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咳嗽、唠叨”等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音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4.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5.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
6.朗读、背诵古诗《大林桃寺桃花》。
教学重点
1.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咳嗽、唠叨”等8个词语。
2.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音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3.朗读、背诵古诗《大林桃寺桃花》。
教学难点
1.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咳嗽、唠叨”等8个词语。
2.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音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本单元我们训练了复述课文,复述需要注意些什么 复述的方法有哪些
1.交流第一句话。(出示课件1)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1)小组同学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
读这句话我体会到复述课文不能背诵课 文,要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2.交流第二话。(出示课件2)
我会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1)从这句话中你学会了复述的哪些方法 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课文。
(2)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课文,有什么好处 能按顺序复述,也不会遗漏重要情节。
3.学生练习复述。
学生自由选择一篇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复述。
教师小结:复述课文要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说出来,最好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这样就很有条理,也不会遗漏重要内容。(板书:复述 用自己的话 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析,总结本单元所用的复述的知识,让学生明确复述的方法。
三、识字加油站
1.学习生字。(出示课件3)
ké sòu ǒu tù lāo dāo dí yàn
咳 嗽 呕 吐 唠 叨 嘀 咕 谚 语
yáo jiè biàn
谣 言 告 诫 辩 论
2.指名拼读词语,齐读词语,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嗽”,前鼻音“谚、辩”。其中,多音字“吐”,在这里读 tù;它还有一个读音 tǔ,可组词为“吞吐”
3.学习第一组词语。
(1)认读第一组词语,注意读准“咳嗽、唠叨、嘀咕”中的轻声。
(2)教师可采用动作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让学生明白第一组词语都是口字旁,与嘴巴有关。
4.学习第二组词语。
(1)认读第二组词语,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词语的意思,明白第二组词语都与语言相关,所以是言字旁。
(2)辨析形近字“辩”与“辨”的不同。辩:和说话有关。(辩论、辩解)辨:和区分有关。(分辨、辨认)
5.教师小结。
(1)复习形声字: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2)分析本题的形声字。
这两组词语展现的生字都是形声字,强调了形旁表义的功能。如“咳、嗽、呕、吐、唠、叨、嘀”偏旁都是“口”,表示与嘴巴或嘴巴的动作有关。“谚、谣、诫、辩”偏旁都是“讠”,表示与语言有关。(板书:形声字形旁表义 口字旁 言字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四、词句段运用
1.学习运用拟声词。
(1)学习句子。(出示课件4)
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2)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3)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说说加点的短语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小组代表发言。
“噌的一下子”“扑通一声”都是修饰后边相应的动词的。“噌的一下子”表现出顾客内心的着急;“扑通一声”说明椰子落水声很响,椰子很重。
(5)教师小结:“噌”表达顾客站起来的声音,“扑通”表达一个很大很重的椰子掉落水中的声音。像“噌、扑通”这样的词语叫拟声词,写在句中能让人感觉真的听到了那个声音。(板书:拟声词的修饰作用)
(6)学生练习使用拟声词。
①说说括号中可以填哪些拟声词
他用力一拉,门( )开了。他( )喝了一大碗的水。
②选择一个情境,用上拟声词说一说。
情境一:小鸟急速飞走。
情境二:玻璃窗一下子被打碎。
设计意图:把拟声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增强学生对拟声词语修饰作用的理解。
2.带有反义词的题目。
(1)认读题目。(出示课件 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胖驴和瘦马
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婆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这些题目有趣吗 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学生1:这些题目中的修饰语,都是一对反义词。
学生 2:这些题目都是“……和……”表示并列关系的短语。
学生3:这些题目中都出现了两个相关的人物。
(板书:含有反义词的并列关系的短语)
①照样子,写写这样的题目。
②试着根据自己拟定的题目编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看看谁的想象最有趣。
3.学会转述。
(1)学习第一组句子。(出示课件6)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2)读读上面的例句,说一说转述别人的话和直接引语有什么不同之处。
(3)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①转述别人的话时,要理解别人说的话的意思,准确转述。
②转述别人的话时,别人说的话中的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要改变,语气词要省去。
③如果把转述的话写下来,不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板书:转述--准确转述;别人说的话中的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要改变,省去语气词;将转述的话写下来时不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4)仿照例句,把所给的句子改成转述别人的话。(出示课件 7)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设计意图:理解分析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让学生学会转述别人的话。
五、日积月累
1.复习导入,揭示诗题。
(1)回忆学过的白居易的诗词,全班背诵,如《池上》《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
(2)简要介绍大林寺的地理位置。
(3)学生齐读诗题。
2.读古诗。(出示课件 8)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这首七绝是一首游记诗,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这首诗描写了美丽的春光,也写出了高山和平地的气候差异。(板书:《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4.作者简介。(出示课件9)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北)。早年家境贫困,颇历艰辛。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和元稹友谊甚笃,与之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5.词语解释。(出示课件 10)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或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6.看注释,结合文中的插图,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8.古诗大意。(出示课件 11)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盛放。我常常为春天逝去,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9.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出示课件 12)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0.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古诗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理解古诗、诵读积累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复述,学习了形声字形旁表义和带有口字旁、言字旁的形声字,学习了拟声词的修饰作用,了解了带有反义词的并列关系的短语,学会了转述别人的话,学习并理解了古诗《大林寺桃花》。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内容较为丰富,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语文学习范围,让学生在完成本课学习的基础上能够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主动学习语文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复述:用自己的话;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
形声字形旁表义 口字旁 言字旁
拟声词的修饰作用。含有反义词的并列关系的短语
转述:准确转述;别人说的话中的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要
改变,省去语气词;将转述的话写下来时不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