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2.围绕变化,练说梗概,猜想故事情节,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作品激趣,概括内容
教师介绍作品、作家:
出示书籍封面、作家图片,介绍《骑鹅旅行记》及作者塞尔玛.拉格洛芙。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节选自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骑鹅旅行记》。这部小说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塞尔玛.拉格洛芙也开创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个第一,这也奠定了她与安徒生齐名的文学地位。
教师做前情介绍
小说的主人公叫尼尔斯,十四岁的他淡黄色的头发,瘦高的个儿,却很不让父母省心,顽皮粗野,不爱学习,喜欢捉弄小动物。这不,因为对小精灵不恭敬、出尔反尔,他受到了惩罚,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接下来就是课本上的内容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概括课文内容
出示课文图片,布置初读任务
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再结合课文插图,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可以分成几部分,试着拟出小标题。
相机出示课文图片(标注好关键字词、文本等)
教师小结:
变成小人儿----寻找小狐仙(被麻雀嘲笑、被公鸡嘲笑追赶、被猫咪戏弄、被牛教训)----骑鹅离开。
二、围绕变化,交流感受,练说梗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先来看阅读提示。两个学习任务:一是变小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是大胆想象,根据标题猜猜故事情节,再对照原著读一读。
抓住“变化”,分析形象
先来看第一个任务。注意,这个变化不是说他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是说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阅读课文时,要从两个方面来梳理:一是他自己,二是动物们的表现。
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围绕变化一词,从尼尔斯自己和动物们的表现两个方面分别圈划出相关的语句,提炼关键词,完成下表。
情节 变成小人后 动物们的表现 尼尔斯的变化
之前 之后
变成小人儿 不敢相信
寻找小狐仙 麻雀嘲笑 听懂禽兽的话
公鸡追赶 扯鸡冠 吃惊 无法忍受 想摆脱
猫咪戏弄 揪猫尾巴 恼怒 羞 溜
牛教训 用木鞋打牛 放蜜蜂蜇牛 捉弄绊倒母亲 惹母亲生气 后悔 害怕 溜
骑鹅离开 为父母考虑 勇敢
交流“变化”,评价尼尔斯,。
(1)借助表格,梳理“变化”。
前后对比,朗读“黑猫”部分。
交流“变化”,揭示意义。
我们通过动物们的表现和尼尔斯前后的对比,看到了尼尔斯的变化。虽然骑鹅旅行尚未开始,可是我们已经看到了他的成长。这个变化就是尼尔斯成长的开始。同时,课文做为小说的开始部分,也为后面情节的展开做了巧妙的铺垫。
虽然骑鹅的旅行还没开始,可是我们已经通过尼尔斯的这个变化看到了他的成长。所以,这也是尼尔斯成长的开始。
借助表格,练说梗概。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变化吗?借助这份表格,我们再梳理一下文章的情节脉络,结合记录的关键词句,然后进行适当的补充连贯,试着说一说吧!
三、借助梗概,猜想情节,练习表达
故事情节猜猜猜
刚才,我们借助表格来说故事的梗概,那同学们能否再借助梗概来猜猜故事内容呢?请看,选择一个试着猜猜具体的情节。
故事 梗概
鹤之舞表演大会 在大雁阿卡的帮助下,尼尔斯来到库拉山,参加一年一度的游艺大会。 表演大会上,他见识了许多精彩的表演...... 企图破坏表演大会的狐狸斯密尔也受到了“惩罚”。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内容,猜测完整的故事情节。
布置拓展学习任务:
“鹤之舞表演大会”及“大海中的白银”情节猜想,并在原著中寻求验证。
(2)小练笔(二选一)——坐在厚石头围墙上的尼尔斯会想些什么;以梗概的形式向小朋友介绍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