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20 13:4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课时 笔算两位数乘两
位数的进位乘法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笔算过程。
  【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口算。
34×20= 17×10= 13×30=
21×30= 32×40= 51×70=
63×30= 72×10=
2.笔算。
12×44  32×13  42×11  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参考答案】 1.680 170 390 630 1280 3570 1890 720 2.528 416 462 483(竖式略)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同时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学生回顾竖式计算的方法,为本课奠定基础。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例2情境图)
师:同学们,从情境图中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能知道每箱酸奶有48盒。
生2:还能知道一共有37箱酸奶。
师: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引导学生列式:48×37=。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借助学校午餐分奶的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训练导入。
笔算。
23×32=    44×21= 21×13=    42×24=
生计算。
师:前三道题和最后一道题有什么不同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 生:前三道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第四道题目需向百位进一。
(师PPT课件展示)
学校买回一批图书,平均分给48个班,每个班分37本,正好分完,这批图书一共有多少本
师: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 生1:求一共有多少本,用乘法计算。
生2:列式为48×37。
师:这道题目应该怎样计算呢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让学生通过训练发现第4个题目计算时,4和42相乘得168,需向百位进一,为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作铺垫。
一、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例2)
1.出示算式:48×37。
2.估一估。
(1)引导学生先根据算式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盒酸奶,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预设 生:因为48≈50,37≈40,50×40=2000(盒),所以大约需要2000盒酸奶,比2000盒少。
(2)想一想,怎样能计算出准确的结果呢
3.探究算法。
竖式计算。
师: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48×37。
(1)独立思考计算方法。
(2)讨论汇报。
(3)引导学生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竖式计算48×37时先算什么
预设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乘数,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要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即7乘48得336。
师:你说得非常好!这一步计算你觉得什么地方容易出错
预设 生:两个乘数个位上相乘的积要向十位进5,在计算时容易漏掉。
师: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 生:为了防止漏掉,可以把进位上来的数字写在相应的数位边。
师:你真棒!谁知道接下来再算什么
预设 生1: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3去乘第一个乘数个位上的8,得数24的末位4要和十位对齐。
生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3去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4,得数12,12的末位2要和进上来的2相加得14,表示14个百,4写在百位上,1写在千位上。
生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观察比较
今天学习的   以前学习的
1.(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1中的竖式)
师:今天我们学的例2与上节课学习的例1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上节课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不用进位。
师小结:要正确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问题,注意在笔算过程中一定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数。
2.总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计算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注意事项:与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能够做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知识层层推进,学生学得轻松愉悦。
练习1
1.把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
2.笔算下面各题。
43×28=   51×37=   18×24=
35×58=   32×27=   45×26=
53×17=   65×28=
3.学校有56个班级,每班有45人,全校共有多少名学生
4.有28行桃树,每行19棵,一共有多少棵桃树
5.你会把错题改正吗
6.今天李叔叔商店里运进18箱香蕉,每箱重16千克,每箱售价50元。
(1)李叔叔一共运进多少千克香蕉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参考答案】 1.352 2542 936(竖式略) 2.1204 1887 432 2030 864 1170 901 1820(竖式略) 3.45×56=2520(人) 4.19×28=532(棵) 5.  6.(1)16×18=288(千克) (2)略
练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动起来的表现。前面是口头练习,紧接着设计笔算练习,由浅入深,重点突出,保证了练习面和练习量。练习做到当堂完成,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练习2
完成相关习题。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在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师总结:用个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作业1
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3,4,5题。
作业2
完成相关习题。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48≈50 37≈40 50×40=2000(盒) 大约2000盒,比2000盒少。 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计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本节课计算教学能有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法,将抽象、枯燥的课堂变得兴趣盎然。
一是找准了学生学习的起点。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之上,本节课教师设计有效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搭建交流平台,在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和不进位竖式计算的问题基础上,展开教学,引导得法。
二是重视了估算教学。估算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教师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估算方法,并与实际结果比较进行判断,从而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估算的作用。
三是体现了算用结合,以计算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情境设计引导学生自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师生交流分享算法中进一步理解算理。
四是突出了算理、算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核心,本课通过对48×37的尝试计算,交流方法,对比口算与笔算过程等环节,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充分理解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较为生动直观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如果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在自学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找书本解决,书本解决不了的,可以请教小组成员或组长,小组解决不了的再找老师解决。这种合作的自学方式的运用,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整个学习过程,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由于本节课48乘37的顺序及计算过程与前面不进位的一样,只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进位。所以再教时,主要是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首先学生试算,然后在组内相互交流自己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收获,最后在全班进行集体展示。
 果园里有36行桃树,每行19棵,果园里共有多少棵桃树
[名师点拨] 求共有多少棵桃树,就是求36个19的和是多少,列式为36×19。
[解法1] 19×30=570(棵) 19×6=114(棵)
570+114=684(棵)
[解法2] 36×20=720(棵) 720-36=684(棵)
[解法3] 19×36=684(棵)
答:果园里共有684棵桃树。
【知识拓展】 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多样性,我们要灵活运用,多中择优。
任意两位数乘法的速算法
任意两位数相乘,先用这两个数十位上的数字相乘所得的数表示多少个“百”;再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字乘另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字所得的数,加
上乘数十位上的数字乘另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字所得的数,表示几个“十”;最后两个个位上的数字相乘所得的数表示几个“一”。
用几个百加上几个十,再加上几个一所得的数就是所求的结果。
【例1】 计算43×85。
解:43×85
=(4×8)×100+(4×5+3×8)×10+3×5
=3200+440+15
=3655
用竖式表示这种算法:
【例2】 计算84×45。
解:84×45=3780
=(8×4)×100+(8×5+4×4)×10+4×5
=3200+560+20
=3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