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课件(30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课件(30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9 23:5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学习目标
1.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安史之乱的影响。
2.知道黄巢大起义,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3.知道唐朝灭亡的史实;
4.知道五代十国,了解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局面。

安史之乱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为使长途运输的荔枝保鲜,特意开凿荔枝快递专用道—
长达1000多公里的“荔枝道”,使得荔枝由四川穿越秦岭运往长安仅需3天。
众多蜀道之中,荔枝道是唯一用水果命名的一条蜀道。
一、安史之乱
……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材料一:《长恨歌》(唐)白居易
原因1: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根本原因
材料一:
妒贤嫉能,举无比者”
——《旧唐书·李林甫传》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原因2: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材料:在唐朝初期有许多突厥人迁到幽州以北,在辽西还有不少契丹人。他们的生活仍然是“击球饮酒,马射走兔,语言习尚”。但唐朝的一些官员虐待当地的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实施欺压和高压政策,民族矛盾相当尖锐。
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长官称节度使,唐玄宗后期,节度使兼管营田、民政成为集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
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
设置十节度使,正式确立节度使制度;
赋予募兵权,确立藩镇体制
材料: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原因3: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形成了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等边镇。这些边镇控制的兵力达到 49万,而京师和内地的兵力只有8万。节度使势力极度膨胀,最终造成了唐王朝“外重内轻”的局面。
边将安禄山一人担任范阳、河东、平卢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独掌15万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
安禄山(703-757)
史思明(703-761)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马嵬驿




常山
井陉关
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唐、回纥军反击路线
唐玄宗入蜀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河东
安史之乱
755年-763年
2、经过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3、安史之乱的影响:
材料一 :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一片荒凉。
材料二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材料三 :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
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材料研读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人民服役繁重,生活困苦,流离失所。
618年
907年
国势
时间
755年
政治清明
人口众多
经济繁荣
人口锐减
藩镇割据
经济萧条

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一、黄巢起义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李辅国(704年―762年),字静忠,博陆郡(今北京市平谷区)人。唐朝中期权宦,唐代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
河北三镇由于骄兵悍将的杀帅夺印,节度使各自换了几个家族,但基本上不服从中央,朝廷也把这些地区看作例外,一般不去触动他们。
1.背景:
唐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
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推原祸始,总由于使之掌禁兵管枢密。
——《廿二史札记》卷二○《唐代宦官之祸》
宦官直接威胁皇权,掌握皇帝废立
材料:开元二十一年,''关中久雨害稼,京师饥''。(《旧唐书》)。史籍中明确可查的有损田害稼记载的计58次,面积达到15万顷。水灾直接破坏建筑物,危及人们生命。由于唐代的建筑物多是利用粘土、石块或者是竹、草木所建造,极易被大水所冲毁,房屋的毁坏使人们丧失了居家的场所,变得流离失所。据统计,唐代史籍明确记载毁舍伤人者129次,其中毁舍21万户,毁桥37次,溺死8万余人。
材料:‘’中和四年,江南大旱,饥,人相食“------《新唐书》
材料:唐代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蝗灾是德宗兴元元年、贞元元年、贞元二年连续三年的蝗灾,陕西、山西、山东等地都因此而发生饥荒。文宗时期伴随着蝗灾的水、旱灾,持续五年之久,农业歉收,甚至颗粒无收,国家赋税相应减少,财政状况恶化,更为严重的影响是农民无法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亡,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起义地
称帝长安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朱温
(852-912)
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
朱温在位六年,被亲子朱友珪弑杀,享年六十一岁,庙号太祖。
907年唐朝灭亡
后梁
东京
原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但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后区后五个权,南方地区出现南唐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兴替表 朝代 创建人 称帝前的身份 存在年代 都城
后梁 朱全忠 唐朝宣武军节度使 907-923 开封
后唐 李存勖 晋王,其父为
唐朝河东节度使 923-936 洛阳
后晋 石敬瑭 后唐河东节度使 936-947 开封
后汉 刘知远 后晋河东节度使 947-950 开封
后周 郭 威 后汉天雄节度使 951-960 开封
907年
后梁
923年
后唐
936年
后晋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53年
换了
15帝
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
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16年
3帝
13年
4帝
12年
2帝
3年
2帝1王
9年
3帝
947年
后汉
951年
后周
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
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五代十国形势图
周世宗改革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3、影响:
后梁907—923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923—936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936—946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947—950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951—960 郭威 邺都留守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五代十国的特点: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根据下列材料归纳五代十国时期有何历史特征?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选与分立
1、时间:755年,发动安史之乱
3、影响
1、黄巢起义的背景、经过、结果
2、907年,唐朝至此灭亡
课堂小结
2、经过:
1、五代十国
2、特点
3、影响
1.由尤小刚执导的电视剧《杨贵妃秘史》在播出时是街头巷尾热议最多的电视剧之一,剧中诸多人物和事件令观众意犹未尽。你认为剧中不会出现(   )
A.唐玄宗信任、提拔李林甫、杨国忠等人
B.安史之乱
C.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D.唐玄宗重用名相狄仁杰等人
2.右边的图示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处应该填写(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D
课堂练习
D
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4.唐朝,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灭亡的标志是(   )
A.安史之乱爆发    B.安史之乱结束
C.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D.朱温建立后梁
5.“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三国鼎立 D.五代十国
A
D
D
6.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了五个割据政权,称为五代。观察下表,五代建立的地区在(   )
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淮河流域
C
朝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都城 汴州(开封) 洛阳 汴州 汴州 汴州
7.安史之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皇帝荒废朝政 B.发生严重灾荒
C.社会矛盾尖锐 D.节度使权力膨胀
8.“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的这首《无家别》描述了哪次战乱后,广大劳动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   )
A.玄武门之变 B.安史之乱
C.唐末农民起义 D.隋末农民起义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