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0 22:0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的不同点是
A.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发展
C.经济繁荣发展 D.国力强盛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写的繁荣景象出现在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唐玄宗时期 D.女皇武则天时期
3.做笔记是历史学习方法之一。有同学学习某历史人物时在笔记中写到“君舟民水”“天可汗”“贞观之治”,由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5.以下材料共同说明唐朝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6.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境,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由此可以佐证唐太宗是
A.爱民如子 B.提倡节俭 C.虚怀纳谏 D.重视文教
7.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被誉为
A.开元盛世 B.光武中兴 C.康乾盛世 D.贞观之治
8.小明比较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治世局面的原因,其中属于相同点的是
①善于用人 ②吸收前朝教训 ③加强思想控制 ④发展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下侧是学生整理的读书摘要,据此判断它们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如图文框中的内容为某同学的笔记。从中可知,这页笔记记录的主题是
A.秦始皇首创君主专制 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C.唐太宗巩固统一王朝 D.唐太宗对外开疆拓土
11.某同学整理了两则读书摘要,依据摘要内容判断与它们相关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2.“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
A.经济繁荣 B.科举发展 C.民族融合 D.政治清明
13.《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郭沫若称: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肯定武则天的史学家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她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她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14.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被誉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5.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16.著名史学家钱穆曾说:汉宰相采用领袖制,唐宰相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郡县制
17.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出现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时
②都重视发展生产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任用贤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他统治时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他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19.《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说: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则材料反映出他的治国策略是( )
A.加强边疆管理
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
D.重视体恤民情
20.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贞观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二、综合题
21.在国家统一和发展过程中,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材料二:(唐太宗)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因此唐太宗得到了各民族 的共同拥戴,被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比喻成舟和水的关系,说明他意识到了什么问题?
后来他是怎么做的?
(3)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叫什么?出现该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请回答:
(1)这几句话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此在治国时,他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夷狄”指什么?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4)材料三中“以人为镜”的镜子是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5)这位皇帝按照上述治国思想,出现的繁盛局面称什么?
23.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材料二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才出现了材料一中的局面。除唐玄宗的努力外,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材料一局面的出现?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玄宗、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措施有哪些相同之处。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故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材料二:
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描述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两个盛世局面?
(2)据上述材料,指出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表现和共同原因。
(3)上述盛世局面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 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并不是唐朝进入全胜时期,这是“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的不同点,A项正确;“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都是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发展、经济繁荣发展以及国力强盛,这都是二者的共同点,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2.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是“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称“开元盛世”,因此材料内容描写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C项正确;材料所述“开元”是唐玄宗时期的年号,与唐高祖无关,A项错误;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是贞观之治,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开元是唐玄宗时期的年号,因此材料内容所述繁荣景象出现与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与武则天无关,D项错误。
3.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贞观之治”,B正确;唐高祖、武则天、唐玄宗与题干的“君舟民水”“天可汗”“贞观之治”不符,排除ACD。故选B。
4.C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中“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可以看出,拔河体现了人的阳刚与力量,从而受到推崇,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
5.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用,他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宣布贤才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亲自选拔地方官员,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兴盛的原因,故A正确,B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发展和割据的内容,故C、D错误。综上故选A。
6.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太宗在为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C正确;ABD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故选C。
7.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被称为贞观之治,故D项正确;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光武中兴是在东汉时期,康乾盛世是在清朝,排除ABC。
8.B
【解析】
【详解】
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治世局面的原因,其中属于相同点的是善于用人、吸取前朝教训、发展经济,①②④符合题意;加强思想控制不是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治世局面的原因,③排除。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9.B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吸取隋朝灭亡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和“贞观之治”,结合所学,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百姓的负担。唐太宗的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快速,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其统治为“贞观之治”,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10.C
【解析】
【详解】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 “贞观之治”。图片中从政治、用人、经济和民族关系说明唐太宗时期巩固王朝的措施。故C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是从隋朝开始创立,排除A和B;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开拓疆土的信息,排除D。故选C。
11.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摘要“吸取隋朝灭亡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和“贞观之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百姓的负担。唐太宗的年号贞观,他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快速,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其统治为“贞观之治”,B符合题意;唐高祖与“贞观之治”无关,A排除;武则天与“贞观之治”不符,C排除;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D排除。故选择B。
12.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四方丰稔(丰收)”,反映了农业获得大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反映了唐朝城镇商铺很多,体现了商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唐玄宗统治前期农业、商业比较发达,经济繁荣。A正确;BC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
13.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依据是即看其行为思想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解决当时主要矛盾)、是否符合人民群众(长远)利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女皇武则天在位时期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结果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依据是即看其行为思想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解决当时主要矛盾)、是否符合人民群众(长远)利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
14.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期,厉精图治,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治世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5.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是描写唐太宗的,故A符合题意;“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描写的是武则天,故B不合题意;“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描写的是唐玄宗,故C不合题意;“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描写的是赵匡胤,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唐太宗、贞观之治”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6.C
【解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符合材料中“委员制”。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7.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D三个选项,故选择C。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还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①②④正确,故C符合题意;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时都没有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据此可排除含③ABD,故选择C。
【点睛】
此题使用排除法解决组合型选择题。
18.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他统治时期,广纳贤才,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用,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职责,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历史上称他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故B符合题意。汉武帝是汉朝有为君主,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北击匈奴,故A不符合题意。宋太祖建立北宋,采取重文轻武政策,保持了政局的稳定,故C不符合题意。明太祖灭元建明,废除宰相权分六部,加强了皇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掌握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
19.D
【解析】
【详解】
题干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反映了唐太宗从隋朝末年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重视体恤民情,以民为本的思想,由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20.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唐太宗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唐太宗当时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的内容无关,排除;故选A。
21.(1)民族政策:开明;称号:天可汗。
(2)问题:意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或得民心的重要性。做法: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3)治世局面:是贞观之治。原因:吸收隋朝速灭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善于用人等。
【解析】
【分析】
(1)
据所学知识,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
(2)
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比喻成君舟民水的关系,说明他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所以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3)
据所学知识,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出现了原因是吸收隋朝速灭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善于用人等。
【点睛】
22.(1)唐太宗(李世民)。
(2)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等(答出两点即可)。
(3)少数民族。开明的民族政策。
(4)魏征。房玄龄或杜如晦。(举一例即可)
(5)贞观之治。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二、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都出自唐太宗之口。
(2)
认识:根据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人民可以推翻君的统治,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措施:根据所学针对人民力量的伟大,唐太宗采取的措施可从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中任选两例即可。
(3)
根据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结合所学可知“夷狄”是指少数民族。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4)
根据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结合所学可知“以人为镜”的镜子是魏征。他重用的人才还可从房玄龄、杜如晦中回答一个。
(5)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23.(1)开元年间人口增加,粮食充足,社会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2)措施:唐玄宗勤于政事,选用贤人,虚心纳谏。因素: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3)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人等。
【解析】
【分析】
(1)
根据材料一,由“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了人口的增加;“稻米流脂粟米白”,反映了农业的发展;“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充裕的粮食储备;“九州道路无豺虎”,反映了社会的安定。因此可以得出的信息是开元年间人口增加,粮食充足,社会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2)
根据材料二“知人疾苦,躬亲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采取的措施是勤于政事,选用贤人,虚心纳谏。除唐玄宗的努力外,还有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因素促成了材料一局面的出现。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政治比较清明,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唐玄宗、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措施的相同之处,在于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人等。
【点睛】
24.(1)贞观之治 ; 开元盛世
(2)共同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共同原因:①国家统一安定;②统治者重视人才,重视发展经济。
(3)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重视农业,关注民生。
【解析】
【分析】
(1)
根据材料一中的“唐太宗统治时期”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唐朝出现的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唐玄宗统治前期”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唐朝出现的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
(2)
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故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和“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可知,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有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据材料可知,盛世景象的原因是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重用人才等。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初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提供的宝贵经验是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农业,关注民生等。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