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时 解决问题
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2.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
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根据问题实际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师:说一说怎么计算小数加、减法。
2.计算下列各题。
1.3+5.4= 5.8-0.7=
4.3+1.9= 2.5-1.9=
【参考答案】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6.7 5.1 6.2 0.6
师:昨天我们来到文具店,在解决购物问题中,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今天我们继续用昨天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看看,小丽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和例4的问题)
观察上面的图。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还想买1个和1支,她的钱够吗
师:先自己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梳理出题目的已知信息和问题。
用刚刚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直接引入新课会比较自然,引发学生好奇心:用小数加、减法还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1.(PPT课件出示)
师:我们又来到了昨天的文具超市,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你还能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
师: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预设 生:各数的小数点要对齐。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昨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PPT课件出示教材例4)
观察上面情境图。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还想买1个和1支,她的钱够吗
引导学生说出有关商品的名称和价格,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根据情境图先自己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问题,然后过渡到例4,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众多的条件中寻找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这是解题的第一步。
学习例4,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
1.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做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纸上尝试着写一写,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写完后可以先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2.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展示自己的做法,请两个同学板演。
预设 生1:10-6.8=3.2(元)
2.5+0.6=3.1(元)
3.1<3.2,小丽的钱够了。
生2:10-6.8=3.2(元)
3.2-2.5=0.7(元)
0.7>0.6,小丽的钱够了。
师:你们能解释一下吗
预设 生1:先算买了文具盒后,小丽还剩多少钱。
10-6.8=3.2(元)
接着可以算如果再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的铅笔一共多少钱。可以算出:2.5+0.6=3.1(元)。而3.1<3.2,因此小丽的钱够了。
生2:接着可以先算买了一个笔记本后,还剩多少钱
3.2-2.5=0.7(元),而0.7>0.6,因此再买一支不带橡皮的铅笔钱够了。
(2)深化理解。
(PPT课件出示)
如果把换成,钱够吗
预设 生1:先算10-6.8=3.2(元)
2.5+1.2=3.7(元)
3.7>3.2,所以钱不够。
生2:先算10-6.8=3.2(元)
3.2-2.5=0.7(元)
0.7<1.2,所以钱不够。
生3:6.8+2.5+1.2=10.5(元)
10.5>10,所以钱不够。
随学生回答板书。
师:你的结果正确吗 你是怎样验证的
预设 生:可以用这几种方法相互检验,这几种方法得到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了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只要方法合理、简捷都要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
3.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
【参考答案】 (1)买4块橡皮(答案不唯一) (2)答案不唯一,如买一块橡皮和一个文具盒多少元 0.5+6.8=7.3(元)
通过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等数学活动,组织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表达、交流、对比、辨析的过程中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道理,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练习1
1.完成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4题。
2.买2个肉松面包,5元够吗
【参考答案】 1.(教材练习二十一第4题)方法1:6+2.8=8.8(吨) 8.8>8.7 所以没有超载。方法2:8.7-2.8=5.9(吨) 6>5.9 所以没有超载。 2.2.7+2.7=5.4(元) 5.4元>5元 答:5元不够。
练习2
完成相关习题。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我们学习了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知道解决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相互检验。
作业1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一第6,7题。
作业2
完成相关习题。
解决问题 (1)方法一:10-6.8=3.2(元)
2.5+0.6=3.1(元)
3.1<3.2,小丽的钱够了。
方法二:10-6.8=3.2(元)
3.2-2.5=0.7(元)
0.7>0.6,小丽的钱够了。 (2)方法一:10-6.8=3.2(元)
2.5+1.2=3.7(元)
3.7>3.2,所以钱不够。
方法二:10-6.8=3.2(元)
3.2-2.5=0.7(元)
0.7<1.2,所以钱不够。
方法三:6.8+2.5+1.2=10.5(元)
10.5>10,所以钱不够。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探索、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和知识形成的过程,并能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并且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检验。
由于本课情境图中的物品较多,例题中的已知
条件和问题也较多,学生理解题意有些困难,导致很多学生束手无策。在教授过程中,这部分学生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所以一节课稀里糊涂,不知道在做什么。
再次备课时,结合情境图,先让学生明白题意,说说思路,然后再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机械被动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参与度就会高,积极性也会提起来。
(1)一支钢笔比一支圆珠笔贵多少元
(2)10元钱能买什么商品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并解答。
[名师点拨] 钢笔的单价比圆珠笔的单价多的钱数就是一支钢笔比一支圆珠笔贵的钱数。一种或几种商品的钱数只要不超过10元,就是10元钱能买的商品。
[解答] (1)8.5-1.6=6.9(元)。
答:一支钢笔比一支圆珠笔贵6.9元。
(2)答案不唯一。例如10元钱能买的商品有:
①一支钢笔。
②1.6+3.7=5.3(元),一支圆珠笔和一个笔筒。
③3.7+4.2=7.9(元),一个笔筒和一捆铅笔。
(3)答案不唯一。例如:①一支钢笔比一个笔筒贵多少元
8.5-3.7=4.8(元)。
答:一支钢笔比一个笔筒贵4.8元。
②这四种商品一共多少元
1.6+8.5+3.7+4.2=18(元)。
答:这四种商品一共18元。
【知识拓展】 计算多个小数的加、减法同计算两个小数的加、减法相同,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小数点的奇妙应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数学王国里,每一门课,都能够在生活中被我们广泛应用;每一个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我看来,小数点是数学王国中最奇妙的宝贝,它随便移动,都足以让任何一个数随意的变大,随意的变小。
在科学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前苏联著名宇航员科马洛夫在驾驶“联盟一号”飞船时,仅仅因为地面检查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而导致飞船不受控制,坠船时,不幸身亡。这样的一个真实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足以看来,一个小数点单独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如果忽略了它,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在生活中,小数点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我们逛超市时,总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不是整数,这时候,小数点就一定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总之,生活中,小数点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总是能够见到它的身影。
在考试中,小数点会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刺客,试卷发下来后,哎呀,这个小数点移错了,那个题怎么忘了小数点呢,再定睛一看,还有许许多多因为小数点而出错的题呢,看了之后,真是心痛如绞,悔不当初啊!就这样,小数点把本能得到的一百分狠狠地扼杀在了萌芽里。
在学习中,小数点是特别谨慎的一课,就像一本书,要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味到经典之处,而稍有不慎,就会因为粗心大意而错失最精彩的篇章。所以在学习小数点时,我们要更加专心,更加用心,更加细心,千万不要因为大意而失了荆州,更要切记,和小数点交朋友时,可不能心急哦,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越是着急,小数点越不会露出庐山真面目给你看,要耐心地、深入地来到小数点的心底,这样,才会让小数点在你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啊!
数学王国中,不止有小数点这一个奇妙的朋友,还有许多的伙伴等待你通过自己的认真找到它。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知识,让数学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让数学成为我们最喜爱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