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高分作文4 活用素材
1.关注名人,演绎故事
在成长过程中,同学们总会关注一些名人,他们可能是时代的楷模,也可能是你喜欢的歌手、演员、作家等。在喜欢这些人物的同时,肯定也积累了不少与之相关的素材。据此,针对文题,可以写自己与名人“交往”的故事。这里的交往当然只是单方面的事情,可以写“我”追星的经历,写“我”与名人的对话,也可以在某个名人的生平事迹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补充,演绎出新奇的故事。
想尝试这种写法的同学,平时要关注一些名人,搜集一些相关素材,并尝试着借助这些名人使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但要注意,所写名人必须是自己非常熟悉的、确实有“交往”的、有过这方面体验的。千万要记住:演绎与名人之间的故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文题的理解,所以不能脱离了文章主题而天马行空。
素材运用七法
【满分示例】
我是明矾
我不喜欢历史,也不喜欢追星。但一个人,一部书改变了我,我现在是一名狂热的历史爱好者,一个货真价实的明矾。那个人是“当年明月”,那部书是《明朝那些事儿》。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一个同学送我一本《明朝那些事儿》,我勉为其难地收下了。我随意翻了几页,却被吸引住了,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而且写得这么有趣。受教科书“毒害”那么多年,我一直对历史有偏见,甚至“深恶痛绝之”。当年明月修正了我的历史观,为我还原了一段真实的丰满的历史,让我看到了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随后,我便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津津有味地看那本让我魂牵梦萦的书。从此,我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明矾。
喜欢当年明月,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他原是顺德海关的公务员,从小就喜欢历史。据说,1600多万字的《明实录》,从头到尾读完的,全国也就一百多人,但其中就有当年明月。当年明月有让人羡慕的工作,上着朝九晚五的班,但他并不想过这样清闲的日子。他几乎每天都是从晚上7点写到11点多的。这期间,他不仅要构思情节,还要花大量时间查资料。当年明月奉献给读者的是精神的盛宴,而他的准备过程却非常枯燥乏味,他承受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寂寞。
为理想而打拼,做一个有追求的人,哪怕再累,哪怕再苦,为了天边的彩云,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像当年明月那样专注于一项事业,然后全力以赴。每当我厌倦学习,或者想看电视、想上网玩游戏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个焚膏继晷的形象,那是我的偶像当年明月,于是,我浑身又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做一个有追求的人,要有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定力。扑面而来的荣誉并没有让当年明月飘飘然,他仍像往常那样,下班后独自一人回到家中,迅速吃完晚饭,然后写作到深夜。当年明月是这样剖析现在的自己的:“我还是我自己,我没有变过。即使有时会头脑发热,但是在我离开了媒体的关注和公众的视线,回去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我会意识到,我还是当年那个我,还是刚开始写作时的那个我。我会经常问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我开始写作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让我坚持下来的。只要想到这些,我就会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放弃。”
当一个明矾,做一个有追求的人,一如当年明月!
评点 文章选取自己熟悉的名人,写出了真情实感。作者对当年明月很熟悉,对他的文章也很了解,这与作者平时的用心积累是分不开的。本文紧紧抓住当年明月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写出了他对梦想的坚持,写出了自己是明矾的原因,真实可信, 自然流畅。全文充满哲理意蕴,给读者以启迪。
2.正反对照,互相映衬
对比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运用素材的方法。素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有时,为了突出一个主题,可以将正面素材和反面素材对比着列举,在对比映衬中得出自己的观点。可以是横向对比,也可以是纵向对比。横向对比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不同性质或存在差异的事件放在一起比较,这样好坏优劣不言自明。纵向对比就是将同一事件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情况进行对照,是同中求异。通过巧妙的对比,可以增强文章的深度,凸显文章的主旨。
运用此法的关键在选材,要围绕中心论点选材,不能强作对比,要有可比性,要选好对比点,还要进行客观的分析。可以是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不仅要进行比较,还要建立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此外,对比映衬还应该有主有次,一般以正面人物为主、反面人物为辅。
【满分示例】
感谢挑错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作家挑错。对此,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致谢;莫言在被“咬”后也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挑错,一个似乎让人厌恶的字眼,在著名作家的眼中,竟成了值得感谢的行为。感谢挑错,它摘去错误的毒瘤,让真理之花绽放,让跋涉者离卓越的山峰更近一步。
感谢挑错,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更是一种大智慧。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在一次演出结束后,在众人的喝彩声中听见一位老人大喊“不好”。散场后,梅先生特意将老人请至后台:“说吾孬者,吾师也。先生必有高见,定请指教!”老人深受感动,提出了中肯的改进建议。从那以后,梅先生每到此地演出,必请老人前来。面对老人毫不客气的挑错,梅先生不觉丢脸,反而拜老人为师,正是因为梅先生感谢挑错并改正不足,才登上了京剧舞台的巅峰,成为一代大师。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有错不改,甚至对挑错之人打击报复,会被人嗤之以鼻。北大教授孔庆东曾在新浪微博上发表了一首诗《立春过后是立夏》。随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关凯元在该条微博后发表评论,称这首诗不合格律。很快,关凯元就收到了孔庆东的回复,称其“说的驴唇不对马嘴”,“你就是个狗汉奸”。关于孔庆东对待挑错人的态度,还有一例。2009年,孔庆东的助理杨春刀捅《新京报》编辑钱烈宪,而这仅仅因为钱烈宪曾写文章批评过孔庆东。孔庆东的顽固自负,令人汗颜。
感谢挑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闻过则喜,更难能可贵。元代文学家萨都剌所写的佳句“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在当时广为传诵,但一老人却认为“闻”和“听”二字意思重复。萨都剌问如何修改,老人说:“可改为‘看’天竺雨。唐诗中有‘林下老僧来看雨’的句子。”萨都剌大为佩服,当即拜老人为师。他用谦逊感恩,诠释了一位文学家博大的胸怀。
面对《咬文嚼字》的挑错,铁凝、莫言不但不气不恼,反而心怀感恩,相比之下,孔庆东在微博上骂人甚至让助理刀捅挑错者,则失了知识分子的气概。感谢挑错,铁凝、莫言为当今社会树立了榜样,这不仅是对真理的尊重,更是其谦逊人格的展示。
感谢挑错,它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让我们循着真理之路攀上卓越之巅吧!
评点 本文妙在将正反素材进行了对比论证,层次分明。正面例子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因虚心接受别人挑错而登上京剧舞台的巅峰,萨都剌因虚心接受别人挑错而受人景仰;反面例子是北大教授孔庆东微博骂人,让助理捅人。正反对比,高下立分。正反对比既要旗帜鲜明又要判断恰当,这样文章才有更强的说服力。本文论据充实,正反对比运用巧妙。
3.剪辑片段,组合镜头
借鉴影视艺术中的“蒙太奇”手法,抓拍几个特定的镜头,把几个片段剪辑组合在一起,共同表现一个主题,这种素材运用的方法叫“镜头剪辑法”,也叫“画面切换法”“片段组合法”等。一个镜头就是一则素材,一般来说,镜头组合有两种基本方式:
一是横向排列组合,即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片段组合在一起(片段A+片段B+片段C),这种组合形式有利于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突出其普遍性;
二是纵向排列组合,即把同一对象的过去、现在、将来的片段组合在一起(过去片段+现在片段+将来片段),这种组合有利于表现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的状况,突出其发展性。
镜头之间常通过序号、小标题、点题式议论等来衔接。每个片段的长短要相当;片段内部结构要统一,片段的表达方式要一致,或者是叙述、描写,或者是描写、抒情,或者是夹叙夹议;有时,还追求句式一致,讲究关键词句的反复出现。
镜头的类型要一致,比如采用日记片段的,就都是日记片段;采用书信片段的,就都是书信片段;采用景物片段的,就都是景物片段……总之,片段的类型要统一,不能是“大杂烩”。
【满分示例】
爱是一种境界
随处散播你的爱心,就从对你的开始,关爱你的孩子,你的另一半,然后你的邻居……让每个接近你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给别人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为上帝的仁慈做见证。
美丽的放弃
在一次洪水的浩劫中,家中的东西全被冲走了,孩子们已被送到安全地带,丈夫和妻子却被洪水困住,两人同时抓住了一棵小树。洪水越来越猛,小树渐渐不能支撑。妻子深深地看了丈夫一眼,眼里射出美丽的光芒。“我放手了,你和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说完,妻子松手了,丈夫得救了。
因为爱丈夫,爱孩子,妻子才放手。这样豁达的胸襟,这样高贵的气质,这样美丽的放弃都是因为爱。因为爱,所以放弃,这就是一种境界。
第二遍电话
爸爸妈妈是接电话非常急的人,只要听见铃响,就会跑着去接。一次,妈妈为了接电话不小心脚被桌腿绊了一下,肿了很长时间。儿子知道后,就和二老约定:接电话不准跑。自己先拨一遍,铃响三声后挂断,给二老预备的时间。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
一个简单的约定,是对父母最生动的敬爱。为了让父母多一份安全和从容,多拨一遍电话号码,这是一件多么琐碎的事,然而却有一种境界。
太阳的颜色
他和妻子驾驶着一辆满载生活用品的卡车奔驰在无际的热带草原上,他们要去草原深处的建筑公路的基地。就在这时,突然在他们的近前闪现出一头凶猛的狮子。卡车加大马力狂奔,试图甩掉狮子,狮子却紧追不放。他们越是心急,令他们恼火的事情越是出现:汽车陷进一个土坑,熄火了,需要下车用摇把启动。一天后,车外,一只虎视眈眈、无意让步的饥饿的狮子;车内,脱水的妻子苍白的脸和非洲饥民急需的药品。没有刀光剑影,生与死在沉寂中相对……妻子下车用摇把启动卡车,丈夫为了灾民含泪开动车子驶向远方。身后,沙尘涌起。沙尘中,妻子那件熟悉的白裙子印染上了太阳的颜色,在灰黄的尘土中飘扬。
一种超越爱情的爱,一次无悔的选择。凶残可以夺走生命,却夺不走永恒不变的一个字:爱。妻子心中惦记的不仅是丈夫的生命,更是非洲饥民的生命。妻子爱出了一种境界,没有留下遗憾。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爱让疲惫的生命充满活力,爱让脆弱的生命得以安全,爱让濒临死亡的生命获得重生。爱是个创造奇迹的字眼,让我们拥有整个世界,爱每一个人,爱出一种美丽的境界。
4.鲜活细节,再现场景
情节有套路可循,不避“小异大同”,而细节必须是独特的,不可重复。
鲜活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细节能够突出人物的品格或者事物的性质。
首先要真实,必须入情入理,反映生活本相。
其次要精微,一是取材要小而具体。二是描写要细致入微。
小说《百合花》中小战士枪筒上插着野花的细节,很好地表现了年轻人对生活的热情和爱美之心,就很精微。三是要典型。
《陈焕生上城》中,陈焕生住5元钱一夜的旅社,觉得太贵太亏,便穿着鞋子在床上乱蹦乱跳,以求心理平衡,一个狭隘农民的形象由此跃然纸上。这一典型的细节,加深了内涵的深度。
细节描写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真实。只有细节真实准确,才能突出人物的个性和精神,突出文章主旨。
二要适量。素材不能面面俱到,细节描写篇幅不能过长,可以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片段等。
【满分示例】
一“勇”天下无难事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说:勇气减轻了命运的打击。勇气是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勇气是一种坚定不移的品格。
面对有裂纹的价值不菲的钻石,很多切割师不愿动手,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因为缺乏动手的勇气。一个小徒弟为何能成功切割钻石?老切割师说得好:“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没有勇气的人,只能匍匐在人生的道路上,与成功失之交臂。有勇气的人,常常会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因为家境贫寒,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曾荫权20岁即踏入社会。当时,香港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极为艰难。一家知名医药企业刚刚贴出招聘启事,就引来了数十名应聘者,曾荫权也在其中。面试时,曾荫权因来得晚排在了后面。
面试开始不久,几位先参加面试的应聘者阴沉着脸从招聘办公室走了出来,其中一位沮丧地说:“招聘条件很苛刻,没有大学文凭和两年以上的从业经验的人,一概不用。”在门外等待的应聘者听后,呼啦一下走了很多。曾荫权虽然也不符合条件,但他没走。他想,机会难得,何不试一试?有时勇气比经验更重要。最后,不符合应聘条件的曾荫权因超人的勇气和伶俐的口齿被该企业破格录用为药品推销员。
走在人生道路上,在激烈的竞争中,即使失败了,也要有踮起脚尖的勇气,为终会到来的胜利而战。2012年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奥巴马连任,罗姆尼落选。然而“输家”罗姆尼为了竞选而付出的努力,以及从以前的失败中走出来再次参加竞选的勇气,受到了全世界的赞扬。
有了直面人生的勇气,也就有了战胜厄运的毅力。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从27岁开始,历时26年,写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史初稿,取名“国榷”。谁知,书稿即将付印时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其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东西,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26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谈迁茶饭不思,夜难安寝,泪流满面。很多人认为谈迁被击垮了,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出人意料的是,谈迁以极大的勇气从痛苦中挣脱出来,愤而重写这部史书。经过4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书稿。
丘吉尔说: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有了勇气,人类的其他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诚哉斯言!
评点 文章的标题新颖而有力度,且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落聘者沮丧的表情,曾荫权面试时的心理描写,都写得活灵活现,真实可信,有力地论证了文章主旨。倒数第二段的细节描写也很是细腻,让读者看到了谈迁的痛苦和他的坚韧不拔。
5.单刀赴会,一人多用
只选定一个热点人物,集中笔墨作详细介绍,借助这一人物而写就全篇。虽是一则材料,却起到了以一当十的作用。运用此法,要注意精选热点人物,这个人物的言行、事迹与文题主旨要高度吻合。这个人物可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也可作为全篇解读的唯一对象,还可作为抒情的一个凭借点。
【满分示例】
追寻那个隐士
观不尽的笔墨,听不厌的笙箫,排排青山、株株垂柳将我吸引到那里——旖旎繁华的江南。没有肃杀,不显王气,一方方水潭,一处处田园,多么温馨,多么富有诗意。
迷恋着江南,我将更多的目光停留在西子湖畔。那水边曾有一处小园。房前屋后有株株梅花争艳。几声鹤唳,伴着几声吟哦,填满了这个静谧的小园。厅堂简朴雅致,屋宇低矮却处处植着芝兰。
我终于知道,这方小园是中国隐士文化的顶巅。园子的主人叫林和靖,书画音律,无所不通。八斗之才,不举不仕。梅妻鹤子,不仕不娶。林和靖乃隐士,林和靖乃真隐士!他未身居荒野或田园。仕宦贵族时常造访,他均待之以礼。古语有言,“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所以,他是大隐士。可以说,是隐士文化成就了他,也可以说,是他成就了隐士文化。
我年龄尚小、阅历尚浅,无法领会和靖先生的高妙境界,只知道他将自己隐遁于诗文之中。粗布麻衣,贫居陋巷,挥洒笔墨,轻抚素琴,那馥郁的墨香震荡了西子湖,洗尽了杭州柳巷的尘土。他集仙家的缥缈、道人的朗逸和佛士的清净于一身。他是人,却不染俗尘;他是仙,只惯看世间风月。对着几株梅花,嗅着几缕幽香,面前是半亩方塘,手中是一壶佳酿。天光云影,雅俗共赏;梅瓣鹤羽,物我相欢。小桥流水,窃走了流年,先生死后之肉身葬于青山,与江南的诗意结成一体。他不爱高耸的墓碑,亦不喜虚无的谥号。他的灵魂,倚梅携鹤,仍隐在江南。
我深深地敬慕着和靖先生,我愿做先生桌角的一方砚台,看他泼洒出山水,听他动情吟唱。我也知此愿望终不能偿,便只痴痴地幻想。和靖先生,您的隐逸精神使我不由得苦苦瞻仰。
和靖先生,您看到这千年后的人世了吗?您那半亩方塘已无力洗去现代人的铅华,您当年居住的低矮屋宇也容纳不下现代人日益膨胀的欲望,他们有太多的放不下,熙熙攘攘的天下有他们留恋的名,有他们追求的利。对于林和靖,人们所做的只是景仰和观望,他们已经无力也无心效仿。
再看梅、看鹤,却不如和靖先生那般痴醉。颗颗梅子不足以果腹,支支鹤羽亦不够温暖。那些只能作为乐趣,已不值得用生命去恋慕。我一遍遍追问自己,如有一天寻访江南,我会不会沉醉在那迷雾里不肯归来?
明年,当江南柔腻的雨打湿和靖先生冢上的蒿草之时,我定要到那里诚心祭奠。不!还是不要去了,既然舍弃不下俗世,又何必扰和靖先生的清梦呢?让和靖先生在江南的怀抱里清修吧,让江南在先生的怀抱里超尘吧。将先生留在梦里,远远地观望吧!
评点 本文所选的人物是北宋诗人林逋,字和靖,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他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人称“梅妻鹤子”。考生以一名游客的身份走进西湖边林逋的小园,回想千年之前他的隐士生活,感受林逋的隐逸精神。反照现代人追名逐利,已经无力也无心效仿林逋的生活方式。
6.多面列举,旁征博引
事实上,一则素材的力量是有限的,有时需要多则素材从不同角度阐述、论证、表现主题,这样才更具说服力。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对素材进行合理分类,巧妙布局。同一篇文章中的素材以三则为宜,素材间要同质不同类,注意中外、古今、正反等的合理搭配
【满分示例】
忧与爱
每一次走进“杖藜叹世者”神圣的心灵,总能感到有一份沉甸甸的爱隐藏在深切的忧愁之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天下皆知,然而他的思想怎一个“忧”字了得!在他的每一声叹息中,在他的每一份忧愁中,爱国爱民的思想始终闪耀着夺目的光芒。爱之深,所以忧之切。
还有那位被唐宪宗当作一块砖随意扔往柳州的柳宗元。面对偏远、荒凉的边境,回望那浮云遮望眼的长安,柳宗元满腔的抱负在忧患之中渐渐沉淀成为当地百姓浓烈的爱。于是,他用爱来承担沉重的忧愁,他兴办学堂,禁止巫术,垦荒种田,植树种草,推广草药。他深谙当地民生疾苦,仅用几年时间,便在柳州建立了显赫的功绩。他自己却甘为愚人,任劳任怨,把忧愁留给自己,把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柳州的百姓。
一位教育家说:“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一切才显得深刻。”我不得不说,因忧而生的爱更显深沉,因为那是饱含泪水的爱。
舒婷在《献给我的同代人》中写道:“只要尽其可能,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勇敢真诚。即使像眼泪一样跌碎,敏感的大地,处处仍有持久而悠远的回声。”北岛、顾城、海子,这些在忧虑中前行的诗人,这些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爱的诗人,这些甘为后来者披荆斩棘、开辟光明大道的贤者,因为爱,他们的忧才有了意义。
我不得不想起那位蹙着眉头、敢于说真话的主持人——白岩松。他用自己的睿智与机敏、责任与博爱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仰慕。他深知当下浮躁的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他知道以一己之力就算倾其所有也不能改善某些地区落后的现状。因此,他将眉头紧锁。然而,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我分明感到有一股向上之力在支撑着他,那就是他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古往今来,诸多仁人志士那一颗颗爱民之心,那敢于担当的精神,撑起了历史的天空,他们的忧与爱,千百年后仍然被世人传诵。
评点 本文的素材运用巧妙,考生以探访者的身份走进“杖藜叹世者”的内心世界,触摸他们的忧国忧民之情,聆听他们的大爱之声。考生首先走进杜甫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的“爱之深,忧之切”;再走进柳宗元的内心世界,感受他“把忧愁留给自己,把爱献给百姓”的伟大情怀;再走进北岛、顾城、海子以及主持人白岩松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忧与爱”。考生多方列举,旁征博引,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材料丰富、论据充实的印象。这些素材由古及今,详略得当,恰到好处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7.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点”是一两个富有代表性而又较为具体的鲜活素材,“面”是与观点或情感具有本质关联且人物或事件之间具有相似性、逻辑性的一组概括性素材。点面结合法就是既在“点”上铺开进行重点叙述,又在“面”上进行一般性概述。
“点”用繁例,往往扣住一点详细叙述、描写,常常是一则素材对应一个分论点,单独成段。
“面”用简例,往往概括列举,将有关素材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论证同一个观点。语言简洁,句式结构一致,常采用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点面结合”法适用于考试时见到作文题后,一时想不到那么多可用的事例,这时,可从想到的那些与论点相近或相一致的有限的素材中,选择自己认为较典型、把握较全面的素材进行详细叙述,并加以挖掘,与之相关的其他素材则可一笔带过作次要论述。注意,此法运用既要有“面”上的扫描,也要定点钻探。具体操作时,一般略写经典素材而详写热点素材,略写熟悉的人物或事件而详写陌生的人物和事件。简例的排列顺序要合理,防止杂乱堆砌,句式尽可能一致,力求产生一种铺陈之美。
【满分示例】
梦想为帆,工作为桨
是梦想的指引,让我们不辞辛苦地工作;是因为期待梦想成为现实,我们才会无所畏惧地执着于自己的工作。让我们以梦想为帆、工作为桨去迎接美好的人生。
袁隆平梦见自己培育的水稻能养活更多的人,水稻大到可以让人在稻穗下乘凉,因为他有一份对梦想实现的期盼,他才能如此执着于自己钟情的科学研究。
著名的印象派大师雷诺阿以“美会留下”为励志格言,决心通过一切努力去创造奇迹。他坚守自己的诺言,坚定自己的信念,甚至在疾病缠身之际,依然百折不挠地在画架前作画,最终倒在画架旁。因为有梦想的牵引,一切的付出和辛劳都是值得的,他的工作也得到了世人的肯定和褒奖。
不仅雷诺阿这样,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也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巴尔扎克决心用自己犀利的笔触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来给受伤的人们开出一剂精神良药。他曾说过:“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它。”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一贫如洗的条件下,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才能完成人间巨著《人间喜剧》的创作,才能践行自己的承诺,才能实现梦想。
以梦想为帆,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以工作为桨,才能使梦想的实现成为一种可能。
是因为希望再续经典传奇,卡梅隆才能全心创作,历时十三年震撼推出《阿凡达》;是因为希望圆梦奥运,冰坛伉俪申雪和赵宏博才能不离不弃共同奋斗十八载;是因为希望能在NBA创造更好的成绩,乔丹才能在经历了几个失败的赛季后,仍旧毫不气馁地执着于自己的篮球梦。
他们都有梦想,并都以梦想为导航,用自身百折不挠和无所畏惧的付出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有了梦想,我们就要用心呵护,用十倍百倍的辛劳去浇灌它,让梦想最终成为现实。不必在意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坎坷,也不必在意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只有把握现在,才能用工作去成就梦想!
让我们以梦想为帆,以工作为桨去履行自己的承诺,迎接美好的未来!
评点 考生选用了六个素材。有古有今,有中有外,有详有略,点例与面例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由袁隆平的材料引出著名印象派大师雷诺阿和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事例,这两则素材详写,这是用“点”法;接着再概述卡梅隆、申雪和赵宏博、乔丹的事例,这是“面”上概述。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最近,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达80%,约为前者的40倍。这是为什么呢?苏力贝克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即使短短几秒)的刺激,便难以发芽。
如果处于人生的黑夜,也别忘了给自己一缕“光”——一缕希望的光,一缕自信的光,一缕面对生活微笑的光……这一缕又一缕的光,看似微弱,但它拯救的却是整个人生啊。
请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二、巩固训练
审题:
这是一则科学实验,实验证明:点亮种子的生命,需要光线;即使微小,也力量巨大。不由得想起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名言。人生在世,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为人处世,也不可能天天阳光灿烂。如何在人生的黑夜里,永葆活力?如何在困难关头,咬紧牙关?如何在泰山压顶时,挺起胸膛?请给自己一缕光吧。自信、信念、微笑、希望……都可以拯救你的人生。
参考立意:
有自信,好成功;
信念不灭,力量倍增;
目标,让生活更精彩;
事业要成功,请让微笑住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