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北省黄冈市八年级(下)入学历史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江南制造局从美国购置了“制器之器”,设备完整,机械化程度较高。到19世纪90年代,该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机器设备最齐全、工艺制造技术最先进的兵工企业。材料可以印证洋务运动( )
A.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B. 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C. 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D. 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A. ①属于历史结论 B. 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
C. ②属于历史史实 D. 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如图是苏州吴县沈维钧编辑,由上海世界书局于1921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秘诀》书影。这本书的出版( )
A. 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B. 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C. 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D. 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学界、商界、新闻出版界等团体通电全国,要求释放学生,拒签和约,由上海掀起的“三罢”运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也迅速扩展到全国。这表明“五四爱国运动”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A.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工人阶级发挥主力作用
C. 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D.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贵州省黎平县老人任时若回忆说:“我见过红军,那是冬天。虽然他们很苦,身上穿的衣服很薄、很烂,但他们对老百姓都很好……到各家各户借的东西,用过后都归还。”从老人的话中可知( )
A. 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 B. 红军纪律严明
C. 遵义会议是重要转折 D. 红军胜利会师
租界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华租借的,并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土地。据《中国收回租界一览表》统计,国民政府在1943年收回4处租界、1945年收回11处租界,1946年收回4处租界。这一时期收回租界主要得益于( )
A. 列强对殖民地政策发生改变 B. 西方争夺殖民地矛盾的消失
C. 中国坚持并取得抗战的胜利 D. 租界内国人进行的反帝斗争
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
A. 洋务运动的刺激 B. 政府政策的放宽
C. 列强侵华的放松 D. “实业救国”的推动
民国以后,“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些变化体现了( )
A. 婚姻自主意识增强 B. 交通通讯新变化
C. 休闲生活方式新变化 D. 自由平等新风尚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亲历者,后任军政府司法部部长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远因近因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或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延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广总督瑞澄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遵不战而有武昌。
--摘编自沈云龙《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材料二: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不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民国卷》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张知本认为武昌起义发生的原因。(3点即可)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在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功绩。(2点即可)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曾有过两次合作的历史,创造过两次历史性的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7)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6材料三: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材料四: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八个月中,国共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神圣的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答2点即可)
(2)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针对上述事变提出的主张及原因。
(3) 根据材料四,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并说一说毛泽东提出“八个月中,国共两党都做了英勇的奋战”主要依据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全剧六场,包括35首歌曲。部分歌曲名单如下:
02.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17.会师歌 27.团结就是力量
05.工农兵联合起来 21.到敌人后方去 28.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09.西江月.井冈山 22.游击队歌 30.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3.遵义城头霞光闪 25.保卫黄河 3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面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①明确写出所选歌曲的名称;②指出该歌曲对应的历史现象;③简要概述这一历史现象;④全面准确的评价这一历史现象。)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领导发动了洋务运动。故材料可以印证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故选:A。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知道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领导发动了洋务运动。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D
【解析】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是对历史事实的表述,不属于历史结论,也没有涉及废除旧制度的内容,AB不正确;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是对戊戌变法这一史实的评价,是历史结论,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故C不正确,D正确。
本题考查对戊戌变法的认识。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3.【答案】D
【解析】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就文学,提倡普及白话文,1921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秘诀》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解答此题要熟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干扰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6月初,北京学生的爱国宣传,遭到北洋政府镇压的消息传到上海,上海工人罢工,各地工人也参加罢工,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据题干“学界、商界、新闻出版界等团体通电全国”““三罢”运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也迅速扩展到全国”这表明参加五四运动的人员身份众多,所以说“五四爱国运动”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故选:A。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胜利原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和意义。
5.【答案】B
【解析】据材料“我见过红军,那是冬天。虽然他们很苦,身上穿的衣服很薄、很烂,但他们对老百姓都很好……到各家各户借的东西,用过后都归还。”可知,这反映了红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ACD三项与材料无关。
故选:B。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虽然他们很苦,身上穿的衣服很薄、很烂,但他们对老百姓都很好……到各家各户借的东西,用过后都归还”。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
6.【答案】C
【解析】题干反映了国民政府在1943年收回4处租界、1945年收回11处租界,1946年收回4处租界,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主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坚持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英美等国为了争取中国抗战,也宣布取消一些在华租界,C正确;英美等国取消在华一些租界主要是基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争取中国坚持抗战,并不是对殖民地政策发生改变,或者争夺殖民地矛盾的消失,AB排除;英美等国取消在华一些租界主要得益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不是租界内国人进行的反帝斗争,D排除。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意义。重点掌握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原因以及意义。
7.【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为支付日本巨额战争赔款,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相关史实。
8.【答案】D
【解析】紧扣“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结合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回答。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民国政府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故D符合题意;婚姻自主意识增强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交通通讯新变化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休闲生活方式新变化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到中国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
9.【答案】【小题1】黄花岗起义博得全国同情;四川保路运动激起民众怒火;清政府严酷镇压革命党 人的危急形势等。
【小题2】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解析】(1)本题考查武昌起义。理解武昌起义发生的原因。
(2)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的作用。
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武昌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解答。
10.【答案】【小题1】转变: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使其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答2点即可)
【小题2】主张:全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原因: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加剧。
【小题3】原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依据: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等大规模的战役;中国共产党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及转变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针对七七事变提出的主张及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曾有过的两次合作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及转变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针对七七事变提出的主张及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的相关史实。
11.【答案】题目要求看,一是需要借助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二要明确所选歌曲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三要求对该历史现象概述和评价。材料中提示这些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解题时要根据个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掌握情况,选取一曲红歌,在回答时分为三步,即首先写出所选取的歌曲名,第二步明确与歌曲相关的历史现象,第三步,对该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须记概述准确,评价全面,史实科学,逻辑严谨。
故答案为:
示例一歌曲名:《北方吹来十月的风》历史现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概述和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了共产主义者;他们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苹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示例二歌曲名:《工兵农联合起来》历史现象:国民大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概述和评价: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26年开始了北伐战争,工农运动也出现高潮。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醒程度与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承要准备。
【解析】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遵义会议、国民大革命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本题综合性强,要仔细分析题目要求,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遵义会议、国民大革命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点规范准确作答。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