。
学生活动:分析504医用胶的分子结构。解释其产生黏合作用的原理。
学生活动:分析504医用胶的分子结构。解释其产生黏合作用的原理。
官能团:
C C
C
O
O
CN
氰基
资料:
氰基( CN)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通过三键相连接,使得氰基相当稳定,通常在化学反应中都以一个整体存在,目前许多临床使用的药物都含有氰基基团。
氰基具有较强的极性,且体积小,仅为甲基的1/8,因此氰基能够深入到蛋白质内部与蛋白质端基的氨基、羧基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氢键。
学生活动:分析504医用胶的分子结构。解释其产生黏合作用的原理。
常温常压下快速由液态变为固态
常温常压下能发生聚合反应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性能需求
质疑:碳碳双键在常温常压下一般很难发生聚合反应。504医用胶结构中的碳碳双键为何会更容易聚合呢?
质疑:碳碳双键在常温常压下一般很难发生聚合反应。504医用胶结构中的碳碳双键为何会更容易聚合呢?
基团间相互影响:氰基、酯基为极性基团,使碳碳双键活化更容易发生加聚反应。
资料:室温下,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俗称504)受到水或少量阴离子的引发即可快速发生加聚反应。
学生活动:请你写出504医用胶在黏合过程中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04医用胶在黏合过程中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
O
CN
n
CH2
C
CN
C
O
O
n
水或少量阴离子
医用胶内部微粒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
学生活动:分析504医用胶的分子结构。解释其产生黏合作用的原理。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性能需求
反应成键
内部微粒间强相互作用力
小分子变成高分子,
高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活动:分析504医用胶的分子结构。解释其产生黏合作用的原理。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性能需求
与人体组织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
学生活动:分析504医用胶的分子结构。解释其产生黏合作用的原理。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性能需求
与人体组织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
与人体组织形成氢键
CN
认识人体中的氢键
氰基具有较强的极性,且体积小,能够深入到蛋白质内部与蛋白质端基的氨基、羧基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氢键。
有同学会有担忧,无机氰化物(含有CN-的无机盐)有剧毒,氰基(-CN)用于人体安全吗?
微粒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资料:
1.CN-能与人体中细胞色素酶内的Fe3+牢牢地结合,从而使得它不再能变为Fe2+,从而导致细胞内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不能继续进行,使细胞不能再利用血液中的氧气而迅速窒息。
2.-CN对人体具有很好的亲和性,在人体中稳定存在。
学生活动:分析504医用胶的分子结构。解释其产生黏合作用的原理。
碳碳双键受附近极性基团的影响活性增强,常温常压下即可发生加聚反应,迅速固化;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中,分子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含有氰基,可与人体组织中蛋白质大分子形成氢键,从而与人体组织具有很好的黏合作用。
能够发生聚合反应的官能团
对聚合反应具有活化作用的官能团
与蛋白质大分子形成氢键的官能团
思考:以504医用胶为例,分析作为医用胶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具有哪些特点?
α-氰基丙烯酸乙酯
(俗称502)
α-氰基丙烯酸甲酯
(俗称501)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普通瞬干胶
资料
资料
既有较快的聚合速度,又对人体细胞几乎无毒性,同时还能与比较潮湿的人体组织强烈结合。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医用胶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俗称504)
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
(俗称508)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认识有机化学反应
反应物
反应试剂
反应条件
反应产物
反应类型
调控
改变反应物特定部位的结构
有同学提出如下问题:
1.都是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为什么501、502不能用于医用胶?
2.目前广泛使用的504、508医用胶性能上是否完美,在人体中是否绝对安全?
优化方向
聚合热
聚合后薄膜柔韧性
聚合速度
聚合后薄膜降解性
项目活动2:通过结构转化改进医用胶的安全性等性能
资料:研究发现,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中,酯基上正丁基变化会影响其耐水性、柔韧性、降解性等性能。
增长酯基碳链有助于提升固化胶的柔韧性并降低其聚合热,但降解性会变差;
在酯基部分引入易水解的官能团有利于加快其降解速率;
有两个或多个碳碳双键,可发生交联聚合,增强耐水、耐热、抗冷热交替等性能。
以下为研究者进行结构修饰后的几种新型医用胶分子结构。
请你分别对比A、B、C与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结构,推测修饰后的医用胶性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A
B
C
A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俗称504)
引入易水解的官能团,有利于加快降解速率。
B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俗称504)
C
增加氰基丙烯酸部分的碳碳双键,可发生交联聚合,有利于增强耐水、耐热等性能。
安全性
黏合性
降解性
结构改造
结构改造是一项综合任务
聚合热
代谢时间及产物
如何实现结构的转化?
A
α-氰基丙烯酸甲酯
利用有机化学反应实现结构的转化
A
α-氰基丙烯酸甲酯
酯基的性质
酯→新酯
资料:酯交换反应
酯类物质在催化剂存在时可与醇发生反应,生成新的酯。
RCOOR’ +R”OH RCOOR” + R’OH
催化剂
任务:请你结合资料,推断如何实现α-氰基丙烯酸甲酯到A的转化。
O
O
CN
O
OH
O
O
CN
O
+
+
CH3
OH
催化剂
α-氰基丙烯酸甲酯到A的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α-氰基丙烯酸甲酯
A
产品性能与结构关联
结构转化改进性能
有机化学反应
应用
化学键转化
官能团转化和碳骨架转化
多角度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