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诗阅读教学实录
——一缕清梦陆放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群诗教学
教学目标:1. 正确把握诗歌节奏,动情朗读,直至成诵。2. 积累陆游诗歌,感受陆游诗歌创作的风格,理解他从一而终不变的爱国主义情怀。3. 辨读诗歌,明确陆游诗歌情理皆备的厚重,理解诗人一生壮志未酬的痛苦。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师:去年秋天,我们曾到过陆游的故乡浙江绍兴,并且游览了写满陆游情思的故地——沈园。请同学们来说说,陆游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陆游是一个爱国的诗人,他一生都爱国,死了以后还写下《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这是爱国层面上的陆游。
生:去年去游览沈园,我知道了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他在母亲的阻挠下不得已和唐婉分开,酿成一生的悲剧。
师:这是爱情世界的陆游。
生:陆游一生都怀才不遇,想报国却没有报成,郁郁不得志一辈子。
师:你考虑到了陆游一生的状态。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三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的群诗整合教学,去走近陆游,深入到陆游的精神世界。同学们把这节课的主标题读出——一缕清梦陆放翁。(生读)
第二部分 概读——通意
师:读完陆游的这三首诗,如果要给这三首诗分类,你会如何划分?
生:我会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归为一类,这两首诗都在表达陆游的豪迈的爱国主义情感,写的都是与国家有关的事情。《游山西村》写的是游览农村的感受,情感上很惬意,很悠闲。
师:从情感的角度来划分,非常好,分析得也很贴切。
生:我会从时间角度来划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上个学期读过,应该写于陆游晚年,前两首是他在人生的前期写的。
师:看来,你已经学会自我学习了,你发现了老师备课时没有想到的角度。的确如你所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于陆游晚年。而《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写于公元1162年,那一年陆游37岁,《游山西村》写于公元1167年,那一年陆游42岁。
生:我认为还可以从地点的角度来划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都是写在隐居山阴之时,《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写于他在临安做官时。
师:看来,你好好读老师的下水文了,表达精准。
师:倘若你是一个出版社的编辑,要把陆游的这三首诗进行整理,整理类别有梦想篇、闲适篇、爱国篇,你认为如何编辑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会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放在梦想篇,因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国家统一的梦想。
生:我会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放入爱国篇,陆游的爱国情深在这两首诗中都可以看出。
生:我会把《游山西村》放入闲适篇,这首诗写出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看起来悠闲自得。
师:同学们的归类整理是对刚才概读的进一步总结,你们的感知有理有据。师:请大家进一步思考:你认为这三首诗中的哪一首最能诠释你之前所认识的陆游形象,为什么?
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最能诠释我之前印象中的陆游,慷慨悲壮,怀才不遇,只能在梦境中去报国。
生:《游山西村》最能诠释我之前印象中的陆游,陆游善于写那种充满哲理意味的诗,比如他的那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充满哲理的味道,《游山西村》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充满哲理的味道。
师:李则铭读书广博,且能内化于心,你发现了大家没有发现的问题,这就是真正的学习。
比读——知法
屏显:
陆游的这三首诗中,哪一联诗让你过目不忘,记忆深深?你能说出其精妙之处吗?可以从诗歌运用手法上去分析。
师:请同学们来找找看,这三首诗中的哪一联诗让你念念不忘?分析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可以从诗歌的手法上分析。
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让我念念不忘,这两句诗运用想象,虚实结合,由自然界的风雨大作联想到战争的风雨,更能表达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师:分析得很到位!
生:“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让我念念不忘,这两句诗用了比喻,借景抒情,用梨花的盛开来渲染诗人得知将士们打了胜仗的欢欣愉悦,还有兴奋,很形象。
师:所以这驿路梨花代表着令人振奋的消息四处相传,所以彭荆风选用《驿路梨花》这个题目来表达雷锋精神到处传唱。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让我念念不忘,“莫笑”两个字写出了陆游对农家生活的挚爱,非常热情,“足”字也写得很有情怀,农村人的淳朴跃然诗里。
师:你抓住关键词来体会,也可以呢!
生:“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情景交融,诗人完全陶醉于这样的农村美景与生活里,逛到半夜都不觉得累,还要去敲农户的门,可见他们关系很亲密。
师:陆游没把自己当外人,完全融入了农家生活之中。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念念不忘,这两句诗有哲理,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很大的困难,但只要抱有希望,不放弃,就会柳暗花明,这两句诗给我们希望。
师:你找到了生命的支点啊!我们一起来总结。
屏显: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令我念念不忘,这两句从梦境入手,运用想象,由风雨大作的气势联想到官军杀敌的神威。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表现了诗人渴望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令我念念不忘,这两句诗充满宋诗的理趣,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诗人顿觉豁然开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令我念念不忘,诗人已经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村庄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充满诗情画意。此情此景,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令我念念不忘,这两句诗以比喻收束,驿站梨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借景抒情,营造了清新欢快的氛围,诗人与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兴奋欢欣之情洋溢字里行间。
师:如果要你像陆游学习他的作诗技法,你会向他学习哪一种笔法?说说理由。
生:我想向陆游蕴含理趣的笔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将景物与理趣融合在一起,非常巧妙。
师:这是以物喻理的笔法。
生:我想向陆游学习情景交融的笔法,“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样写会很动人,景物也有了情感的味道。我的文章就少了这样的意味。
师:你学会自我反思了。
生:我想向陆游学习想象的笔法。他从现实写到梦境,这样写很丰满,很有震撼力,不像我的作文,很干瘪,很单薄。就像“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样的。
师:你由此及彼,表达清楚。
生:我想向陆游学习比喻的笔法,让诗句很有情境感,很有画面感,这也是我欠缺的。
师:同学们都会自我反思,真好!
屏显:
我想向陆游学习想象的笔法,由现实到梦境,纵横驰骋,悲壮豪迈;
我想向陆游学习比喻的笔法,由景物到情感,天然契合,情感渲染;
我想向陆游学习理趣的笔法,由处境到情境,灵光乍现,心灵顿悟。
第四部分 思读——悟情
师:思读这三首诗,说说这三首诗表达情感的一样吗?联系具体的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以爱国主义情感为基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的是一种悲壮豪迈,想要为国捐的豪迈之情,《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表达的是收复失地的欣喜若狂。《游山西村》则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农村生活的一种感受。因此,读起来有一种闲适惬意之感。
师:回答问题条理清楚,表达非常到位。
生:《已复西京》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情感高昂,充满了壮阔的豪情,写的是国家。《游山西村》表达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在怡然自得中蕴含哲理,没有其他两首豪迈壮阔。
师:这样的比读较为轮廓,可再具体详细点。
生:《十一月四日》讲的是陆游在梦境中驰骋沙场,但是已经年老体衰,想要报国,却心力不足,无法报国,充满惆怅与遗憾之感。《闻》展示的是金人无法统治中原大地,我们的朝廷打了胜仗,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兴奋;《游山西村》则是表达出一种闲适之感。
师:联系内容来分析,头头是道,很有说服力。
生:老师,我想用三个词语来概括这三首诗的情感。《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是殷切盼望,盼望着朝廷能再取得胜利;《游山西村》是充满希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明他对国家的前途命运还有信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彻底绝望,整首诗充满了无力无助感,已对前途彻底绝望。
师:蔡卓渊的这个回答好精深!三个与“望”有关的词语,选择无比精准!师:所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仅蕴含生活的理趣,还包含哪一层意思呢?
生:他想着国家还能再兴盛,对国家兴盛还抱有希望,期待着国家有一天也能柳暗花明。
师:说得好!我们一起来读陆游那动人肺腑的情感!
屏显: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抒发了诗人对武巨将军收复失地的兴奋激动;
抒发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的热切期盼;
《游山西村》
抒发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宁静欢悦气象的赞赏;
抒发了诗人对前途充满希望、期待新天地的憧憬;
抒发了诗人对吾土吾民的热爱、对家乡风俗的热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抒发了诗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抒发了诗人身在山阴,心在天山的忧国忧民
师:同学们,无论是听到胜利消息的欣喜若狂,还是他闲游农村憧憬生活的希望,抑或是他身在山阴心在天山的豪迈,共同的情感基因是什么呢?
生:是爱国主义情感。
师:对啊!陆游的诗以爱国主义情感为底色,他的诗行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陆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诗人?我们继续来看。
联读——识人
师:你们再来说说对陆游的感知。
生:陆游是一个长情的人,对国家始终如一,朝廷疏远他,做的官也不大,但他总是希望国家能够兴盛,对国家非常忠诚。
生:陆游有着极强的家国情怀。
生:陆游是一个很无奈的人,他都在写自己怀才不遇。
生:他生在北宋末期,小时候迁徙,从北宋迁移到南宋,小时候就有了爱国的情感底色。
师:你这是说到了他的原生时代,看来一个人的成长绕不开他的时代。我们来具体了解陆游。
屏显: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
屏显: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一争)九月,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十二月,知均州武巨派乡兵总辖杜隐北进,曾一度收复西京洛阳。这时陆游在杭州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闻报兴奋不已,写下此诗。《游山西村》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弹劾,“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对照伪诈的官场,于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因此,诗人并未丧失信心,相信有一天会否极泰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于公元1192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十一月四日。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师:请同学们来小组合作深入思考。有人说,陆游一生充满矛盾,他本身就是一个自我矛盾的形象,他可以写豪迈悲壮的爱国诗,也可以写闲适质朴的田园诗,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生: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陆游的诗歌都是在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即使是闲适质朴的田园诗,也有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表达他身在山阴心在天山的情感。因此,我们认为他并不矛盾。
师:你们是从陆游创作的底色来谈的。
生:爱国诗是直接抒情,用直抒胸臆的笔法来表达对祖国的强烈情感,田园诗是借景抒情,抒发的情感委婉温和,这是两种不同诗歌创作风格,我认为不矛盾。
生:不矛盾。他前半生在官场,后半生在隐居山阴,他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诗歌风格的不同,给了他不同的影响。就好像前半生在大城市,后半生在小城市,在大城市装不下灵魂,小城市装不下肉体。(生疑惑不解)
师:胡卓祎,你再来解释一下。生:在官场的时候,他连连遭遇挫折,他的思想并不自由;但是在田园的时候,他的灵魂相对自由,所以他反而写了很多与国事有关的诗歌。
师:卓祎的回答很有思辨色彩。他大隐,就是在朝廷里做官时灵魂不自由,他小隐,隐居山林,灵魂自由了。这样的思考很有哲学的味道,就是要联系起他的诗歌创作来谈。
生:特别矛盾。两种诗是不同风格,不同风格就感觉有相违背的感觉,两种风格似乎在对立,一种是理想抱负,一种又是回归生活,总感觉没有相融。想要报国,身体不允许;但相信国家能转危为安,山重水复疑无路有希望。师:这是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人生以及诗歌的走向。
屏显:
陆放翁是矛盾的,他梦回中原收复失地却只能在梦中一生无望;陆放翁是矛盾的,他渴望战场金戈铁马却只能在纸上同仇敌忾;陆放翁是矛盾的,他誓死抗金势不可遏却只能在诗中大气磅礴;陆放翁不矛盾,他对国家的炽热挚爱从无改变;陆放翁不矛盾,他对初心的坚守瞭望从无改变;陆放翁不矛盾,他对失地的痛苦悲怆从无改变。
师:同学们再来读读我的下水文《一缕清梦陆放翁》的片段,说说你对陆游又有了怎样的认知?
屏显:
陆游如愿以偿到达临安,担任的是敕令所删定官的职务,主要职责是编纂公布的法令,也属于文职,地位并不重要。想来也许是命运遭际,陆游从一开始为官,就没有正儿八经做过行政长官,他满腹才情与满腔热血只能在笔下纸上挥洒。我们的陆游,依然做着他的秘书工作,继续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孝宗上札子,不得不说,陆游其实到临安任编修官为止,从来没有真正的深入过必要的行政工作与军事工作,因此,陆游的许多见解和主张难以逃脱纸上谈兵的嫌疑。淳熙七年(公元1180),已经五十五岁的陆游罢官还乡,内心自是愤愤不平,虽然他热爱农村生活,但是真要他归隐田园,内心的不甘与落寞显而易见。那首著名的《书愤》便写于此时:“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司艳平《一缕清梦陆放翁》
屏显:
或许是孝宗拗不过陆游,便让他知任严州任职,这次去严州赴任,陆游做了知州有了实权,但是矛盾又放漫的心性很快让他对严州的生活厌倦起来,公事多,诉讼多,让他烦不胜烦。此后的陆游厌倦了政治生活,在淳熙十六年(1189)直到他嘉定二年(1209)年去世,二十年的光阴完全消磨在山阴的农村。对于一个老诗人而言,靠什么来抚慰他始终不泯的雄心,一是做梦,二是做诗。他继续在诗歌中抒写着他的凌云之志,继续在梦境里实现着一生牵挂的梦想。能将清梦写成近万首诗歌的人,只放翁一人耳。 ——司艳平《一缕清梦陆放翁》
生:陆游思想矛盾情感复杂,做事藕断丝连并不果决,许多人认为他放漫不羁,但我认为他始终在掩饰。他之所以明知不可违抗母亲却仍寄词唐婉,是因为他不敢但又不甘;他之所以被贬之后放弃仕途,归隐田园而又关心国事也是因为不敢但又不甘。所以,他的田园生活在我看来,是掩饰,虽然不快乐,但装得很快乐。他有缺点,可正是他的缺点让我觉得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可感可触的人,而不是我敬畏的圣人。
师:若熠的思考很深刻,也很辩证,能从各个方面去思考评价陆游,这样的想法很可贵。
生:诚然,陆游的仕途一直郁郁不得志,他所寄予全部希望的南宋王朝,在风雨之中又存在了几十年。但是,陆游的诗词与人生轨迹,却一直闪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也闪耀在我的心中。他也许没有李白的飘逸浪漫,但他有杜甫的“忧国忧民”;他也许没有陶渊明的悠然平静,但他有苏轼“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壮志。正是这样的一个陆游,才能让他永远留存在诗词歌赋里,永远活在每一个为他感动之人的心中。
师:家玮总是那么温和,谦谦君子的模样就是如此。
生:在我心里,陆游一直都是一个把家国情怀看得很重的诗人,他的诗既给人豪迈之感,又让人觉得清新欢快,却又不失哲理。明白了陆游的人生真相,我也感触颇多,从没想过陆游如此放漫,他其实一直都在做梦,他希望国家胜利,他希望驰骋战场,这所有的一切都只能在梦里实现。不过,能将梦转化为诗歌,陆游的才华仍然让人敬佩。
师:俣彤在思考陆游的清梦人生,其情可感,其才可佩。同学们都在深入思考陆游的人生,观照自我,看到的有陆游的才华横溢和笔耕不辍,也有他的自我缺陷与性格不足,这就是思辨识人的重要性。同学们课后可读朱东润先生著的《陆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