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洪山区、武昌区部分学校期中联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答题卡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六、(共8分)
17.(4分)
(1)(2分)
(2)(2分)
(3)(2分)
(2分)
13.(共8分,每小题2分)
五、(共15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9.(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3分) 品宋词,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3分)
15.(选做一题)(3分)(1)a b
c
(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6.(4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4.(4分)(2)
(3)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3分)
(2)(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 eq \o\ac(□,A) eq \o\ac(□,B) eq \o\ac(□,C) eq \o\ac(□,D)
2 eq \o\ac(□,A) eq \o\ac(□,B) eq \o\ac(□,C) eq \o\ac(□,D)
3 eq \o\ac(□,A) eq \o\ac(□,B) eq \o\ac(□,C) eq \o\ac(□,D)
4 eq \o\ac(□,A) eq \o\ac(□,B) eq \o\ac(□,C) eq \o\ac(□,D)
5 eq \o\ac(□,A) eq \o\ac(□,B) eq \o\ac(□,C) eq \o\ac(□,D)
6 eq \o\ac(□,A) eq \o\ac(□,B) eq \o\ac(□,C) eq \o\ac(□,D)
7 eq \o\ac(□,A) eq \o\ac(□,B) eq \o\ac(□,C) eq \o\ac(□,D)
8 eq \o\ac(□,A) eq \o\ac(□,B) eq \o\ac(□,C) eq \o\ac(□,D)
9 eq \o\ac(□,A) eq \o\ac(□,B) eq \o\ac(□,C) eq \o\ac(□,D)
10 eq \o\ac(□,A) eq \o\ac(□,B) eq \o\ac(□,C) eq \o\ac(□,D)
11 eq \o\ac(□,A) eq \o\ac(□,B) eq \o\ac(□,C) eq \o\ac(□,D)
四、(共14分)
12. (共6分,每小题3分)
得 分 栏
题号 一~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1~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内容 表达2009---2010学年度部分学校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33分)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确凿(záo) 呵(hē)斥 哽咽(yè)
B.伫(zhù)立 酝酿(niàng) 媲(pì)美
C.龟(guī)裂 甄(zhēn)别 枯涸(hé)
D.商榷(què) 梦寐(mèi) 应和(hè)
2、下面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声鼎沸 饶有风趣 相得益彰
B.根深蒂固 循循善诱 珊珊来迟
C.百无聊赖 跌宕起伏 瞠目结舌
D.生死攸关 一如既往 销声匿迹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 ,这是荒原,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②教室里一片 ,静得能听见赵小贞轻轻抽泣的声音。
③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 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④那浓绿、深绿、墨绿、黛绿,已把远山近水 严严实实的了。
A. 鉴赏 安静 流露 浸得 B.欣赏 安静 飘起 染得
C. 鉴赏 寂静 飘起 染得 D.欣赏 寂静 流露 浸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无恰当高效的管理,是能否缓解交通拥堵现象的关键。
B.冬奥会上,经过中国小将周洋的奋力拼搏,终于获得1500米短道速滑金牌。
C.东湖的春天,真是武汉市民踏青赏景、郊游休闲的好地方。
D.今天的青年担负着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唐白居易(乐天)15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②这四句五言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由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式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③一经顾况的称赞,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④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6~8题。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于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
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节选自冯骥才《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
6.综观全文,下列对“民间艺术”的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民俗方式
B.一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的传统精神
C.一种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D.一种文化形态和历史精神的体现
7.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况的一项是( )
A.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几乎一模一样。
B.商品经济时代的城市文化造成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变异。
C.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许多民间艺术转化为旅游对象。
D.认真开展原生态民间艺术的普查与记录已迫不及待。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老文化的原始形态保护得越好,民间艺术越能得以延续。
B. 民间艺术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
C. 那些在旅游景点和民俗村里“活着”的民间艺术在本质上已经发生变异,已失去了内在的灵魂与生命。
D.为了保护民间艺术,应当禁止将民间艺术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治将益深 益:更加 B.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跑
C. 汤熨之所及也 汤:热水 D. 臣是以无情也 以:因为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扁鹊见蔡桓公 见贤思齐焉
B. 桓侯不应 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C. 不治将恐深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D. 桓侯故使人问之 此独以跛之故
11、对《扁鹊见蔡桓公》的寓意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有病须早治,不能讳疾忌医。
B. 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
C. 小患易酿大祸,要见微而知著,防患于未然。
D. 凡事自己的主观努力是最重要的,他人的忠告、帮助都是次要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87分)
四、(共14分)
12.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每小题3分)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13.默写填空。(共8分,每空2分)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2) ,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小草萌发是春天到来的显著标志,朱自清先生在《春》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草图”:“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正如诗人韩愈笔下的早春小草“天街小雨润如酥, ”;而“风情悄悄地,草软绵绵的”则颇像白居易笔下的仲春小草“乱花渐欲迷人眼, ”。
五、(共1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4~17题
那一扇门
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a)
③整整一个夏天,天天上午,少年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他静静出去,在小区转一圈,吸两口清新空气,看两眼空中的飞鸟——他还是少年。人们一见着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他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脚尖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到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眼睛和耳朵。“您是在喊我吗 ”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 ”“没有。”“打火机呢 ”“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 ”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b)
⑥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伸手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反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全神贯注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凉亭外,阳光灿烂……(c)
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仍然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⑨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或许真如你说,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摘自2009年3月10日《青年博览》)
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少年”的成长历程,根据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4分)
①少年16岁之前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 ② ③
④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
15.下面两题,选作其中一题。(3分)
(1)文中画线的a、b、c三句明写阳光变化,其实是在暗写少年的心理变化,请你各用4个字的词语分别概述少年当时的心理状态。(3分)
a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 ( )
b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 ( )
c凉亭外,阳光灿烂…… ( )
(2)从语言运用和内容表达两方面,体会下面句子的作用。
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
16.题目中的“门”,可以理解成哪些门?联系全文,分别简要说明。(4分)
17.在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在他转变的关键时候,老人给了他有力的帮助,但老人却说“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你同意老人的说法吗?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
六、(共8分)
根据要求完成18~20题。
语文王老师为了激发大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引导同学们充分发现、感受、享受语文的美,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决定在他所教的七(9)班开展以“语文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8.张明的小组选定“唐诗宋词的美”为他们的研究专题,作为组长,为了激发组员们的热情,他特地拟了一副对联作为活动的标语,但是下联只拟出“品宋词”之后就卡壳了,请你根据对联的知识(对联即“对课”,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意思相对、词性相同)帮他完成下联:(3分)
读唐诗,酷暑如沐秋风爽;品宋词, 。
19.张明小组的李子薇同学负责办小报,面对大家搜集来的众多唐诗宋词诗句,稍加整理之后,她初步设计了三个栏目,但是还不够,请你根据下面的诗句再给她设计一个栏目,不能与李子薇同学的栏目相同或意思有重叠。(2分)
栏目1:唐诗宋词中的送别美
栏目2:唐诗宋词中的风光美
栏目3:唐诗宋词中的爱国美
栏目4: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④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⑦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⑧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0.班会时间,全班进行了“语文之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小组成果交流展示,各小组纷纷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诸如“汉字之美”的精彩图片、“楹联之美”的奇联妙对故事等等,同学们大都兴趣盎然,觉得很有收获,但一向不太喜欢学习语文的杨全同学却嘀咕道:“‘语文之美’有什么用?只能看看、听听、说说而已,完全凭个人的感受,跟着感觉走,虚无缥缈,又不能变为分数,还不如做几道题来得实在。”假如你是他的同桌,听到他的话,你该怎么劝说他呢?(3分)
你说:
七、作文(共50分)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一路上有无数的人、景、物随我们同行,伴我们成长,诸如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书籍杂志、风霜雨雪、花鸟虫鱼……请以“与 同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
①请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要写出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要说真话,抒真情;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名称;④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