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0 18:0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素养聚焦 1.了解古代西亚文化、古代埃及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等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归纳古代西亚文化、古代埃及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代表成就,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角度理解西亚、北非地区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知识点一 古代西亚文化
1.区域
古代西亚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2.成就
(1)文字:“楔形文字”。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2)文学:《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知识拓展 文明的相互影响
《吉尔伽美什》作品中关于主人公听其祖先叙说“大洪水”的故事,被认为是圣经《旧约全书》中“诺亚方舟”故事的原型,但后世的传说更加丰富,说明文明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文明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随着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被相应地改造。
(3)建筑和艺术
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②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问题思考
1.楔形文字是由谁创造的?有何特点?观察下图,你可以获取到哪些信息?
提示 苏美尔人。特点: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每个笔画看起来像楔子。信息:楔形文字后来被巴比伦人、亚述人所沿用;楔形文字产生后,不断变化发展,总的趋势是不断简化。
2.材料 “吉尔伽美什,你将漂向何方?你所追求的永生,永远无法得到,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相伴。……
吉尔伽美什,穿上新衣,沐浴首身去吧。凝望挽着你手的儿女,愉悦怀中娇妻。人应关心的,唯有这些事。——《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反映了两河流域人民什么样的生活观和人生观?你认为“史诗”作品对历史研究有什么价值?
提示 生活观和人生观:两河流域人民的生活极端变化无常,人们重视今世的生活,对死后的一切几乎不抱希望,死后的生活在他们看来令人恐惧,不可能有美好的希望。
价值:史诗等文学作品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由于其属于历史研究的二手资料,要和考古及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知识点二 古代埃及文化
1.区域
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文明绵延约3 000年。
2.成就
(1)文字: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2)文学:古代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3)建筑和艺术: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埃及人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
(4)科学和技术
①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②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
问题思考
  阿布辛拜勒神庙    胡夫金字塔
卡尔纳克神庙     狮身人面像
(1)通过以上图片分析,为什么今天埃及有两种建筑保存的最好,一种是神庙建筑,另一种是陵墓,而当时人们的居民建筑甚至是王宫建筑都保存的很差?
(2)从中可以看出埃及人什么样的生死观?你认为历史遗址对历史研究有何价值?
提示 (1)埃及人认为来世比现世更长久更重要,所以将珍贵的石材用于修建神庙和陵墓,而普通民居甚至王室住所基本都用泥土修成。
(2)人的生死可以逾越,来世永恒。历史遗址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对历史史事的见证,具有重要的价值,属于史料研究的一手资料。
知识点三 阿拉伯文化
1.区域
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2.成就
(1)文学
①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②故事集《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其影响。
思维点拨 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
(2)科学
①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②天文: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③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思维点拨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丰富了欧洲人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问题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城市繁多,为文化发展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2)阿拉伯帝国地处欧、亚、非洲交界处,文化在此交汇,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改进。
(3)统治者重视知识,开放宽容的态度;统治者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
(4)阿拉伯人征服的都是有千年文明的地区,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2.材料 恩格斯曾经指出:“阿拉伯留传下十进位制、代数学的发端,现代数字和炼金术;基督教中世纪什么也没有留下。”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启示。
提示 贡献:第一、阿拉伯人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第二、阿拉伯人的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第三、阿拉伯人不但汲取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启示: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必须坚持探究、敢于创新,加强文化之间的交流。
主题一 古代西亚文化的特征
1.虔诚敬畏
(1)在西亚文明中,宗教内容构成其重要部分。除早期遍布西亚地区的多神崇拜,后来还相继出现一神教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2)西亚各王朝和帝国均建造了众多神庙,定期在神庙里举行宗教仪式,这是宗教在西亚文明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具体表现。
2.公正仁爱
《汉谟拉比法典》中处处体现出“使强不凌弱”的公正仁爱思想;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居鲁士二世以“为人宽厚仁爱”著称;中国伦理学中最重要的仁爱原则,在犹太伦理中也有所体现。
3.开放包容
(1)苏美尔文明时期,盛行多神教自由信仰,王权对各种宗教信仰都不加以干涉。
(2)巴比伦人主导两河流域地区后,继承了苏美尔人的宗教宽容传统,并不排斥异族的神。
(3)亚述帝国时期,所有被征服地区在必须供奉亚述神的同时,也可以继续保留自己的地方神。
可见,在西亚地区,各种宗教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开放多元的文化特征十分鲜明。
4.教育为本
(1)早在古代巴比伦地区,就存在各类学校,如书吏学校、天文学校等。学生既来自名门望族,也来自下层平民家庭。
(2)受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古代波斯贵族在公元前5世纪也开始接受学校教育。
(3)安息王朝时期,伊朗王公贵族已经具有很高的文化教育水平,其文化素养完全不亚于同时期的希腊化时代各国的文化素养。
[史料实证]
史料一 为了实现扬善惩恶的目的,那里的人们发明了“替罪羊”的仪式。起初,苏美尔人制造了代表自身的小石像放在神殿墙边,以表示对神的虔诚,因为石像可以日夜站立在神的面前顶礼膜拜。……两河流域的不同王朝都实行宗教宽容政策,这反映了古代这一地区不同民族先后更替,各城邦国家轮番称王这样一种历史事实。——陈启能《文明理论》
设问(1) 根据史料一,概括两河流域宗教文化的特点。
提示 特点:扬善惩恶;宗教宽容。
史料二 1901年考古学家在伊朗西南部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石的石碑,上面刻着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某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某人打落了贵族的牙齿,还落其牙齿。但如果是贵族伤了某人的眼或牙齿,则只要用财物作出赔偿即可。
设问(2) 有人评价史料二中的规定“既公平,又不公平”。请问此人所谓的“公平”和“不公平”分别指什么?
提示 “公平”: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不公平”:实行严格的等级制,通过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主题二 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1.融合东、西方君主制的典型的专制主义
在“东方专制主义”概念中,古埃及的专制主义最为典型。法老作为古埃及专制主义统治的君主,具有法律、行政和财政等方面的无限权力,实行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一人的绝对统治。金字塔足以象征专制主义统治的绝对权力。古埃及的专制主义是建立在奴隶主贵族、专制君主对奴隶以及广大自由农民的阶级统治的基础上,是阶级关系尖锐化的结果。
2.浓厚的宗教意识具有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
宗教在古代世界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古代埃及则是古代世界中,宗教意识最强烈、最浓厚的文明国家。宗教不仅干预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而且影响了文化的发展,甚至渗透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相对闭塞的古埃及自然环境对人们的无形控制和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长期的神权、王权的专制主义统治。
3.固有的文化传统与兼收并蓄的文明
尼罗河流域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利于古埃及国家的统一和长期延续,古埃及人以其丰富的资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在近3 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同时,象形文字使埃及的文明插上了翅膀,向近东地区和非洲以及地中海沿岸传播。埃及的莎草纸也在埃及文明向外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史料实证]
史料一 法老宣称自己是“荷鲁斯之子”的神话,由于他对未来丰收图景的准确预测而更具震撼力。法老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农民带着从未泯灭的好奇心关注着河水对法老的服从程度。他命令尼罗河水上涨,农民在神庙中听到,河水在即将跌入炼狱的瞬间,听从了法老的指示……所有的地方官员都向中央机构呈递诉求,从中央政府接受命令。如此这般,由于尼罗河流域农业灌溉的需要,等级分明的君主体制在埃及形成了。在尼罗河狭长的绿洲里,埃及民族逐渐兴盛起来。农业灌溉使埃及社会有了明确的分工,而劳动中的分工协作使埃及人凝聚成一个共同体,和谐有序的埃及社会形成了。
——摘编自赵克仁《古埃及和谐文化探源》
设问(1) 根据史料一,指出法老在尼罗河的治理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尼罗河的治理对古埃及的社会政治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 作用:沟通神与人,团结埃及人民,治理尼罗河。影响:有助于形成等级分明的君主体制;推进和谐有序社会的形成。
史料二 几乎所有的神庙中,都有这样的描绘:国王双手捧着玛阿特女神,连同面包、啤酒等供品,一起敬献神前。这个简单的仪式包含着丰富的含义:玛阿特代表着神赐给人类的物质世界,它在国王管理下维持了初创时的和谐完美,在此时又由国王归还给神。这个给予和归还的过程象征着神与人之间的合作,即神创造世界,而人类以维持神创世界秩序的方式对神表示感激。这种神的创世行为就有了真实的意义,而神与人之间也就有了交流的渠道。通过这种合作,神与人共同维持他们的存在,达到永恒的境界。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设问(2) 根据史料二,简要分析古代埃及人是如何看待神与人的关系的,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关系:人们在日常行为中实践神的意愿,神也会以某种方式予以回报,人与神和谐相处。
影响:神与人和谐的关系促进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人们之间相互协作的愿望不断增强,集体主义大放异彩,于是大量的金字塔和神庙出现,伟大的埃及文明诞生并不断发展。
主题三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1.多民族性。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叙利亚人等。各族通过互相接触、相互影响,逐渐交融渗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2.注意把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接受了当地民族文化,而且又吸收了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史料实证]
史料 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囊括了南亚次大陆西北部、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与埃及等古文明的核心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帝国境内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等,其文化传统各有特色,各民族相互接触和影响,各种文化由此而得以交流和融合,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阿拉伯文化。
设问 根据史料分析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提示 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等特点。
必备术语
1.两河流域是亚洲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2.古埃及的文化非常丰富。创造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的。
3.阿拉伯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既坚守纯洁的理念,追求崇高的理想,同时又充满包容,体现出开放的胸怀。
4.世界各地区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独特性。
1.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答案 B
解析 楔形文字由单纯的记账工具到辅助记忆,再到记录口语,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可以得出文字的功能是不断完善的,B项正确。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说法过于绝对,A项错误;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2.《汉谟拉比法典》得以流传至今,主要得益于(  )
A.两河流域的区位优势 B.楔形文字的保存解读
C.汉谟拉比的文治武功 D.古罗马人的继承传播
答案 B
解析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它得以流传至今主要是得益于其用文字记录下来,并流传于世,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是其能够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故排除。
3.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通常是石质材料、陶片、木料和纸草。其中最为普遍的材料是(  )
A.石质材料 B.陶片
C.木料 D.纸草
答案 D
解析 古埃及最有特色的是用尼罗河沿岸的植物——莎草做成的纸,在上面以细木棍蘸颜料书写,故选D项。
4.古埃及人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塞姆人融合形成,古埃及人国家的历史大约从公元前3100年的第一王朝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085年。这说明(  )
A.古埃及文明是古代世界最强盛的文明
B.埃及是最早进入文明的国家
C.古埃及民族国家具有相当长的延续性
D.古埃及文化的封闭性较强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近几千年里,古埃及都由古埃及人统治,创造古埃及文明,可知古埃及民族国家具有相当长的延续性,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其他文明,故排除A项;最早进入文明国家的是两河流域,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封闭性,故排除D项。
5.(2020·济宁微山二中高一质检)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出土的甲骨文 古埃及罗塞塔石碑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B.罗塞塔石碑碑文中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尼罗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三幅图片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答案 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9年,法国士兵在一个名叫罗塞塔的村落旁偶然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陌生的文字。后来,法国文字学家商博良凭借渊博的语言学知识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破解了碑上的陌生文字(如图)。
商博良破译的古埃及国王与王后名:托勒密与克娄巴特拉
材料二 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高约146.5米,有近50层楼高;塔底每边长230米,占地约5.3万平方米;据说用了230万块巨石,每块石料平均重2.5吨,有的重达15吨。石块之间是自然叠合,但严丝合缝,连刀片都插不进去。高耸、壮观的金字塔见证了古代埃及人的血和泪。
(1)材料一中商博良破解的“陌生文字”指的是什么文字?该“陌生文字”的破解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规模最大的金字塔指的是哪一座金字塔?法老追求建造高耸、壮观的金字塔的主要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说金字塔见证了古埃及人的血和泪?
答案 (1)象形文字。意义:象形文字的破解为现代人认识和研究古埃及文明提供了史料和必要条件。
(2)胡夫金字塔。用意:显示法老的威严,表示法老与天上神灵存在密切联系。原因:古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奴隶、平民被奴役、被压迫的见证,许多奴隶因修筑金字塔累死、病死或者致残等。
题组一 古代西亚文化
1.公元前3000年末,两河流域的阿卡德人将楔形文字传入埃兰地区(今伊朗),埃兰人开始使用楔形文字,其文字、雕刻、印章,甚至司法和历法,均深受两河流域影响。这说明(  )
A.古文化圈借助文字的推广而扩大
B.文字统一导致民族文化消亡
C.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D.古代各个文明基本融合发展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两河流域的阿卡德人……埃兰地区(今伊朗)……均深受两河流域影响”可得出楔形文字传入埃兰地区后,“其文字、雕刻、印章,甚至司法和历法”等埃兰文化成为两河流域文化圈的组成部分,故选A项。
2.古代两河流域居民通过观察牲羊内脏占卜,通称为脏卜。脏卜内容包罗万象,数量众多,仅古巴比伦时期出土的占卜文献中就有88%属于脏卜卜辞。其中对“脏卜卜辞”史料价值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
A.卜辞都是由象形文字书写而留存后世
B.从中可透视古代两河流域的人神关系
C.可佐证古代两河流域法律神授的史料
D.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社会的第一手史料
答案 D
解析 题目中出土于两河流域的占卜文献属于直接真实反映古代两河流域历史面貌的原始资料,故本题应选D。
3.它是人头、牛身的组合,生有鹰的翅膀,更特别的是它有五条腿。人从其身边走过时,从大多数角度,都可以看到它的四条腿,以充分显示其完整性。它是一种王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该雕像属于古代哪个文明的产物(  )
A.古巴比伦 B.古埃及
C.古希腊 D.亚述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描述的是古雕像人首飞牛,这是亚述帝国修建的守护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故选D。
题组二 古代埃及文化
4.“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在金字塔内可以长生不老
B.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建筑水平的高超
C.埃及文明的伟大与不朽
D.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的文明有过中断的经历,而金字塔却一直矗立到今天,甚至可能会永远这样矗立下去。它的神秘给人一种永恒的超越了时间的感觉。所以说“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凸显的是埃及文明的伟大和不朽,故选C。
5.《金字塔铭文》中有“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凌空升天”的语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古埃及人对太阳的崇拜 ②相信灵魂永存,可以借助金字塔升天 ③要与太阳神一决高下 ④体现古埃及的有神论宗教信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凌空升天”体现了埃及人对太阳的崇拜,相信灵魂可以升天,体现了对神的崇拜和信仰,而不是要与太阳神一决高下,故选B。
6.阅读下表古埃及文明起源的材料摘选,据此可知(  )
学者 证据
以皮特里为代表的多数学者 依据一些出土器物的特征,指出埃及从史前时代进入文明史过于突然,应是外族(如苏美尔人)征服了上下埃及,然后建立了一种更为先进的文明
部分考古学家 在今埃及与苏丹(埃及南部的国家)交界处发现了古代埃及王权的象征白色王冠图案,而这个图案刚好与上下埃及初步统一时期佩戴白色王冠的国王画面相吻合,据此推测,埃及文明可能起源于埃及与苏丹交界处
学者迪奥普 埃及人把尼罗河西岸视为右边,东岸为左边,即确定左右时面朝南,这是因为他们的祖先来自埃及南边的努比亚
A.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因年代久远不可考证
B.古埃及文化是非洲本土文化演化的结果
C.古埃及文明起源尚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
D.文明产生总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得出不同起源的说法都是有材料依据的,故古埃及文明起源尚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故选C项。从上表看,埃及文明起源的材料还是较为丰富的,有待考证,而不是不可考证,故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非洲本土文化演化的结论,因为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是外来文化入侵造成的,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总是”,故排除D项。
题组三 阿拉伯文化
7.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植物和水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四大发明从中国传到欧洲,阿拉伯人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据此类推,题干中所述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也是通过阿拉伯人,故选B。
8.《阿拉伯文学史》: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
C.国家重视 D.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
9.公元754-816年间,阿拉伯帝国的几代哈里发成立了专门的翻译机关——“智慧宫”。他们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大量文献,介绍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得等人的科学成就,学到了中国的筹算方法。这反映出阿拉伯人(  )
A.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B.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
C.是中国科技传向西方的桥梁
D.具有虚心学习域外文化的精神
答案 D
解析 公元754-816年间正值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期,根据材料“几代哈里发……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大量文献”,可得出强盛时期的阿拉伯人还广泛而主动地学习域外文化,体现了其虚心学习的精神,故选D项。当时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地区并没有被征服,故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对域外文化的学习,不能体现“融合为一体”,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科技传向西方,故排除C项。
10.基督教《圣经》中的很多故事,如创世故事、大洪水等,在《圣经》成形前一两千年,便通过《吉尔伽美什》在两河流域广泛流传了;《吉尔伽美什》还在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据此可知(  )
A.欧洲文明具有共同的起源地
B.文化传播赋予古老文明以生命力
C.西亚文化承袭了古希腊文化
D.文学是古代史研究的第一手信史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不足以说明欧洲文明具有共同的起源地,故排除A项;西亚文明文学经典中的故事在传播中得以扩展,虽然苏美尔文明失落了,但这种传播给古老文明以生命力,故选B项;西亚文化早于古希腊文化,故排除C项;文学并非是第一手史料,并不一定是信史,故排除D项。
11.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务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由此得出(  )
A.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地解决了古巴比伦的法律争端
C.政府、神庙和私人都直接推动了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
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汉谟拉比国王的命令
答案 A
解析 材料明确表述了古巴比伦商业上的发展对法律制定的推动作用,这也正是法典中商务条文几乎占了法典全部内容的一半的原因,A项正确。材料重点在于解释法典产生的原因,而非其作用,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而不是参与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汉谟拉比国王在法典制定中的作用,排除D项。
12.现代欧洲语言中的市场、关税、港口、盐税、暗礁、交通、冒险、支票、杂志、酒精、零、代数学、集市等词语皆源自阿拉伯语。由此可见(  )
A.阿拉伯人阻断欧洲与东方贸易
B.阿拉伯文化融汇了东西方文化精华
C.现代欧洲语言起源于阿拉伯语
D.阿拉伯人对欧洲商业经济影响深刻
答案 D
解析 欧洲语言中大量商业词汇来自于阿拉伯语,可见阿拉伯人对欧洲商业经济影响深刻,故选D项。阿拉伯人是东西方贸易的沟通者,并没有阻断,故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东方文化对阿拉伯的影响,故排除B项;这只是商业语言的来源,并非“起源”,故排除C项。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暴躁的底格里斯河使两河人民无法和古埃及人民一样享受平静的生活,两河流经区域受干旱少雨副热带高压气候控制,河水无法定期泛滥,而且由于底格里斯河平时水位过低,汛期水位又过高,流速快,实难利用灌溉,所以聚落主要集中在幼发拉底河流域。
——王婧《两河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众所周知,古代埃及由于地处尼罗河流域,社会特征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一年一度的尼罗河泛滥为埃及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总体来说,埃及人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就可以获得丰收,做到衣食无忧。埃及人把这些看作是神灵的恩赐与法老的恩典。埃及人的生活随着农业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埃及人把一年分为3个季节,即泛滥季、生长季和收获季。他们按照季节安排农活,生活很有规律。
——赵克仁《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探析》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地理环境、政治、宗教等角度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和北非文明的不同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 地理环境:①两河文明:受到热带高压气候影响,自然灾害频繁,洪水泛滥,缺乏天然屏障,易遭受入侵。
②北非文明:气候干燥,交通方便,天然屏障,洪水较少。
政治:①两河文明:政权更替不断,异族入侵严重,王权受到各种制约;没有形成君神一体。
②北非文明:埃及形成君神一体的法老集权统治,社会相对稳定。
宗教:①两河文明:对来世的描绘更为悲观,带有更多利己主义和讲求实惠的性质。
②北非文明:古埃及人忠诚的信仰着法老和多种神明,他们把农业丰收看作是神灵的恩赐和法老的恩典。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普·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二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并概括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
答案 (1)作用:阿拉伯帝国对外贸易范围广阔,商品种类丰富;首都巴格达是世界范围的商业大都会,是沟通当时世界亚非欧贸易的桥梁。
(2)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
贡献:保存并传播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是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和桥梁;融合并发展了古代文化,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