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评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评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1 16:3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测评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归省(xǐng) 怠慢(dài) 闭塞(sè) 糜子(méi)
B.行辈(háng) 亢奋(kàng) 冗杂(rǒng) 蓦然(mò)
C.磅礴(páng) 震撼(hàn) 诱惑(yòu) 羁绊(jī)
D.戛然(gá) 挑衅(xìn) 燎原(liáo) 官衔(xián)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一带一路”抓住互联互通这个关键,聚焦经济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的共同需要,为 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创造崭新的机遇。
(2)教育部等九个部门颁发文件强调,要将思想、道德、心理教育和依法惩戒威慑相结合,切实做好 中小学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方面的工作。
(3)微信等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 无法代替诵读经典所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
A.适合 防治 因而 B.适合 防止 却 C.契合 防止 因而 D.契合 防治 却
3.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市博物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B.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本市的全体初中生。
C.我市“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D.由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使中国动漫电影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旦”“丑”是中国戏曲里的人物角色行当,其中“生”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B.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贺敬之的《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语言,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写法上有风、雅、颂三种,其中最能体现《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是“国风”。
5.(2021·重庆B卷)班级将举办“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2分)
【知“和”】
(1)①写出两个含“和”字的成语。(2分)
②用与“和”相关的历史故事,补写对联。(1分)
上联:将相和有容乃大成经典
下联: 邻里相让传佳话
【用“和”】
(2)在活动中,有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特拟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请你给下面的规则补写两条。要求:语言简明。(4分)
班级议事规则
①要勇于为班集体献计献策,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④议事结果民主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社戏》选段,完成6、7题。(12分)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乙]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丙]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样子过去了。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6.小说中三次提到“豆麦”,有哪些作用?认真体会,写出你的探究结果。(6分)
答:
7.试举一例说明作者表现小说中景或人的“美”所运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6分)
答:
(二)(2021·南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16分)
碧浪清波
李昌祥
十五岁的肖咨询对着穿衣镜,悄悄给前额披下了一绺黑发,像极了小女孩额前的刘海。妈妈见了,知道儿子有了对美的冀望了。
这天午后,肖咨询悠哉闲哉,把目光落在了爸爸给他订阅的报纸上。一个“碧浪清波”的词语,跳进了他的眼帘,一下子像攫住了他的什么,让他不由地想到了王维的那句“清泉石上流”:崖润青石上,一股潺潺流淌的山泉,清清亮亮,洁如甘露……
被“碧浪清波”这个词语吸引,还因为他的爸爸是河长。那天,他在石碛河的告示牌上看到“河长”一栏填着爸爸的名字时,一下子意识到了作为河长儿子的责任。
开学前,肖咨询顺着石碛河边往下游巡查。一路堤岸都改造成了沿河公园,岸柳成行,乔木葱茏。走到河口江边,视野一下开阔了。江面上正缓缓游动着好多大轮船,一艘艘地打眼前游过。远处的长江三桥,两座桥塔像两条巨人的长腿,立定在江边,朝南朝北伸展着力大无穷的长臂,任车流在桥面上飞奔。这一切让肖咨询目不暇接,几乎忘掉了巡河。
肖咨询又想起了“碧浪清波”这个词,他低头看看身边的石碛河水,水面上倒也没什么漂浮物,但水质还够不上碧清。“碧浪清波”
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这事儿本不该他操心,但谁让他是河长的儿子呢?如此一想,对河水净度的追求,便分外地强烈起来。于是,肖咨询便有了寻找泉流的冲动。
听大人们说过,石碛河水是从北面浦老山、西面驷马山上汇集而来的。浦老山的另一面流出了滁河。“环滁皆山也……”涌上心头的这篇古文,让他决定一探究竟。他不声不响,一早上了列车,去滁州,去琅琊,看酿泉。
赶到酿泉时,正值夏日中午。一潭蓄泉,早被大大小小的孩子围满了,他们正与泉流嬉戏呢。肖咨询想囔囔一声:“怎么能全跑水里闹呢?不把清泉搅脏了?”近前才发觉,流淌在石块上的清泉,依然如玉般清纯。肖咨询瞄着瞄着,便有些情不自禁起来,随手扒了鞋袜,也站在了泉流中。水花晶莹,清凉的泉水在他脚趾间跳跃。他张大了嘴,在心里狂呼:“我知道清流是什么样子了,我知道清流该是什么样子了!”
什么时候石碛河水也能像山中清泉那样呢?……
回家后妈妈问他去哪儿了,他告诉妈妈自己去滁州醉翁亭了。
妈妈接口道:“出去走走挺好,过两天你再陪姥姥去深圳旅游,看看港珠澳大桥,开开眼界。” 大桥,雄立在海上,好个海天奇景呢。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正在他面前展开一片蔚蓝,比万里晴空还纯净。在人工岛上直面海水,看晶莹剔透的波浪翻涌着,肖咨询再一次想起了“碧浪清波”这个词。浩瀚海洋上的碧浪清波,炽热得他心旌摇曳。
“看到了!看到了!”肖咨询迎着海风,额前细发随风飘动着,一双明眸凝视着碧浪清波。姥姥以为小孙儿是在对着港珠澳大桥发出欢呼呢,把孙儿送回女儿女婿手中时笑着说:“孩子看得眼都不眨一下呢……”说着,姥姥亲昵地摸了摸孙儿额前细软的黑发。肖咨询侧起脸,朝爸爸妈妈一字一句道:“爸爸,我看到了大海的碧浪清波,石碛河水要能治理成那样,我们才算是当好了河长。”
爸爸一下惊住了,脱口道:“人小心眼大呢,小子行!”
(选自《北京文学》2021年第4期,有删改)
8.读完此文,图图和你想到了“唯美”“责任”“探寻”这几个词语。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感受。(4分)
答:
9.文中画横线句子与前文哪些内容相照应?请你概括给图图听。(4分)
答:
10.班级开展戏剧创编与表演活动,图图想把这篇小说改成短剧,请你帮他完成。(4分)
(1)给在港珠澳大桥看见大海时的肖咨询配一段内心独白。(70字左右)(3分)答:
(2)为上面的内心独白选配背景音乐时,你选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结尾部分(歌词见下),并向图图说明了理由。(4分)
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22分)我的世界我的城
①八月,祁连山下的雨,雾腾腾地落个不停,满城的绿树繁花,新鲜得能滴出汁液来。站在雨中,多年前来嘉峪关的情景,又倏地一下回到了眼前一
②春寒料峭的早晨,绿皮火车终于“呢当”一声停下了。那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从大别山山麓的小村出发,四天五夜后终于到达这个祁连山下的小站。推开到处漏风的火车门的那一刻,大团大团梅花朵一样的雪花迎面扑了进来,河西走廊以这种方式迎接了我。
③三十年前,我只是个怀揣梦想的懵懂青年。坐着咣咣作响的中巴公交车,半个多小时后,才摇晃到素描一样的几条马路、几栋楼房的所在地,那里到处裸露着鹅卵石地皮,到处弥漫着一股荒气。我刚到这个城时,是个雪天,雪帘里冲出一群满身泥浆的孩子,在大街上东奔西突、大喊大叫。孩子们从马路的这边横冲到那边,去争抢那个满地乱滚的泥球一样的足球。路上人很少,一眼望去,几里路远的视线内见不到人影。满街的雪花啊,落得苍苍茫茫,落出小城最大的生气!
④“云横祁连大漠远,雪拥雄关酒正酣。枕上羌笛青杨柳,胡琴梦里弄江南。”现在,足球场就在楼下的公园里,绿草坪在阳光下闪着生动的光点,就像别在祁连山腰的绿毛巾,随时可以丢进湖水里洗一洗。
⑤我第一次去嘉峪关关城,在关城对面路边的八棵杨树下站了很久。一字排开的八棵杨树,面朝天下第一雄关,背依祁连山脉,历经近七十年的冰雪风雨,树干仍巍然屹立,枝叶仍葱郁繁茂。
⑥有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在八棵杨树下回忆起当年栽树的时光。1952年初春,风沙弥漫,乍暖还寒,面对“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空寂旷野,他和他的同事们用炉棍和铁勺挖开坚硬的沙土,艰难地把杨树苗栽了进去。细小的杨树枝被风一茬茬地拔起,他们顶着风沙又一棵棵地按进土里。枝条长出绿芽了,它们把稚嫩的根系一点点扎进了戈壁,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
⑦这五十余载落满戈壁风沙的粗糙树干,像岁月凿刀刻下的痕迹,树干上浓绿的树叶,晃啊晃,与关城上傲立百年的左公杨遥相呼应。绿野蔓延,呼应着历史的传承、生态意念的延续。
⑧那时候,一到冬天,家家户户开始大袋大袋地从市场背回土豆、萝卜,在院围的墙根下晾晒大白菜。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地窖,人们下到地客把土豆、萝卜一层层码好、撒上干细的沙粒。这样,一个冬天的食材才算备齐了。
⑨现在的老人们却总爱往远里走,说:“世界这么大,也要去看看!”他们提个布袋子,有事没事地去菜市场转悠,看见香棒芽、竹笋尖、李养、菱角这些家乡味道,眼里放出光来。草长莺飞的季节,他们坐着免费的公交车,穿过林立的楼群、宽阔的广场、一个连一个的湖泊,走很远很远的路,去城市边缘有河流经过的公园踏青。这就是他们的城市啊!
⑩20世纪90年代初,我曾写过一篇题为《绿》的散文,写我在城市边缘一个小土堆旁找到一丛绿色草团的情景。那时,我坐在那个小土堆上,遥想了很久很久。古代丝绸之路上,驼队从这个小土堆旁踏风东来、逶迤西去……清代左宗棠新栽杨柳三千里,我踏访了许多棵左公杨……建设者们来到这里,他们就把自己当成一棵棵草木,根须扎进了这片土地。几十年过去了,满城的绿,在沙土中一片一片地蔓延……想象这些长在历史册页里的绿野田畴、沙湖流水,我完成了《绿》的构思。
现在,坐在嘉峪关关城内“讲好中国故事”高峰论坛现场,世界在我的眼前一页页翻开,阳光下、风雪中,关城下守着苍茫戈壁晒了几百年太阳的长城,那个长出绿草的地方,向世界敞开了怀抱,游人如织!我离世界很近。
有一次过年前,窗外下着大雪,积雪有一尺多厚。我在网上选购过年物品,同事说,你现在买了也是白买,年后才能送到。没承想,几天后,年货就送到我的手里。
从前,村落是我们的世界;现在,世界真的成了一个村落—我生活的城市与世界没有了距离,我与世界也没有了距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1.“三十年前”嘉峪关关城是怎样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答:
1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句子。(8分)
(1)他和他的同事们用炉棍和铁勺挖开坚硬的沙土,艰难地把杨树苗栽了进去。细小的杨树枝被风一茬茬地拔起,他们顶着风沙又一棵棵地按进土里。(从人物描写的角度)(4分)
(2)这五十余载落满戈壁风沙的粗糙树干,像岁月凿刀刻下的痕迹,树干上浓绿的树叶,晃啊晃,与关城上傲立百年的左公杨遥相呼应。(从修辞手法的角度)(4分)
答:
13.第①段作者为什么回忆曾经构思散文《绿》的事情?(5分)
14.结尾说:“从前,村落是我们的世界;现在,世界真的成了一个村落——我生活的城市与世界没有了距离,我与世界也没有了距离。”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
三、作文(50分)
15.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