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在转化中发现内在联系及推导原理。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红领巾等。
教学过程
一、直入主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贴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谈收获、疑惑)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大家都完成了吗?(完成了)
1,师: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真会学习!运用了转化,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板书:转化)
师:你是怎样想到的?
生:前面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就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来的。
师:你真棒!会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的确,我们把新知转化成旧知,能让我们更快的学会新知。
师:谁还想说一说?
生:我学会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哇!你好厉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都知道了。
师:还有谁想说一说?
生:……
师小结:看来,大家都预习的很认真!有了这么多收获!老师为你们点赞!
2,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疑惑?
生:任意两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吗?
生:我不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究竟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
师小结:哦!大部分孩子对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还有疑惑?(在黑板上板书:推导?)今天,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导学单)师:请同学们先借助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拼一拼;然后,仔细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完成导学单。(如有困难,可以打开数学课本91面帮助完成)明白要求了吗?(定时5分钟)开始!
(学生动手操作并完成导学单)
2,师:时间到!相信大家又有了新的收获!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3,师:讨论完了吗?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自己的交流成果?
(学生在黑板上边摆边汇报,其余学生质疑补充。)
生:大家好!我是 组的 号,下面由我来汇报我们组的交流成果。首先,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三角形的底就是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又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由此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我的汇报完毕!大家有什么疑问或补充?
生:我还有不同的拼法,我用了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我还用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生: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要除以2?
生:……
学生回答或提问或补充。
4,师:(小结梳理)通过汇报,我们更加清楚的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是这样推导出来的。首先,运用转化,将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贴板书)然后,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与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有以下关系:三角形的底就是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又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由此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一起来读一读: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用字母表示----(生回答 师板书)
S=ah÷2,
5,师:好了,大家刚才的疑惑解决了吗?师手指板书:推导?(解决了)
师:请大家订正并完善自己刚才完成的导学单吧!
6,师:那会求三角形的面积了吗?(会)
(出示红领巾)师:我们来计算这条红领巾的面积,怎么了?
生:没有底和高,求不出来
师:也就是说,要求出三角形的面积,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要知道底和高。
出示例2(学生动手算一算)一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其余学生评价。师小结并规范计算格式和过程
四,达标检查
同学们表现都很棒!接下来,老师准备了4组练习,同学们有信心得100分吗?(有)
师:先来看看第一组,口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1,第一组:计算涂色部分的面积(10分)
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 求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生说答案并说想法。)
师:你真了不起!你对三角形与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理解的很透彻了。
师:得到10分的请举手,很棒!接下来,进入第二组,20分哦!赶紧动手算一算吧!
2,第二组:计算下面的图形的面积。(20分)
(指2名学生用扮演,扮演完后,其余学生纠正、评价。)
师:得到20分的请举手,只要细心计算,就都不是问题。请看第三组(选择)
3,第三组:选择(30分)
(让学生看题、思考1分钟)
师:有答案了吗?(学生说选项,并说理由。)
师:看来,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还要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才能算对哦!30分又到手了!赶紧来用一用吧!
4,第四组:学以致用。
(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要算出要多少钱?要分几步?为什么第二步用乘法?
生:……
师:得到100分的请举手。看来大家都学的很认真!
五、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我学会了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
师:今天这节课,大家都学的很认真!收获满满!真棒!
教学反思:
1, 教师的应变能力有待于加强,对于内容的研读需更深一层,每个环节的预设需再细一些。特别是在汇报推导过程时,教师应该及时的抓住生成,做相应的合理的处理。比如:在学生汇报到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面积“除2”时,教师应予以纠正,应该是“除以2”,还有许多其他的生成也要做出相应的合理的处理。让课堂更加精彩起来。
2, 学生汇报时,应该引导学生借助老师准备好的学具来展示,更加直观!也可以借助希沃一体机的功能,将每种三角形克隆,旋转,组合等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明了的理解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更清楚地理解了。
3, 导学单设计的太细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导学单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思维要打开。比如:导学单的第一题可以设计为:1,通过转化,我们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第二题可以设计为:2,仔细观察,原来的三角形的底与高于拼成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三题应设计为:3,我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