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20 10:5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检测题
一、单选题
人口的不断迁移流动带来文化的不断沟通、交流。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文化影响和作用与迁移规模大小、素质高低有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聚集五湖四海的人口,促进了地域文化与民族大团结,其饮食文化也受到影响。近年来,我国新招兵的学历逐步提高到本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迁移与迁入地的文化影响之间的关系( )
A.迁人人口越多,影响越大 B.迁人人口少,则无影响
C.对男性影响大 D.对知识分子影响小
2.到新疆建设兵团参军的各地军人的饮食特点( )
①独特性变大 ②不同地域的饮食逐步同化
③相互接纳 ④饮食文化变得无差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近年来,深圳市为了缓解住房短缺问题建造土楼公社,其特征是以环形排布的单元公寓为主,公共区城设置有商店、图书馆、篮球场等设施。下图为土楼公社景观图。读图,土楼公社( )
①外墙厚、窗户小,有利于抵御外敌入侵
②楼高层多,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③设置公共空间,有助于住户间沟通交流
④融入传统建筑元素,利于地域文化传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下雨时吸水、蓄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雨季集中在夏秋两季的重庆,每当雨水降临,别有一番“雨打芭蕉”“巴山夜雨”的风情。重庆大胆探索山地海绵城市(如下左图)建设经验和实践路径,下面右图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表示ABCDE环节依次是( )
A.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下渗 B.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C.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D.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下渗
5.海绵城市建设使得重庆市内涝频率显著下降的原因是( )
A.水域面积增大,蓄洪量提升 B.水体相互连通,泄洪能力提高
C.增强气候调节,暴雨频率下降 D.改变地表形态,城市洼地增多
6.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的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C减少 B.D增加 C.E增加 D.F减少
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是一个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利用交通运输与土地使用之间的基本关系,将开发集中在沿轨道交通线和公交网络的节点上,把大量人流发生点设置在距公交站点很近的步行范围内,最终形成适宜步行、紧凑、可支付、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的混合城市形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多以地铁为主,其最大的优势在于( )
A.降低成本 B.节省土地 C.抵御雪灾 D.减少噪音
8.TOD站城一体化发展中,该处功能区最不适合布局( )
A.休闲公园 B.机关学校 C.批发市场 D.住宅社区
9.TOD模式对居民通勤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缩短通勤距离 B.拉长通勤距离 C.通勤方式改变 D.增加通勤频次
豫南处于大别山区的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山中风景秀丽,林壑幽美,山外浅山嶙嶙,稻田层层叠叠。豫南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地域文化两大因素的影响,豫南形成了带型、环型、团块型和串联型四类村落。下图为豫南四楼湾村的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豫南形成四种不同村落空间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起伏较大 B.文化层次多元
C.分布格局复杂 D.洪涝灾害频繁
11.与团块型村落相比,豫南带型村落( )
A.防御功能显著 B.沿等高线排列分布
C.公共空间形态单一 D.建筑相互联系紧密
城市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下图为2016年中国、世界、七国集团(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七国集团相比,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特点是( )
A.城市化超前,工业化滞后 B.城市化滞后,工业化超前
C.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滞后 D.工业化和城市化都超前
13.推进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降低城市落户门槛 B.建设大量卫星城镇
C.加大第二产业比重 D.加大第三产业比重
“绿心环形城市”的概念于上世纪50年代由荷兰政府提出,以不过分集中、在城镇间保留缓冲地带等为规划原则,疏散大城市的人口,保留中间的农业区作为“绿心”,将城市布局成由多个中心集结而成的环形。我国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率先构建了乐山“绿心―城市环―江河环-山林环”的城市形态结构(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绿心环形城市”的特点是( )
A.城市人口不断减少,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B.人与自然有机结合,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C.产业结构逐渐由第二、三产业转向第一产业
D.城市功能趋于分散,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降低
15.乐山“绿心―城市环―江河环-山林环”城市形态结构的构建,主要依托于该地的( )
A.山水组合的自然条件 B.交通通达度
C.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 D.承租能力
16.推测甲功能区为(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行政区 D.文化区
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的五环路以外,有地铁通往北京市区。2010年该区外来人口数量首次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成为北京市唯一的“人口倒挂”区,且外来人口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仅0.17。2016年昌平区外来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与北京市区相比,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昌平区( )
A.居住成本较低 B.环境质量较好
C.就业机会较多 D.交通条件较好
18.出现“人口倒挂”现象,将导致昌平区( )
A.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B.城市管理难度加大
C.高新技术发展加快 D.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云南双柏县彝族传统民居土掌房背山面水,全村房屋墙连墙,层叠而上,极具特色。土掌房屋顶用松木原木为梁,上铺木板、松针并用泥土夯实,覆上石板块,最后夯上三合土。图1示意土掌房景观,图2示意云南双柏县气温和降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土掌房自家屋顶成为别家的晒谷场,原因是( )
A.当地晴天多降水少 B.邻里友好和睦的关系
C.地形坡度大平地少 D.木材泥土等原料丰富
20.结合当地气候特征,推测土掌房屋顶构造的最主要功能是( )
A.避免强光照射 B.夏隔热冬保暖 C.利于纳凉通风 D.防止雨水渗漏
下图示意福州市不同时期(a)、不同类型(b)的水体变化统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1989 2014年,福州市( )
A.水体面积先缩减,后增加 B.水体面积持续缩减
C.湖泊面积减少最多 D.坑塘面积不断增加
22.推测形成2006 2014年水体面积年均缩减率特点的原因是( )
A.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B.水体泥沙淤积增多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工业生产用水量增加
二、综合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在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城市病”。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贫民窟问题。巴西许多大城市的内外有许多非法占地建造的、杂乱无序的居民区,被称为贫民窟。贫民窟内人口密集,房屋简陋,基础设施缺乏,垃圾成堆,社会秩序非常混乱。下表示意巴西近代城市化不同阶段的推动力,下图示意巴西近代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国际公认的较合理水平为1.4~1.5)。
近代城市化阶段 推动力
20世纪30年代之前 1888年,巴西废除奴隶制,先前的奴隶变为自由人进入城市;1851-1930年,约有400万欧洲移民涌入,大部分前往以出口为主的咖啡产区务农,小部分留在城市务工、经商和从事其他工作
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 实施重工抑农政策,工业化快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至今 产业结构调整
(1)概括巴西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简析1930年以前的近代人口迁移对巴西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3)从城市化角度分析巴西贫民窟规模化发展的原因。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绵城市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为响应“建设节水型社会”号召,我国南方城市某学校进行了“海绵校园”改造工程。
(1)随着“海绵校园”的建成,水循环环节中得到显著增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结合今年河南郑州暴雨造成城市内涝情况,给郑州市某中学出谋划策:从《海绵校园示意图》中选择一项适合郑州市中学校园建设“海绵校园”的措施,并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它的作用。
(3)一般降水时间________(填“长”或“短”),地面坡度________(填“大”或“小”),植被覆盖率________(填“高”或“低”),能够使城区的下渗环节的水量增大。
(4)简述建设海绵城市的积极意义。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热岛强度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群山环抱。其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1978年城市化水平为45.6%,2010年时已经达到62.7%,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是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
(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效应的变化规律。
(2)说明兰州该日正午前后城区气温低于郊区的原因。
(3)推测兰州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4)从下垫面性质改变角度,阐释城市化对热岛效应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B 6.C 7.B 8.C 9.C 10.A 11.C 12.B 13.D 14.B 15.A 16.A 17.A 18.B 19.C 20.D 21.B 22.C
23.(1)1930年以前巴西城市化发展缓慢,1930年至20世纪80年代发展迅速,之后速度放缓;目前过度城市化问题突出。
(2)自由人和欧洲移民进入城市,城市劳动力数量增多,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带动了交通、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迁移人口大量集聚在地租便宜的郊区,扩大了城市的范围。
(3)重工抑农政策的实施,导致大量缺乏知识技能的农民进入城市;工业化发展滞后,就业机会少,迁入城市的人口大量失业;城市经济发展慢,民众收入和消费水平低,导致贫民窟日益扩大。
24.(1) 蒸发 下渗 地下径流
(2)①修建地下蓄水池: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滞留地表径流。②铺设透水砖: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③增加绿地面积:滞留地表径流增加蒸发。④利用蓄水修建喷泉: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水循环。
(3) 长 小 高
(4)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效率,减少城市内涝;调节水循环,优化水体空间分布;利于合理规划城市;增加植被覆盖率,美化环境;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
25.(1)夜间强,白昼弱;子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
(2)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烈,大气对流作用增强,利于散热;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加强,城郊温差减小;郊区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且不利于散热,从而导致城区气温低于郊区。
(3)冬季。理由:冬季受冷气团控制,天气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受山谷地形影响,冬季逆温层加厚,不利于城市散热;冬季正值供暖期,排放废热多;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城区大气逆辐射增强,地表收入热量多。
(4)城市人工建筑物增多,绿地和水体减少,地表含水量少,地表热容量减小;城市地面和建筑物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低,吸收率加大;城市下垫面粗糙度增大,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降低,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