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3《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1 13:00:39

内容文字预览

(共22张PPT)
2022春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安塞腰鼓
刘成章
学习目标:
1、品析语言,感受比喻、排比、反复及短句的表达效果。
2、理解重点句子,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西北高原人的蓬勃生命力。
1、这鼓是谁敲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后生们的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小结:这鼓是后生所敲,他们是一群朴实无华、元气淋漓的后生。
2、这鼓是怎么敲的?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短句
排比
比喻
动感十足
震撼人心
排比
反复
比喻
3、这鼓敲出了怎样的效果?
这腰鼓,
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
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排比
对比
动静结合
排比
引用
想象
火热激情
气势磅礴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比喻
反复
拟声词
山、鼓、人融为一体,鼓声震撼人心
4、你被震撼了吗?作者是如何赞美腰鼓的?
1、好一个安塞腰鼓!
2、好一个安塞腰鼓!
3、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
安塞腰鼓!
4、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
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感叹句
排比
反复
排山倒海之势
叹为观止之情
5、安塞腰鼓与后生及黄土高原是什么关系?后生为什么要敲鼓呢?
黄土高原的厚土养育了一群元气淋漓的后生,这群元气淋漓的后生敲出了奇伟磅礴的安塞腰鼓。腰鼓,就是他们摆脱贫困和束缚,怒放原始生命力的出口,是黄土高原厚重文化的呈现。
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印证这一点: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你读出了什么?
矛盾 挣扎
不屈 进取
安 塞
安塞位于陕西省延安地区的北部,幅员辽阔,千沟万壑,延河蜿蜒崎岖而过,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
安塞自古就是军事重镇,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是抵挡外族侵犯的重要边防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军事地位。
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同刀枪、弓箭一样被驻防将士视为必不可少的装备。
遇到敌人来袭,就击鼓明示,传递讯息;两军兵戎相见,击鼓助阵;征战得胜而回,士卒又击鼓庆贺。
安塞,顾名思义为安定边塞,今天的安塞县,就是当年北宋与西夏国的边界。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土高原养育了安塞腰鼓,养育了元气淋漓的后生
黄河高原孕育了黄河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安塞腰鼓象征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积极进取的精神
安塞腰鼓——
是生命和力量的象征。
《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安塞腰鼓》是对黄土高原上顽强生命的赞美!
《安塞腰鼓》是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民族的礼赞!
小 结
作业:
本文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
谢谢收看安塞腰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析语言,感受比喻、排比、反复及短句的表达效果。
2、理解重点句子,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西北高原人的蓬勃生命力。
教学过程
导入:上课前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我们能感受到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敲打腰鼓的汉子们的元气淋漓的激情,以及安塞腰鼓带给人的震撼和鼓舞。那么,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现这种刚劲、有力的艺术表演的呢?下面开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
一、鉴赏句段,细品腰鼓
1、这鼓是谁敲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1)学生跳读课文,筛选信息并加以赏析。
(2)教师锁定关键句段,加以点拨。
预设:第1段,茂腾腾的后生——青春活力
第2段,他们朴实的就像那片高粱——朴实、憨厚、茁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第18段,后生们的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排比的使用,彰显出后生们有力、忘情和抗争的特点。
(3)小结:这鼓是后生所敲,他们是一群朴实无华、元气淋漓的后生
2、这鼓是怎么敲的?
预设: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这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击鼓时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制的情形。
使用短句,发狠、忘情、没命写出了击鼓的急促有力,同学们还要注意发狠、忘情、没命层层递进,一句比一句更有力。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这句话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后生比作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写出鼓敲得猛烈而令人震撼,因为后生们是从沉静陡然转为热烈打鼓,所以就像被强震突然震起的石头一样。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使用比喻、排比、反复、短句倒装的手法,鼓点比作骤雨,流苏比作旋风,脚步比作乱蛙,瞳仁比作火花,风姿比作斗虎,生动形象地写出鼓点急促密集、流苏飞扬飘逸、脚步蹦跳火烈、瞳仁光芒四射,突出了安塞腰鼓壮美、豪放、火烈的特点,读起来节奏分明、铿锵有力。
小结:这鼓是这样敲的:这鼓是这样敲的:是发狠地、忘情地、没命地敲击;是鼓点急促密集地敲击,是流苏飞扬飘逸地敲击,是脚步蹦跳火烈地敲击,是瞳仁光芒四射地敲击!这样的敲击,动感十足,震撼人心!
3、这鼓敲出了怎样的效果?
预设:第8段:
这腰鼓,
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
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运用对比、排比、动静结合的写法,写出击鼓场面的火热和激情四射
第9-11段,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用引用和排比、夸张、想象的手法,“落日”“大旗”“马鸣”“风萧萧”“雷声”“闪”都是想象的景象,这些景象的特点就是气势恢宏、磅礴大气,作者由实而虚,虚实结合,写出击鼓场面的壮烈、气势磅礴。
第14-15段:串联比喻,将山崖比作牛皮鼓面,写出鼓声力度之大,反响之强,将观众的心比作牛皮鼓面,写出鼓声让山、鼓、人融为一体,达到忘我的陶醉境界,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深入研读,探究主旨
1、你被震撼了吗?作者是如何赞美腰鼓的?
(1)好一个安塞腰鼓!
(2)好一个安塞腰鼓!
(3)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4)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这几个句子从结构上串起全文。四个“好”的含义不同的,是作者分别对安塞腰鼓的舞姿、响声对敲打安塞腰鼓的后生及诞生安塞腰鼓的黄土高原的赞美之情。这里作者用排比、反复的手法表达了腰鼓的排山倒海之势和叹为观止的赞颂之情。
2、安塞腰鼓与后生及黄土高原又是什么关系?后生为什么要敲鼓呢?
黄土高原的厚土养育了一群元气淋漓的后生,这群元气淋漓的后生敲出了奇伟磅礴的安塞腰鼓。腰鼓,就是他们摆脱贫困和束缚,怒放原始生命力的出口,是黄土高原厚重文化的呈现。
从文中找到句子来印证这句话: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这段交错运用反复和排比这两种修辞手法,关键词“沉重而又纷飞”“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沉重和痛苦的是贫困和困顿的生活,追求纷飞的梦幻指的是有希望和生命力的生活。最后,作者用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一连串短语,以词为句,两字一顿,急促有力,使文章节奏紧凑,像波涛一样,倾泻而出,文章这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就是要表现安塞人在矛盾、挣扎中的不屈和进取,是对人的蓬勃生命力的赞美。
明确:
黄土高原养育了安塞腰鼓,养育了元气淋漓的后生
黄河高原孕育了黄河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安塞腰鼓象征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总结全文,朗读体悟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进一步了解安塞以及安塞腰鼓。
安塞位于陕西省延安地区的北部,幅员辽阔,千沟万壑,延河蜿蜒崎岖而过,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
安塞自古就是军事重镇,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是抵挡外族侵犯的重要边防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军事地位。
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同刀枪、弓箭一样被驻防将士视为必不可少的装备。
遇到敌人来袭,就击鼓明示,传递讯息;两军兵戎相见,击鼓助阵;征战得胜而回,士卒又击鼓庆贺。
安塞,顾名思义为安定边塞,今天的安塞县,就是当年北宋与西夏国的边界。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总结
《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安塞腰鼓》是对黄土高原上顽强生命的赞美!
《安塞腰鼓》是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民族的礼赞!
作业:本文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