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5 黄河颂 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一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主要作品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黄河大合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从而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作为时代的歌手,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三、导读理解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诗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
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
黄河的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诗人借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激励了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啊!黄河!”反复出现,把“颂黄河”部分为三个层次: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明确: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的理解,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品味语言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想想看,“劈”字好在哪里?能否换成“分"字?
明确:“劈”字雄健有力,表现了黄河气吞山河,奔流而下的气势。而“分”字则没有力量,故不能换。
(2)“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你认为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好吗?
明确: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黄河孕育华夏文明的赞颂之情。
(3)“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你怎样看待作者在文章最后反复吟咏这句话的意图?
明确:反复吟咏,有强调的意味。充分表达出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也表达出必胜的信心。
自我检测
1.下列对《黄河颂》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并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C.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长句为主,兼以短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D.诗中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热情歌颂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好地展现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2.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_______)
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_______)
③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lán;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蓝!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1)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澎湃( ) 狂lán( ) 扮( )演
(2)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诗中“高山之巅”中“巅”的意思是________;“浊流宛转”中“浊”的意思是________。
(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黄河颂(节选)
光未然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3)你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又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5)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应是“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2.答案:①比喻;②拟人;③反复
解析:①把“黄河”比作“摇篮” 故是比喻修辞手法。②“伸出、臂膀”故是拟人修辞手法。③两次使用“像你……”故是反复修辞手法。
3.答案:(1)pài;澜;bàn
(2)摇蓝;摇篮
(3)山顶;浑浊
(4)比喻
解析:(1)“湃”不要注成bài,“澜”不要写成“斓”。
(2)摇篮:这里指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3)“巅”“浊”在这里用的都是其本义。
(4)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比喻。
4.答案:(1)首先应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注意: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2)反复出现,将全诗分为花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说黄河是“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说黄河是“屏障”是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叮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4)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瞥膀”。其次,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叮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巾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解析:(1)诗人首先应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注意: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将全诗分为花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说黄河是“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说黄河是“屏障”是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叮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4)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人,黄河主流是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瞥膀”。其次,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叮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
光未然
学习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
光未然(1913一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主要作品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黄河大合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作者简介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从而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作为时代的歌手,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写作背景
巅( )
气魄( )
狂澜( )
浊流( )
屏障( )
哺育( )
diān
pò
lán
zhuó
píng
bǔ
读清字音
巅:山顶。
劈:文中指用力分开。
气魄:气势;魄力。
狂澜:文中指巨大的波浪。
浊流:浑浊的水流。
宛转:文中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榜样: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解释词义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梳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朗诵词。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它所代表的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点明了“歌颂黄河”的主题。
歌词。描写了黄河气势磅礴的图景,歌颂了黄河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并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整体感知
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
黄河的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感情:诗人借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激励了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颂黄河”部分为三个层次: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整体感知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的理解,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整体感知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想想看,“劈”字好在哪里?能否换成“分"字?
品味语言
“劈”字雄健有力,表现了黄河气吞山河,奔流而下的气势。而“分”字则没有力量,故不能换。
2.“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你认为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好吗?
品味语言
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黄河孕育华夏文明的赞颂之情。
3.“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你怎样看待作者在文章最后反复吟咏这句话的意图?
品味语言
反复吟咏,有强调的意味。充分表达出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也表达出必胜的信心。
作者歌颂了黄河的恢宏磅礴、源远流长、泽被苍生,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中华儿女要学习黄河的伟大坚强、一往无前的坚定决心。
文章主旨
诗歌运用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气势磅礴的图景,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赞美了中华儿女一往无前的勇气。诗歌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韵律自然和谐节奏鲜明。
修辞得体,节奏鲜明
文本特色
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例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是伟大坚强”直抒胸臆,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同时,作者还以豪迈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图画。如“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写出了黄河的宏伟气势。
感情强烈,风格豪迈
文本特色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有很多光彩夺目的东西值得我们骄傲,请你举一些例子,写一段文字,抒发你的赞美之情。
课后作业
示例一: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坐落在临潼,南倚骊山,北临渭水,场面威武壮观,它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博大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它更激励着我们当代中华儿女继往开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答案示例
在古今中外所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长城是一座结构庞大复杂的边防堡垒,绵延6700多千米。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工奇迹。长城翻山越岭,蜿蜓迂回于崇山之间。看见它,人们不由得肃然起敬,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长城见证了古代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剑拔弩张的激烈对抗,它保卫了我们广大的中原地区。
答案示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第二单元 5 黄河颂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一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主要作品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黄河大合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从而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作为时代的歌手,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四、检查字词
1.找学生读课后字词,并检查对重点词的理解,教师补充纠错。
2.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巅( diān )
气魄( pò )
狂澜( lán )
浊流( zhuó )
屏障( píng )
哺育( bǔ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巅:山顶。
劈:文中指用力分开。
气魄:气势;魄力。
狂澜:文中指巨大的波浪。
浊流:浑浊的水流。
宛转:文中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榜样: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五、层次结构
1.理清课文脉络。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①第一部分:朗诵词。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它所代表的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点明了“歌颂黄河”的主题。
②第二部分:歌词。描写了黄河气势磅礴的图景,歌颂了黄河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并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六、朗诵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七、朗读交流
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读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必过多过细,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
教师还应视情况适当范读。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八、整体感知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诗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
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
黄河的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诗人借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激励了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啊!黄河!”反复出现,把“颂黄河”部分为三个层次: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明确: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的理解,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九、品味语言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想想看,“劈”字好在哪里?能否换成“分"字?
明确:“劈”字雄健有力,表现了黄河气吞山河,奔流而下的气势。而“分”字则没有力量,故不能换。
2.“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你认为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好吗?
明确: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黄河孕育华夏文明的赞颂之情。
3.“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你怎样看待作者在文章最后反复吟咏这句话的意图?
明确:反复吟咏,有强调的意味。充分表达出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也表达出必胜的信心。
十、本文主旨
作者歌颂了黄河的恢宏磅礴、源远流长、泽被苍生,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中华儿女要学习黄河的伟大坚强、一往无前的坚定决心。
十一、文本特色
1.修辞得体,节奏鲜明
诗歌运用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气势磅礴的图景,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赞美了中华儿女一往无前的勇气。诗歌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韵律自然和谐节奏鲜明。
2.感情强烈,风格豪迈
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例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是伟大坚强”直抒胸臆,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同时,作者还以豪迈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图画。如“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写出了黄河的宏伟气势。
课后作业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有很多光彩夺目的东西值得我们骄傲,请你举一些例子,写一段文字,抒发你的赞美之情。
解析:
示例一: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坐落在临潼,南倚骊山,北临渭水,场面威武壮观,它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博大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它更激励着我们当代中华儿女继往开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示例二:在古今中外所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长城是一座结构庞大复杂的边防堡垒,绵延6700多千米。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工奇迹。长城翻山越岭,蜿蜓迂回于崇山之间。看见它,人们不由得肃然起敬,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长城见证了古代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剑拔弩张的激烈对抗,它保卫了我们广大的中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