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吴山中心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田县吴山中心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2 17:1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
积累与运用(38分)
一、基础训练(20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正zhēng月 掺chān和 藏zàng戏 截jié然不同
B.炽zhì热 吞噬shì 唾tuò沫 万象更gèng新
C.搅和huo 汤匙shi 焖mēn饭 哄hōng堂大笑
D.吞咽yè 娴xián熟 翡fěi翠 含情脉脉m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通霄 缰绳 摆摊儿 行善积德
B.眨眼 沸腾 蜡八粥 悬灯结彩
C.肿胀 演绎 水浒传 零七八碎
D.解释 自傲 耍不然 随心所欲
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除夕夜,家家张灯结彩,人人心花怒放。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我们要勇立时代潮头,只争朝夕,在伟大实践中放飞梦想。。
C.为了建设美丽城市,我们要全心全意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D.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班主任的耐心帮助,使我改正了缺点。
B.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C.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D.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5.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生仁脱了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拟人)
B.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比喻)
C.住方家大院的八二,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D.妈妈的命令,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设问)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要别人知道你这不难。关键是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B.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C.“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D.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
7.对下面这句话的概括,最恰当的是一项是( )。
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北有黄河,南有长江,两条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A.中国版图有两条河流。
B.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C.黄河、长江奔流入海。
D.版图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8.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是( )。
A.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D.爆竹一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写的,他的作品还有《猫》和《草原》。
B.沈从文是我国著名作家,他写过小说《边城》。
C.《藏戏》一课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和艺术特色。
D.《寒食》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韩翃。
10.填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民俗 , 。在文字出现以前,民俗靠话语口口相传,有了 ,便有了 。文艺张扬民俗,民俗在不断的社会历史变革中得到重塑和创新。这样看来, 是一个问题, 更是一个问题。
①是地域文化的沉积②探讨文艺话语保护和传承民俗③文字记载和文艺话语载体④承载着博大深远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⑤寻找文艺介入民俗的有效切入点⑥生动鲜活、历史不衰的生命力
①④⑤⑥②③ B.④①⑥③②⑤ C.①④③⑥②⑤ D.④①②⑤⑥③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8分)
1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寒食》中的“ , ”这两句就表明了这一点。
12.你的同学笑笑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 , ”来劝她。
13.“今夜月明人尽望, ”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还知道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有“ , ”
14.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 , ”
【阅读与欣赏】(32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7分)
六年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统计表
调查内容 各项调查情况
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 0分钟 10分钟 30分钟 60分钟
30% 55% 11% 4%
读物类型 卡通漫画 小说 科普读物 各类报纸
47% 36% 14% 3%
15.读上面的统计表,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至少写三条。(3分)
16.你认为该校六年级同学的课外阅读状况好吗?请提出两条建议。(4分)
说明性文章阅读。(2+2+2+3+3)
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信息的85%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影响的眼病中,近视占第一位。近年来,近视的发病有低龄化趋势,儿童中近视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近视成为影响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最常见眼病。近视不仅仅是视力差,还可引起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失明。
近视发生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青少年患近视大多数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即用眼过度和用眼习惯不良,用眼过度是青年年近视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每天学习时间长、睡眠时间短、课外作业多、课外活动时间少,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等加重了眼睛的负担。尤其在寒暑假期间,由于父母的管束少,有些孩子毫无节制地看电视、玩电脑,使得寒暑假成为近视的高发时期。不良的用眼习惯包括用眼过近,在动荡的车厢阅读,边走边读,在阳光直射或昏暗的光线下阅读,躺在床上阅读灯,这些都会诱发近视。
近视的防治重在预防。在生活中,看书写字时的姿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坐车或行走路时不要看书,不要躺着看书。读写一小时要远眺十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部肌肉。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以增强眼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视神经萎缩,达到解除眼疲劳的目的。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控制看电视很上网的时间,避免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在饮食方面应尽量少吃甜食,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品,如蛋、奶、鱼、肉和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如果患了近视,应定期检查,听从医生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数加深。
17.怎样预防近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 B.尽量少吃甜食
C.保证充足的睡眠 D.少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18.“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信息的85%是通过眼睛获得的。”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举例子 B.打比方 列数字
C.作比较 列数字 D.打比方 举例子
19.结合全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近视成为影响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最常见眼病。
B.近视是常见眼病只要戴上近视眼镜就好了。
C.青少年患近视大多数是因为遗传因素引起的。
D.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糖尿病等是近视引起的并发症。
20.“用眼过度是青年年近视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中“主要”一词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21.有人说“寒暑假是近视的高发时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说明理由。
三、文学性文本阅读。(2+2+2+3+4)
花灯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数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步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22.下列哪个节日是文中没有写到的( )。
A.端午节 B.清明节 C.中秋节 D.元宵节
23.下列花灯中,作者介绍的最详细的是( )。
A.狮子灯 B.气死风 C.走马灯 D.宫灯
24.结合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这是文章的中心句。
B.海外游子对节日的期盼,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忘老根儿”的特点。
C.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D.之所以叫“气死风”,是因为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
25.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况,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
26.作者在文中介绍了许多花灯,希望这样美好的节日能够保留下来,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而你对哪一种花灯最感兴趣?说一说理由。
【表达与交流】(30分)
27.习作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习惯呢?你觉得最有意义的风俗活动是什么呢?写一写吧。(题目自拟,语言通顺连贯,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详略得当,字数不少于450个字。)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一、基础训练
A 2.C 3.C 4.D 5.D 6.A 7.B 8.C 9.D 10.C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12.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13.不知秋思落谁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4.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阅读与欣赏】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5.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达1小时以上的同学最少;阅读卡通漫画书的同学最多;阅读报纸的同学最少等。(能准确提取表格信息,语句通顺即可)
16.不好。增加阅读时间;扩大读物的选择类型。
二、说明性文章阅读。
17. D 18. B 19.A
20.不可以。因为除了用眼过度,还有其他因素造成近视发病率上升,删掉意思就变了。这也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21.同意。寒暑假期间,由于父母的管束少,有些孩子毫无节制地看电视、玩电脑,使得寒暑假成为近视的高发时期。
三、文学性文本阅读。
22. B 23.C 24.A
25.通过对比,突出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气氛和民族特色。
26.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习俗的热爱,对生活充满了情趣的思想感情。
我对走马灯最感兴趣。因为走马灯里会画各种故事,十分有趣。(答案不唯一)
【表达与交流】
27.习作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