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探索乐园 植树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植树问题里三种情况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2、能区分路的一旁植树和两旁都植树两种情况之间的关系。
3、提高应用意识,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植树问题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刚才,在做手操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小手特灵活,哎,你们知道吗?在咱们的小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了解一下吗?
请你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2、引出课题。
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类似手指与间隔这样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例1:学校计划在40米长的教学楼前种一排玉兰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你们认为应该怎么种树 只让学生口答方案,追问有哪三种方案?(两端种树、一端种树、两端不种)。
(一)、两端都种
出示方案一:学校计划在40米长的教学楼前种一排玉兰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学生齐读题,理解题意:强调“一边”和“两端”,理解每隔5米栽一棵的意思。
(2)理解示意图展示。
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种一下吧!用一条线段来表示40米长的教学楼我们应该怎么种呢?开头为什么要种?(因为是两端植树)也就是说开头先要种一棵,那下棵怎么种呢?要和头一棵树隔5米,也说是隔5米种一棵,一直种到末端。)
(3)理解株距。
看示例图,大家发现没有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吗?都是多少?(5米)这里的5米就表示株距,株距指的就是每两棵树间的距离。实际上株距表示的就是一个间隔的长度。
(4)发现规律
谁能说说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是什么关系?
板书:(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5)教学画线段图
这个公式短时间记住没问题,但时间长了,三个月、半年、一年忘了怎么办?可以借助画线图,带着学生在黑板上画线段图。
(6)引导学生列式:
40÷5=8(个)(这里的8指什么?)
8+1=9(棵)(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1?)
答:一共需要9棵树苗
(二)、两端都不种
出示方案二:学校计划在40米长的教学楼前种一排玉兰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不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指生读题后,说说这道题和上一题的不同点。
(2)两端都不栽什么意思?指生比划一下,出示示例图让学生判断画的对吗?
(3)发现规律并板书。
板书:(两端都不栽: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4)同桌之间互相列算式。
(5)指生交流并点评。
(三)、一端种树
出示方案三:学校计划在40米长的教学楼前种一排玉兰树,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生齐读题后,说说这道题和上一题的不同点。
(2)只栽一端什么意思?
(3)指生交流,发现规律并板书。
板书:(只栽一端:棵数=间隔数)
小结:通过这三种植树情况,大家发现没有要想算出棵数,必须知道什么?(只要知道间隔数,就可以算出棵数。)引导学生说出:间隔数=总长÷株距。
思考: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40米,每隔5米栽一棵柳树,需要树苗多少棵
此题是植树路线是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在圆、正方形、长方形等封闭路线上面植树,因为首尾相接,两端重合在一起,所以全长、间隔长、棵数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棵数=全长÷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棵数 间隔长=全长÷棵数
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即:棵数=间隔数
40÷5=8(棵)
答:需要树苗8棵。
例2: 同学们在长是90米的小路同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两端各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两端各种一棵,棵数比间隔数多1。
90÷6+1=16(棵)
如果这条路的两侧都植树,怎样计算
一侧的棵数乘2就行了。
16×2=32(棵)
3、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我们都知道数学离不开生活,要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我们首先要确定它是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实例,同学们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探究的这些规律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对自己有没有信心?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走进生活吧!(课件逐一出示练习)
1、为迎接六一儿童 ( http: / / rj.5ykj.com / " \t "http: / / web.5ykj.com / shi / _blank )节,学校准备在教学楼前60米的道路一旁摆放鲜花(靠墙一端不放),相邻两盆花之间的距离3米。一共需要几盆花? 属于( )①两端摆 ②一端摆 ③两端不摆
2、小学生广播操队列中,其中一列纵队26米,相邻两个学生之间的距离是2米。这列纵队一共有几个学生?
属于( )①两端都站 ②一端站 ③两端不站
3、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属于( )植树现象?①两端种 ②一端种 ③两端不种
4、解决问题
①公园小路一侧有一排椅子,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有50把椅子,每两把椅子之间相距8米。这条小路长多少米
②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71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③学校教学楼每层楼梯有18个台阶,老师从一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老师走到了第几层?
④一条走廊从一端到另一端每隔2米放一盆花,两侧共放了36盆花,这条走廊长多少米?
⑤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7千米,相邻两站间的距离是1千米。这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上(马路两旁)一共要设几个站台?
⑥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 ,同学们在教室里均匀的挂了一行灯笼,共16个,还计划在两个灯笼之间再挂上6朵彩花,共要准备多少朵彩花?
⑦老师登古塔,每层有11个台阶,从一层开始一共走了55个台阶,龙老师到了第几层?
⑧塔楼上敲钟,从第一敲开始,每隔4秒敲一次,到第5敲时,一共间隔了几秒钟?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你发现了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路灯排列问题、排队问题、马路问题、楼梯问题、钟表问题、公交站问题、队列问题、锯木头问题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你学会了吗?
5、布置作业:基本功相应训练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两端都不栽: 只栽一端或封闭图形栽树:
棵数=间隔数﹢1 棵数=间隔数-1 棵数=间隔数
间隔数=棵数-1 间隔数=棵数+1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我在上完这节课后有以下思考:
一、画图理解 加强训练:
植树问题的思维有一定的复杂性,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觉得让学生画图来理解深化,更好一些。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题意,找到其数量间的关系,而且能很好的培养其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初步感知三种情况: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一端栽一端不栽或封闭图形栽树“棵树=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等学生找到规律后再解决这类问题就简单多了。
数学离不开训练,特别是对小学生,因为他们的忘性较大,很多的知识在课堂上学的很好,但时间一长,就会遗忘。这样,就要求教师注重平时的有意识的强化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
二、走近生活 把握细节:
1、“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学生初步感知植树问题的几种不同种法的基础上,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以便能更好的理解与植树问题有关的生活题型,如插红旗,安路灯、排队做操等,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理解数学现象,并运用规律解决形式各异的生活问题,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2、把握每一个细节,问题即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学生的质疑,间隔长和间隔数之间的区别,两端和两边的区别,应该考虑学生的知识构建,学生的知识认知一般是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没有体验,建构就会显得很抽象。在这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但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可以利用线段图或者实例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有可以凭借的工具,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结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总觉得有些程序化,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规定的有些死。如果在探究两种栽树方法的规律时,再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效果可能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