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25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25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9 23:2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这样说道:“《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大英百科》也曾这样评价:“《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可见,无论国内或是国外都对《红楼梦》有着极高的评价。《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新课导入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掌握《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内容、地位。理解把握其思想艺术特色。
2、了解清朝时期戏剧的繁荣情况;
3、掌握昆曲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的艺术价值;
4、知道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在明朝历史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这三部名著分别是什么?
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1)《红楼梦》作者是谁?原名是什么?后来谁又续写后40回,题名《红楼梦》?在什么时候面世?
(2)《红楼梦》讲述了什么事件?反映了什么现象?揭示了什么命运?歌颂什么?批判了什么?
(3)《红楼梦》有什么艺术性?
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这篇小说原名《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定稿前80回,后经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
《红楼梦》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曾享受过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雍正时曹家被抄,彻底败落,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穷困潦倒,温饱无着。他回顾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对社会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石头记》。但由于贫困交加,他不到50岁就去世了。
人物扫描
《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插图-黛玉葬花
《红楼梦》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炼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红楼梦》的外文译本, 从语种上看,《红楼梦》译本目前已涉及英、法、日、韩、俄、德等20多种不同文字。其中,英、日、韩等文字译本又包括不同译者翻译的多个版本,尤以日文和韩文版本居多,各达十几种。
《红楼梦》英文版
《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又是封建社会的缩影。《红楼梦》的成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叛逆形象。他们对功名利禄、封建礼教的轻蔑、讽刺和猛烈抨击,以及对个性解放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同时,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糜烂、腐朽生活的无情揭露,全面展示了封建社会已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没落的历史趋势。因此《红楼梦》是一部现实批判主义文学巨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
说明了什么?
因为《红楼梦》对现实的无情批评,引发了人们思想的共鸣。
(1)昆曲到什么时候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昆曲在明朝的代表作是什么?昆曲在什么时候发展到顶峰?什么作品成为传世之作?
(2)昆曲的唱腔有何特点?
(3)昆曲在什么时候走向衰弱?其原因是什么?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昆曲和京剧艺术
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是原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昆曲戏台
既集中体现了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昆曲《牡丹亭》节选
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渐步入因循守旧的境地,上演的节目也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为宫廷和贵族所观赏,成为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的玩物。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1)京剧是怎么形成的?
(2)京剧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剧目?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①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词高亢爽朗,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一时誉满京城。
②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
③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紫禁城畅音阁大戏台
京剧的艺术魅力
知识延伸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即龙套)等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的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是中华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生 旦 净 丑
知识延伸
京剧脸谱颜色分的不同寓意
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等色,各有寓意:
红色寓赤胆忠心;紫色寓智勇刚毅; 黑色寓忠正耿直;白色寓奸诈狠毒;
蓝色寓刚强勇猛;绿色寓侠骨义肠;黄色寓凶狠残暴。
此外,还有老红、瓦灰、金、银等色,各有寓意。
白脸——阴险奸诈(曹操)
黑脸——正直铁面无私(包拯、张飞)
昆曲与京剧艺术
(作者、成书时间、影响)
昆曲
《红楼梦》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京剧
明朝:汤显祖《牡丹亭》
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
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
清朝: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本课小结
1、由曹雪芹创作,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C
2、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被称为古典小说的高峰。书中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下列人物出自这部作品的是( )
A.窦娥 B.孙悟空 C.李逵 D.林黛玉
D
A
3、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中,最有影响的是( )
A.昆曲和京剧
B.昆曲和黄梅戏
C.豫剧和汉剧
D.汉剧和黄梅戏
4、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被誉为国粹的是(  )
A. 越剧 B. 粤剧 C. 京剧 D. 桂剧
C
C
5、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是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在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后,初步形成于 ( )
A.明朝后期 B.清朝前期
C.清朝中期 D.民国时期
6、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