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对生活细节的生动刻画,体会其平实细腻的语言风格。
通过赏析文本,体会作者克制的语言下暗含对鲁迅先生浓烈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作者的写作特色,包括细节刻画和语言风格等。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如何抒发对鲁迅先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时,通过阅读文本,我们总结了文本的内容,发现了一个超出我们想象的鲁迅先生,一个生活化、真实、丰满的鲁迅先生。这一节课,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再次进入文本,体会作者萧红写作上的特色以及她对鲁迅先生深厚的情感。
对比阅读,关注细节描写
通过引入其他纪念鲁迅的文本,让同学们体会萧红选材的生活化和细节化的特点。通过分析鲁迅的笑的内容,总结“萧红在本文中用细节展现人物特点,暗含情感,她很少直接评述人物和抒情。”的特点
品析文本,体会语言风格
小组合作,选择典型语句,品析语言风格,并做好批注。选择了鲁迅先生深夜写作、陪客人等三个部分的内容,分析萧红语言的平实细腻的特点。
再读文本,感受作者情感
本文之中,萧红的情感抒发十分克制,每每给人感觉抒情水到渠成之时,她又写开去,情感全部隐藏在丰富的细节描写之中,回味悠长。通过再次阅读文本,让同学们感受作者萧红对鲁迅深厚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五、作业布置
学习使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写200字左右的段落刻画一个人物。(共27张PPT)
2022春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下册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民国斜杠青年:
文学家 / 思想家 / 教育家 / 翻译家 / 诗人 / 设计师 / 书刊装帧设计大师 / 时尚达人 / 资深吃货 / 宠物爱好者 / 收藏家......
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先生的“琐记”是流水账,你认为呢?
品味语言特点
揣摩重点语句,品味作者细腻的语言特点
领会作者的情感
揣摩语句,领会作者的情感
发掘写法特色
关注细节描写,发掘作者选材的特色
第一部分.
DI YI BU FEN
描写生活细节,不直接评述人物
写法特色
选材特色
吾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我请鲁迅至厦门大学,遭同事摆布追逐,至三易其厨,吾尝见鲁迅开罐头在火酒炉上以火腿煮水度日,是吾失地主之谊,而鲁迅对我绝无怨言,是鲁迅之知我……鲁迅党见愈深,我愈不知党见为何物,宜其刺刺不相入也。
鲁迅与其称为文人,无如号为战士。战士者何?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德语诗人海涅语人日: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是足以语鲁迅。
林语堂《悼鲁迅》
凡是和鲁迅先生商量什么事情,需要他一些助力的,他无不热烈真诚的给你助力。他的同情总是在弱者一面,他的助力自然更是用在弱者一面……至于为人处世,他帮忙我的地方更多了。鲁迅先生因为太热烈,太真诚,一生碰过多少次壁。这种碰壁的经验,发而为文章,自然全在这许多作品里;发而为口头的议论,则我自觉非常幸运,听到的乃至受用的,比任何经籍给我的还多。
《忆鲁迅先生》孙伏园
选材特色
神情姿态
待客之道
生活琐事
工作习惯
鲁迅的笑
走路姿态
吩咐坐车
读书、看电影
陪客人
吃饭、开玩笑
揩桌子、擦手
纸包整齐
工作时间
带病工作
选材特色
生活细节化
内容生活化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关注细节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笑的状态
笑的场景、笑的声音
细节描写
凸显人物特征
XIANG XI JIE DU
“他的做事务的精神,也可以从他的整理书斋,和校阅原稿等小事情上看得出来。一般和我们在同时做文字工作的人,在我所认识的中间,大抵十个有九个都是把书斋弄得乱杂无章的。而鲁迅的书斋,却在无论什么时候,都整理得必清必楚。”
——郁达夫《回忆鲁迅》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
DI SAN BU FEN
语言特色
课文重点句段详细解读,品析语言特色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上面文段中“站”字和“停”字用的极为精妙,说说二者妙在哪里?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毛笔、拖鞋写活了,富有动感,好像它们是有灵性、通人性的,“笔”和“鞋”完成使命的动态摆放,既写出了鲁迅生活、工作严谨、细致,又反衬出鲁迅忘我工作的疲惫和困倦,充满了作者的爱戴和崇敬,饱含怜惜和关切之情。
咬文嚼字
YAO WEN JIAO ZI
简短凝练
明丽细腻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这一部分被认为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你认为它精彩在哪里?
这几个段落几乎全是口语和白描,但却极有表现力。廖廖数语,有声有色,有景有物,有静有动,形象鲜明而富有立体感,这是“越轨的笔致”,即“原汁原味呈现生活画卷,在画卷中直觉观照生活本体”。
咬文嚼字
YAO WEN JIAO ZI
朴素真实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有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能否把这段文字改成“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陪客人直到夜里十二点?”
漫不经心的描写中,连用7个“陪”字起到强化感情的作用,强调会客时间长、客人多,表现了鲁迅先生待客热情、耐心,也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流淌的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怀念、关切之情。
咬文嚼字
YAO WEN JIAO ZI
细腻质朴 平实自然
第三部分.
DI SI BU FEN
克制的情感
感知作者质朴、沉郁的情感
写作背景
1934年萧红与萧军来到上海投奔鲁迅,鲁迅欣然接受
随后鲁迅在自费出版的“奴隶丛书”中出版了萧红的《生死场》并为之作序
鲁迅去世时,萧红因为自己身体原因正在日本养病,因此萧红一直抱憾
萧红在组诗《沙粒》和《拜墓》等作品中都抒发对鲁迅的哀思之情
1939年,萧红写出了她最成功的纪念鲁迅的作品——《回忆鲁迅先生》
写作背景
XIE ZUO BEI JING
“关于回忆鲁迅一类的文章,一时写不出。不是文章难作,倒是情绪方面难以处理。”——萧红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
鲁迅先生就问我:
“有什么事吗?”
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长者
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又做的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导师
朋友
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先生的“琐记”是流水账,你认为呢?
①文章围绕鲁迅先生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记述,淡化情节;
②文章通过女性作家的细心体察,敏锐地捕提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描写细腻,再现了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人情味的鲁迅的形象。
③文章结构虽似散漫,却贯穿着作者对鲁迅的深刻质朴的感情。
我确信她的文章就像一只生命的手,一百年后,五百年后,仍然可以触摸到鲁迅先生的体温。
——周令飞
细节刻画
人物特点
语言平实
抒情舒缓
回忆鲁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