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第一课时课件(共30张PPT)+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第一课时课件(共30张PPT)+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1 11:52:57

文档简介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清行文思路,体会文章结构清晰严谨、选材精当的写作特色。
2.品读学者闻一多的相关语段,从细节处体悟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日夜不懈的治学精神以及澎湃的爱国热情。
3.品味本文充满诗意的语言,揣摩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及难点】
品析描写学者闻一多的语句,从细节处体悟闻一多先生刻苦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救国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是一封半个多世纪前的电报,一封由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联名从延安发出的唁电,对闻一多先生的遇害,表示“至深悲悼”。
1946年7月15日,西南联大教授闻一多倒在了国民党特务的枪下,一颗伟大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闻一多牺牲后,他的高足臧克家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循着老师诗作的格律主张,写下了这篇动人的文章。他生前是如何“说”又如何“做”的呢?他的言行又有哪些特点?让我们跟随臧克家的笔墨,一起走进课文。
二、字词积累
梳头( shū ) 抱歉( qiàn ) 秩序( zhì ) 深宵( xiāo )
伴侣 (lǚ ) 小楷( k i ) 硕果( huò ) 卓越( zhuó )
迭起( dié ) 衰微(shuāi ) 校补( jiào ) 澎湃( péng pài )
锲而不舍( qiè ) 沥尽心血( lì ) 气冲斗牛( dǒu )
慷慨淋漓(kāng k i) 目不窥园(kuī ) 兀兀穷年(wù )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三、圈点勾画初感知,文脉之妙词句藏
1.快速浏览全文,勾画出文中与“说和做”有关的句子或段落,概说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特点。
明确:
①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
学者的方面。(第7段)
②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第12段)
③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第20段)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他说了就做,言行一致,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所以,作者高声赞叹闻先生高尚品质:__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2.圈画连缀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绘制能体现文章行为架构的思维导图。
明确:
过渡段: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总起段: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总结段: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思维导图:
小结: 我们把把关键句梳理成思维导图的形式,不难发现本文结构清晰严谨,开头有总起句,总领全文;结尾有总结段,总结全文;中间不乏过渡段,承上启下。这样的结构前后呼应,中间内容层层衔接,环环相扣,使文章凝练而浑然一体。
3.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的学者和大勇的民主战士,分别做了哪三件事?(提示:圈画能理清材料关系的语句,提炼关键信息)
明确关键句:
作为学者:
①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②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③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作为革命家:
④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⑤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⑥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小结:作者分别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这三则材料,它们都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做”,做古代典籍的钻探,做学术的研究。作为革命家,闻一多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走在游行示威队伍前。作者选取这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
四、品词析句探内涵,先生品质骤然现
细读1—6段,思考:在作者笔下,闻一多是怎样的学者形象?
闻一多是一个__________的学者,我从____________读出来,因为___________。
(品析角度:关键词、修辞、句式、联想想象……)
示例:闻一多是一个潜心钻研、锲而不舍的学者,我从“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读出,因为这一句用“钻探”一词,而不用“研究”,更突出了钻劲儿和韧劲儿,并且和后面“向地壳寻求宝藏” 的比喻相呼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的形象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明确:
闻一多是一个痴迷研究,醉心学术的学者,我从“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呕心沥血”读出,因为这一句从眼光写到脚步,写出闻一多先生全身心投注于研究之中。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痴迷研究,醉心学术的形象从这四个四字词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闻一多是一个默默无闻、埋头钻研的学者,我从“不动不响,无声无闻。”读出,因为这一句是短句,形成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不”“无”的反复,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的精神。
闻一多是一个刻苦努力,关切祖国命运的学者,我从“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读出,因为深宵灯火,常给人以孤独之感,而闻一多先生却视之为伴侣,可见闻先生研究的兴致之高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这一句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闻先生刻苦努力,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切。
闻一多是一个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工作的学者,我从“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读出,因为句子中“贪”和“惜”两个词体现出治学的如饥似渴。比“夜以继日”这个词更加具体细腻,更有表现力,作者的赞美之情也表现得更鲜明。
闻一多是一个专心研究、不拘小节的学者,我从“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读出,因为作者抓住了闻一多的神态及肖像以及动人的细节,刻画出闻一多先生专心研究、不拘小节的形象。
小结:这些句子都是在写闻一多先生在做学术研究时的种种表现,共同表现了作为学者闻一多刻骨钻研的治学精神。
2.比较以下两个句子表达方式的异同,体会细节表达之妙。
①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②闻一多先生治学极其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即便是书写,先生同样一丝不苟。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明确:
第②句是治学态度的概述和评价,而第①句是治学态度的具体表现,关注了细节。“密密麻麻”形象写出先生文字既多又小的特点。“群蚁排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大小小的字像衙门里的僚属排列得整齐,形象的突出了文字的工整,与前面疏懒的外貌对应,这样的细节描写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治学的严谨。
细节描写之妙:让文字具有画面感,学者形象在一处处细微之处站立起来,真切感人,微中传神。
3.品味诗意化语言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明确:“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这两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有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之情。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连用四个四字词语,形成四个短句,表现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专注,表达了作者对闻先生的赞美之情。
赞美之情流溢而出,是因为这些表示赞美的句子有着共同的特点:运用对偶的手法,让句式整齐,这些句子读来无一不具备整齐、磅礴的格律之美,诗性之美。
小结:通过精读品析,我们发现这篇文章语言不仅富有画面感、形象性,还运用短小的、对偶式的句子,让音韵和谐,整齐铿锵。这也正是闻一多先生诗歌的格律主张,讲究音乐美、画面美、建筑美臧克家,也是在用诗一样的方式来赞颂老师,赞颂闻一多先生。
五、钻探古籍寻良方,书斋生活爱国情
1.作为学者,为何要向古代典籍钻探?
明确:“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衰微”这个词,准确形容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状,西方侵略者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意识,使中国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摧毁。那时的中国还处在落后挨打的时代,许许多多的中国男儿都试图找到救济良方。
鲁迅曾在《藤野先生》中对当时社会现状做了这样的描述: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
正是鲁迅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最需要改变的是人们的精神面貌,于是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华儿女的内心。
闻一多先生也是如此,在给梁实秋先生的信中,他这样说到:
“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又被征服之祸患,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征服千倍之,杜微防渐之责,我辈谁堪任之。”
——闻一多
所以他放弃诗作,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进发,企图从根源上找到民族衰微的原因,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的“书斋生活”,为的就是文化救国。在他的内心从始至终都激荡着一种情感,那就是澎湃的爱国热情。
六、事例精选意深长,为国为民万古扬
思考:三个事例之间有何异同?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三则材料相同点:
都叙写了先生对古代典籍的研究,这是闻一多先生选择的救国道路——文化救国,都表现了学术研究孜孜矻矻和心无旁骛治学的严谨,其背后蕴含的是闻一多文化救国的爱国深情。
三则材料不同点:
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进行了详写,作者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有力地突出中心。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材料之间在意义上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做重于说,只做不说的言行特点。
小结:三件事例各有侧重,相互补充。详略得当,体现了作者能根据中心的需要安排材料,做到繁简相宜,选材精当。
七、作业布置
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结语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朱自清
闻一多就是这样一团火,是潜心学术、孜孜矻矻钻宝藏的精神之火,更是放眼历史,胸怀家国寻良方的力量之火,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深渊,照亮了中华儿女的前进的道路。它就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的心间。
然而当闻一多先生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文化药方都救不了衰微民族命运的时候,这个志存高远,锲而不舍的宿儒果断抛下纸笔,走出书斋,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革命家闻一多。(共30张PPT)
2022春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下册
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第一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意屈服”。
——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 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语句,梳理行文思路,体会文章结构清晰严谨、选材精当的写作特色。
2.品读学者闻一多的相关语段,从细节处体悟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日夜不懈的治学精神以及澎湃的爱国热情。
3.品味诗意化的语言,揣摩其表达效果。
字词积累
一、读准字音
梳头( shū ) 抱歉 ( qiàn ) 秩序( zhì ) 深宵( xiāo ) 伴侣 ( lǚ ) 小楷( ) 硕果( huò ) 卓越 ( ) 迭起( )
衰微( ) 校补 ( jiào ) 澎湃( péng pài )
锲而不舍( ) 沥尽心血( lì) 气冲斗牛( dǒu )
慷慨淋漓( ) 目不窥园( ) 兀兀穷年( )
qiè
dié
shuāi
zhuó
k i
kāng k i
kuī

字词积累
二、词语理解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兀兀穷年
声震天地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做”
“说”
一、圈点勾画初感知,文脉之妙词句藏
1. 浏览全文,勾画出文中与“说”和“做”有关的句子或段落,概说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特点。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作者高声赞叹闻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圈点勾画初感知,文脉之妙词句藏
1. 浏览全文,勾画文中与“说”和“做”有关的句子或段落,概说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特点。
(第7段)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
学者的方面。
(第12段)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第20段)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一、圈点勾画初感知,文脉之妙词句藏
1. 浏览全文,勾画出文中与“说”和“做”有关的句子或段落,概说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特点。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作者高声赞叹闻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关键句:文章结构上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揭示全文主旨,或者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一、圈点勾画初感知,文脉之妙词句藏
(第7段)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 作为学者的方面。
(第8段)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第9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过渡段:承上启下
一、圈点勾画初感知,文脉之妙词句藏
(第1段)“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第2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19段)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20段)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总起句
总结段
一、圈点勾画初感知,文脉之妙词句藏
本文结构清晰严谨,内容层层衔接、环环相扣,使文章凝练而浑然一体。
一、圈点勾画初感知,文脉之妙词句藏
2.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的学者和大勇的民主战士,分别做了哪三件事?
(提示:圈画能理清材料关系的语句,提炼关键信息)
一、圈点勾画初感知,文脉之妙词句藏
2.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的学者和大勇的民主战士,分别做了哪三件事?
(提示:圈画能理清材料关系的语句,提炼关键信息)
①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②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③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④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⑤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⑥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作为学者
作为革命家
一、圈点勾画初感知,文脉之妙词句藏
2.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的学者和大勇的民主战士,分别做了哪三件事?
(提示:圈画能理清材料关系的语句,提炼关键信息)
二、品词析句探内涵,先生品质骤然现
1.细读1—6段,思考:在作者笔下,闻一多是怎样的学者形象? (在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形容词)
闻一多是一个__________的学者,我从____________读出来,因为___________。
文中词句
品词析句
示例:闻一多是一个潜心钻研、锲而不舍的学者,我从“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读出,因为这一句用“钻探”一词,而不用“研究”,更突出了钻劲儿和韧劲儿,并且和后面“向地壳寻求宝藏” 的比喻相呼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的形象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品析角度:关键词、修辞、句式、联想想象……)
二、品词析句探内涵,先生品质骤然现
1.细读1—6段,思考:在作者笔下,闻一多是怎样的学者形象? (在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形容词)
闻一多是一个痴迷研究,醉心学术的学者,我从“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呕心沥血”读出,因为这一句从眼光写到脚步,写出闻一多先生全身心投注于研究之中。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痴迷研究,醉心学术的形象从这四个四字词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闻一多是一个默默无闻、埋头钻研的学者,我从“不动不响,无声无闻。”读出,因为这一句是短句,形成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不”“无”的反复,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的精神。
二、品词析句探内涵,先生品质骤然现
1.细读1—6段,思考:在作者笔下,闻一多是怎样的学者形象? (在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形容词)
闻一多是一个刻苦努力,关切祖国命运的学者,我从“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读出,因为深宵灯火,常给人以孤独之感,而闻一多先生却视之为伴侣,可见闻先生研究的兴致之高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这一句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闻先生刻苦努力,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切。
闻一多是一个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工作的学者,我从“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读出,因为句子中“贪”和“惜”两个词体现出治学的如饥似渴。比“夜以继日”这个词更加具体细腻,更有表现力,作者的赞美之情也表现得更鲜明。
二、品词析句探内涵,先生品质骤然现
1.细读1—6段,思考:在作者笔下,闻一多是怎样的学者形象? (在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形容词)
闻一多是一个专心研究、不拘小节的学者,我从“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读出,因为作者抓住了闻一多的神态及肖像和动人的细节,刻画出闻一多先生专心研究、不拘小节的形象。
细节描写:抓住表现对象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二、品词析句探内涵,先生品质骤然现
1.细读1—6段,思考:在作者笔下,闻一多是怎样的学者形象? (在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形容词)
①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细节描写之妙:让文字具有画面感,学者形象在一处处细微之处站立起来,真切感人,微中传神。
②闻一多先生治学极其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即便是书写,先生同样一丝不苟。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二、品词析句探内涵,先生品质骤然现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对仗工整之妙:
句式整齐,具备磅礴的格律之美、诗性之美。
三、钻探古籍寻良方,书斋生活爱国情
1.作为学者,为何要向古代典籍钻探?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三、钻探古籍寻良方,书斋生活爱国情
1.作为学者,为何要向古代典籍钻探?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三、钻探古籍寻良方,书斋生活爱国情
1.作为学者,为何要向古代典籍钻探?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鲁迅《藤野先生》
三、钻探古籍寻良方,书斋生活爱国情
1.作为学者,为何要向古代典籍钻探?
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又被征服之祸患,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征服千倍之,杜微防渐之责,我辈谁堪任之。
——闻一多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文化救国
澎湃的爱国热情
四、事例精选意深长,为国为民万古扬
思考:三个事例之间有何异同?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①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第五段)
②“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第六段)
③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写作《唐诗杂论》
写作《楚辞校补》
写作《古典新义》
闻一多的研究的目的和态度
选材典型
选材精当之妙:三件事例不仅典型,以少胜多,还各有侧重,相互补充。作者根据中心需要安排详略,做到繁简相宜。
圈点勾画,理清行文脉络;
咬文嚼字,品味学者形象;
潜入细节,读懂救国深情;
联读事例,体悟选材之妙。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朱自清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作业:
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第一课时)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锲而不舍( ) 赫然而出( )
目不窥园( ) 热情澎湃( )( )
慷慨淋漓( ) 气冲斗牛( )
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
(1)锲而不舍: (2)慷慨淋漓
(3)群蚁排衙: (7)潜心贯注:
(4)兀兀穷年: (8)气冲斗牛:
3.填空
(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诗歌《________》。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_!
能力提高
4.阅读《说和做》选段,下列题目。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分别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说”字的含义。(3分)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头两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画线的句子“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说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第一课时)答案
qiè hè kuī péng pài kāng k i dǒu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
潜心贯注:形容做事用心专注。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1)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臧克家 《有的人》
做了再说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凶多吉少 慷慨淋漓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鼓壮志 声震天地
4.(1)①做学问要潜心贯注,心会神凝;②学问是做出来的,应多做少说,静得下心,耐得往寂寞;③做学问还要有兴趣,有兴趣才有动力。
(2)从内容上看是将闻一多先生和他人形成鲜明对比,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也是对下文闻一多事迹及其做学问精神的概括;从结构来看这两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引起悬念,起统摄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
(3)“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这句话是说闻一多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生动形象。
(4)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伟大的爱国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