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高分作文2 拟题
缺题目扣2分。似乎无关大局,岂不知“一‘题’不慎,满盘皆输”。
1.题目过大,泛泛而谈
作文拟题要从小角度、小切口入手。巧妙选择自己最熟悉、感触最深、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角度拟题,让读者看到题目,就知道你是从哪个侧面和角度入手写作的。
例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正是有了每个人“各就各位”,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有人“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平民一样生活”;也有人像猪、像猫、像苦行僧一样生活。只是,每个人都需要选择,需要践行。
请以“像________一样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低分题目:《像古人一样生活》《像诗人一样生活》
如果写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
高分题目:《像苏轼一样生活》《像母亲一样生活》《像蜜蜂一样生活》
这样从小处入手,可心写深写透,写出真情实感。
一、拟题误区
2.拟题俗套,重复雷同
一个好的标题应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为之一新,激起阅读兴趣。
例2:请以“那时,我们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标题补充完整;②立意自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真情实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低分标题:《那时,我们哭了》《那时,我们笑了》等,
不难看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学生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拟题,岂不千篇一律?
高分标题:《那时,我们多么震憾!》《那时,我们泪流满面》《那时,我们在与死神抗争》《那时,我们忘记了天荒地老》《那时,我们的心连在一起》《那时,我们的心近了》,等等。
尽可以填上你感受深的内容,写出个性,写出真情实感。
3.缺乏文采,味如嚼蜡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色彩浓的文章常被视为精品而受人青睐,文采浓郁的题目更耐人寻味,魅力无穷。然而,不少学生拟题时却忽视了文采,让人读起来味如嚼蜡,苦不堪言。
例3:中央电视台2012年国庆节期间有关幸福的调查引发了人们对什么是幸福密码的热议。有人说,幸福的密码很简单,它就藏在平素点点滴滴的日子里;有人说,幸福的密码是两颗心的互相温暖;也有人说,幸福的密码是健康、付出、舍弃、简单、知足、爱和沟通;还有人认为,幸福的密码是包容的心态、休闲舒适的生活环境等等。
上述对幸福密码的解读引发你怎样的思考?青春年少的你对幸福有过怎样的体验?请以“幸福的密码”为话题,结合自己的感悟与认知,叙写你的体验或表达你的见解。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高分题目:《幸福,心灵的家园》《吾心静处是归乡》,等。
拟题时借用、化用、套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流行歌词等生命力较强、影响力极大的句子,也可以恰当运用修辞,变抽象为具体,使文章闪现出一种生动、形象的光彩。
4.题目含混,不扣文体
如果作文要求自选文体,即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爱好、才情选择最佳文体。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这一话题最适合写哪种文体。
②自己适合发挥哪种文体。如擅长形象思维可写记叙文,擅长抽象思维可写议论文。感情细腻丰富,可以写散文;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可写童话、寓言或小说。
③自己有没有与该文体相应的写作素材。如,写议论文,有没有相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写记叙文,有没有相关的整一、连贯、动态的生活故事;写说明文,有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散文,有没有这方面的情感积累和语言积累。
拟题一定要扣住文体特征:
①写记叙文可以用“记、见闻、故事”等字眼构思;
②写说明文题目中可用“简介、怎样、方法”;
③写议论文可在题目中用“谈、议、论、说”。
第一步:读懂材料,确定主题。
拟题的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内容、含意,确定最主要的信息点和大致思路,也就是说构思和拟题都必须紧扣中心,然后圈定。
1.材料作文
例4: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拟题方法
关键词:“黑白照片”、记忆“永不褪色”、“数码照片”、“网络分享”、“唤起记忆”、“可能稀释”等。
题旨:本段材料的核心在于时代变迁科技发展对生活(个人体验)的影响,反过来也可以说生活如何应对时代的变迁。黑白胶片能留给人们更多的记忆,高科技给今天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用大量的走马观花式的影像记忆淡化了昔日曾经弥足珍贵的记忆;反过来,人们也可以用浪漫的情怀真挚的心意从海量的数码照片里甄选值得留存的瞬间制定成册。照片有很强的隐喻性,它不只是记录影像的载体,它还是现代速食生活的象征。生活中与“照片”类似很多,如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从“书信”到“短信”、“微信”;从“日记”到“博客”、“微博”……现代人常常被科技浪潮推动着前行,来不及回看来时的路,不是路上没有风景,而是无暇观之。
立意:可以通过合理想象,拓展思考,根据自己熟悉的文体确定写作方向:如《时间都去哪儿了》《那些封存的记忆》《第三只眼看科技》等等。
2.材料+命题作文
例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印度教徒,到喜马拉雅山的圣庙去朝圣。路途遥远,山路难行,空气稀薄,他虽然携带很少的行李,但还是举步维艰,气喘如牛。就在他的上方,他看到一个小女孩,年纪不会超过十岁,背着一个胖嘟嘟的小孩,也正缓慢地向前移动。她气喘得很厉害,也一直在流汗,可是她的双手还是紧紧呵护着背上的小孩。印度教徒经过小女孩的身边,很同情地对她说:“我的孩子,你一定很疲倦,你背着那么重的东西!”小女孩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背的是一个重量,但我背的不是一个重量,他是我弟弟。”
请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选材,以“重量”为题写一篇作文,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关键词:“重量”
立意: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可以运用组词法。如《生命的重量》《亲情的重量》,等等。
3.材料+半命题作文
例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关,难关。人生要过许多难关,有的人突破了,便成就辉煌事业;有人将之当成天塌地陷般的灾难,最终碌碌无为,走不出人生的关口。面对人生的关口,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读此材料,请以“________的关口”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关键词:“人生的关口”。“关口”可以比喻一段不易度过的时间,如年关、难关;关,还用来比喻起重要转折作用的环节,如关节、关键、质量关。人生要经过各种各样的关口,如读书关、升学关、权力关、金钱关等。
立意:可以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结合自己的写作积累写“人生的难关”“权力关”“金钱关”等,关键是要写出面对难关时应具备的心态和品质,重在对人生关口的体悟和反思。
第二步:扩展思维,合理想象。
在确定中心信息的基础上,扩展思维,合理想象,延伸出不同内容,为后面的拟题提供重要依据。
例7:以“绽放”为题写一篇文章。
扩展思维:如“青春的绽放”“梦想的绽放”“生命的绽放”等。
例8:以“母爱”的主题写一篇文章。
扩展思维:母亲的“眼睛”、“背影”、“泪”、“脚步声”等。
第三步:确定文体,扬长避短。
选择文体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
例9:以“树”为材料作文。
写记叙文,标题可拟为:《记忆中的那棵树》《我家的石榴树》;
写抒情散文,标题可拟为:《松树赞》《我爱那片小桃林》;
如果要写议论文,可这样拟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的思索》。
【小试牛刀】
请看这两则材料:
材料一 世界著名撑竿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他最终成功越过6.25米时,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的目标定在6.25米,没准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材料二 莱德是英国著名的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得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有明确要求他一共写多少个剧本。莱德笔耕不辍,最终竟然写完了2000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后来连他自己也感到吃惊,如果当初广告商与他签订2000个剧本的合同,他肯定会被吓坏而不敢揽这份差事。
写议论文,可以拟题:《小脚步,大人生》(运用并列对比式,新颖别致)
写童话体,可以拟题:《蜗牛》(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蜗牛生命力,用类似于童话的形式讲述一只蜗牛爬向金字塔的历程,表现出蜗牛坚忍不拔和踏实向上的毅力和品质,扣住“小脚步,大目标”的主题)
写书信体,可以拟题:《高三战友,你们准备好了么》(运用书信体的形式,以朋友Y作为诉说的对象,表现一个高三学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反映当代中学生执着进取、激情昂扬的精神面貌)
第四步:信息交汇,迅速拟题。
打开信息源,根据命题要求,迅速组合,拟出新颖别致的题目。具体可以运用如下方法:
1.修辞式标题。
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比喻、引用、拟人、双关等手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特殊加工,可以收到新颖含蓄之效。
例10: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拟题:
《水样青春·水样生活》(拟人)
《倾听自己的心跳》(借代)
《妈妈,再爱我一次》(呼告)
《谁丢了玉坠?》(设问)
《生命如涛》(比喻)
《攀登路上的烛光》(比喻)
《六盏红灯不能照亮前程》(比喻)
《阳光很活泼》(拟人)
《诚信出走》(拟人)
2.问题式标题。
即标题中运用设问、反问的形式拟题。
例11: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材料中一声“你好”,一句“明天见”,渗透着这位普通工人的淳朴之爱、善良之举。正因他一贯的慈善热情、礼貌相待、平等友爱,才使他在困境中柳暗花明,绝处逢生,得到营救。
拟题:《“人达”就一定“己达”么?》(运用反问式,将他人与自己的利害关系、存亡关系联系起来,无须更多说明,已经让读者从标题上对文章的主题得到了一种强烈的警示,从而深省)
再如:《“天籁之音”去了哪里?》《虽贫,岂困?》《前不见古人,后岂无来者?》《孔融让梨:是耶?非耶?》《眼见一定为实吗?》等。
3.妙用歌词。
很多流行歌词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一旦入题,就会非常吸引读者。
如:《痛并快乐着》《潇洒走一回》《诚信:我的眼里只有你》《从零开始:想说爱你不容易》《谁不说俺家乡好》《幸福着你的幸福》《问世间情为何物?》等。
4.化用式标题。
对有些现成名言名句根据文章表达中心的需要加以改造,增减或者变换词语,翻出新意,以达到耐人寻味的效果。
如:《“老规矩”都去哪儿了?》《朝花夕拾》《谁解水中味》《人在旅途》《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怎一个“情”字了得》《既生“亮”,何生“关张”》等。
还可以充分利用、挖掘生活语言,利用相似词语的颠倒、谐音、形近等特点产生的独特魅力使标题靓丽起来。
如:《打假与假打》《秋天里的春天》《向钱看与向前看》《减负:让我欢喜让我忧》《给心灵松绑》《保鲜诚信》《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等。
5.幽默式。
所谓幽默式就是给那些内容风趣、语言诙谐、格调轻松的文章拟写幽默式标题,以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获得读者的青睐。
比如:《独眼龙的求职信》《愚者传》《甲三儿开讲》《宝钗鸣冤》。
6.并列式标题。
并列式就是用并列词语或者并列短语做标题,突出文章所涉及的几个因素或者包含的作品主旨。
比如:《家书与责任》《保姆与家教》《我·他·她》《天平和七弦琴》《血浓于水 理大于情》(用并列词语或短语做标题,突出文章所涉及的几个因素或蕴含的作品主旨,增强读者阅读期待)
再如:《一毛钱与诚信》《春夏秋冬》《图形·生活·思维》《借鉴历史 开创未来》《你的岁月,我的记忆》《我的祈愿,我的爱》等。
7.巧用符号。
运用算术和符号,能起到简洁、生动而又别致、醒目的作用。
如:《成功=志+力+物》《多解的题:规矩=?》《联想1+1》《记忆≠智慧》《移植记忆≠获取能力》等。
8.妙用术语。
拟题时巧用人们熟悉的行业术语,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术语本身就有一定的含义,能使阅卷人更容易掌握你的用意所在。
如:《送去主义》《校园写真》《贫困的反作用力》《催化人生》《生活中的欧姆定律》《真空下的加速度》《拍卖诚信》等。
9.借名拟题。
拟题时巧用名人、名言、名物、名事,并加以翻新,既给人亲切之感,又能增强感染力。
如:《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阿Q新传》《感时花溅泪》《不畏浮云遮望眼》《失落的祝英台》《一花一世界》《科技与人文齐飞》《一千零二夜》《淡妆浓抹总相宜》等。
除上面常用方法外,还有引用式、仿词式等一些拟题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好标题,力争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1.准确、鲜明。标题应切合材料的内涵,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紧扣文章内容,令人一目了然,决不能让人摸不着头脑。一般说来,审题出现偏差往往在文题上有所反映。
2.新颖、生动。标题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一新,激起阅读兴趣。
3.简洁、凝练。标题应短小精悍,醒目上口,给人广阔的联想空间。如《满招损,谦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等。
4.含蓄、隽永。标题应既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又富有启发性。一般化的题目、太实在的题目以及抽象的题目,要尽量给它们披上形象的外衣,使人一见而生清新之感。
如《人生离不开自立》可改成《自立——人生的风帆》,《谈理解》可换成《搭起通向理解的五彩桥》,《走出自卑》可修饰为《天空中也有你的星座——走出自卑》。
三、拟题的基本原则
1.阅读下面文字,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我们经常读到这些诗词:“大风起兮云飞扬”“风吹草低见牛羊”“山雨欲来风满楼”“夜阑卧听风吹雨”“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也经常看到这些词语:风波、风景、风俗、风度、风风火火、风平浪静、风雨同舟……风无所不在,它是大自然的精灵,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风,也许会让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也许会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理……
审题:圈定写作范围,理清题意。风有本义和抽象义,本义指自然风、狂风、和风等,也可写抽象之风——风俗、风气,如民风、不正之风、攀比风、崇洋风等。
拟题:
引用式《夜来风雨声》《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处无风胜有风》《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
修辞式《风的自述》《我是龙卷风》《风与云的对话》;
问题式《寒风,冷吗?》《风从哪里来?》等。
四、巩固训练
2.阅读下面文字,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小时候我们幻想逃离父母的束缚,上学后我们渴望逃离校园书本的羁绊,工作后更想逃离沉重的压力。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
这则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和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
审题:
抓住关键词“逃离”,通过发散性思维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立意成文。
逃离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离开某个地方,而更多的是逃离现有的困境,给予自己的心灵一个解脱。逃离压力、逃离工作、逃离生活,逃离也许只是为了给自己放一个假……
逃离,并不等于逃避。逃避,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去面对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或者自己不喜爱的事物。而逃离,则是抽身离开,去迎接一段新的开始,或者等到心情平复以后再以全新的态度去面对该事物。所以,有的时候逃离并不是消极,甚至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因为它可以让你歇口气,让你有时间直面你的人生。
拟题:
问题式《高考,逃离?面对?》《我能逃到哪里?》
引用式《爱让“逃离”不在》
修辞式《一头狼的逃离》等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作家约翰·罗斯金的一首诗《印痕》是这样写的:“把每一个黎明看作你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你生命的小结,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让你的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印痕是一种经历,一种见证。
读完上面的材料,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选材,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诗歌的主题词是“印痕”,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印记,更重要的是这个印记后面蕴含很多无言的感动以及深刻的感情。可以写一件事或者一段感情,也可以写对它的感触和联想。但必须以“岁月”为背景,以“留痕”为内容,阐释这些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和情感共鸣。
拟题:可采取添加后缀或前缀的方法来开拓思路。
加前缀《岁月的痕迹》《生命的痕迹》《故乡的痕迹》《收藏痕迹》
添加后缀,《痕迹不朽》《痕迹依然》
既加前缀又加后缀《旅途·痕迹·感悟》。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体育比赛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景象:每个竞赛项目中有实力拿奖牌的运动员就那么几个,大多数运动员都与奖牌无缘,但我们仍然看到那些排名靠后的运动员虽明知获奖无望,却依然前来参赛。比如,在有中国顶尖运动员参赛的乒乓球赛场上依然可以看到欧美运动员陌生的身影,在菲尔普斯参赛的赛事中,很少看到选手因自己实力不济而弃权。那些处于劣势的运动员明明知道自己已输在起跑线上,为什么还要继续参加比赛?比赛又能改变什么?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审题:本题的审题难度不大,但要写出新意不易。若按照通行的惯性思维,那些排名靠后的运动员选择参赛显示了贵在参与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若由此得出立意显然是合题的,但不属于最佳,若我们以那些处于劣势的运动员参赛的“心理动机”为出发点寻求立意,思路会豁然开朗。
拟题:《人生要敢于亮剑》《希望点燃人生的激情》《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