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南朝
魏
蜀
吴
西晋
十
六
国
北魏
宋齐梁陈
东汉
隋朝
你能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政权更替迅速说出来吗?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短暂
统一
政权分立
统一
统一
东晋
前秦
北朝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制的建立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建康
南京
长安
西安
长
江
河
黄
渤
海
东
海
海
南
北
周
陈
隋
隋灭陈路线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2)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隋,定都长安。
(1)过程: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2.隋朝的统一: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有哪些呢?
(1)内迁的少数民族各个方面汉化,南北政权之间的使节来往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2)由于战乱,汉人南迁,促使南方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3)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广大人民渴望南北统一。
(4)隋文帝发挥个人的作用,采取措施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加上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北方政治、经济得到发展。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大大超过南朝,陈朝腐败,人民盼望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
一、隋的统一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一、隋的统一
3.隋文帝巩固统一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 “开皇之治” 。
隋初 隋盛时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含嘉仓粮窖示意图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思考:隋炀帝真的为了贪恋江都美景而开凿大运河?
《泛龙舟》
杨广
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
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二、开通大运河
江南地区南粮北运
政治军事重心
江南开发
粮食产区
二、开通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二、开通大运河
3.概况:
1.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全国的统治
2.时间:
605年起(隋炀帝时)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洛阳
余杭
涿郡
永
济
渠
通
济
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汴水》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两首诗对隋唐大运河的评价有何不同?
二、开通大运河
肯定
否定
评价方法:一分为二、辩证看待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4.评价:
现在的大运河还有哪些功能?根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申报大运河为“世界文化遗产”有何现实意义。
功能:航运、防洪灌溉、南水北调、旅游观光。
京杭大运河
现实意义:传承运河文明,保护大运河,发展运河沿岸城市文化特色等。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4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
二、开通大运河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夏商西周
(血缘/嫡长子)
军功爵制
战国到汉初
(军功)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两汉
魏晋南北朝
(举荐/贤孝品行)
(门第/士族垄断)
上品
中品
下品
下上 下中
下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正:地方识鉴评定等级者。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有何弊端?
1.士族独占上品,士庶严格区分,
且官员选拔权由权贵垄断;
2.只重门第,不重才能。
阶级矛盾加剧;
不利于中央集权。
巩固门阀政治的工具;
朝廷无人可用
隋朝
?
科举制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初步建立:隋文帝时期,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3.正式确立: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标准:才能
选官制度 选官依据 用官方法 影响
九品中正制 门第高低 按门第高低授官 权贵垄断官吏选拔
科举制度 学士高低 按才学高低授官 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
1.第一级:童试
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
2.第二级:乡试
每三年在省城举行,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3.第三级:会试
每三年在京城举行,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第四级:殿试
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一甲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明清科举图解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材料1: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材料2: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官吏任命的权利,从地方豪门士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材料3:使庶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
——张婷《科举制度与我国知识发展的关系》
材料4:有利于选拔出有真术实学的人才。
材料5: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末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的培养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时间 项目 人数
605年 营建洛阳 每月征发民夫200万人(一年建成)
605年 开通济渠 征发民夫100余万
605年 开邗沟 征发民夫10余万
608年 开永济渠 征发民夫100余万
610年 开江南河 征发民夫10余万
611年 准备征高句丽 征调民夫200余万
612-614年 三次征高句丽 共征发兵卒、役夫达300多万人
605-616年 三下江都、六巡北塞(造大型龙舟及几千艘船) ——据《通典》《隋书》整理
滥用民力
大兴土木
好大喜功
巡幸游玩
穷兵黩武
连年用兵
暴政
四、隋的灭亡
四、隋的灭亡
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2.直接原因:隋末农民大起义
3.隋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起义军开仓分粮
得民心者得天下
施仁政
成由勤俭败由奢
持勤俭
从隋朝灭亡得到的启示
课堂小结
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建隋,都长安;
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开皇之治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建设
开通大运河(隋炀帝)
618年,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朝灭亡。
隋的灭亡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2020·山东青岛·9)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C.开创了“开元盛世”
B.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2020·湖北宜昌·29)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这条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于
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隋文帝统治时期 D.隋炀帝统治时期
3.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
D
D
C
课后练习
4.“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都促进了
A.南北交通的发展 B.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西汉的大一统
5.(2020·湖南邵阳·5)科举制度实行了1300年(606-1905年),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来说是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明清两朝,不少有特殊成就的人未能通过科举考试, 如宋应星、李时珍、曹雪芹等。对该材料解读错误的是,科举制
A.创立于隋朝,废止于清朝末年
B.在历史上曾经推广到世界各国
C.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性
D.为政府选拔人才的同时,也埋没了其他方面的特殊人才
B
B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