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3《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1 13:30:41

内容文字预览

(共12张PPT)
2022春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安塞腰鼓
刘成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第一课时
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古时有“塞北锁钥”“上郡咽喉”之称,自秦朝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安塞腰鼓的历史:相传驻守在安塞的士兵把腰鼓当作和刀、弓、箭一样重要的作战工具。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走进安塞
走进安塞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 是《羊想云彩》中的一篇。
他被称为“黄土歌者”,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抓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
刘成章
走进作者
听读感知
1、听读课文并思考,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三个连续的词语回答。)
壮阔 豪放 火烈
2、通过听读课文,说说安塞腰鼓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命的强健刚劲 旺盛的生命力 强大的力量 气势宏大 气势磅礴等等
的腰鼓
(蓄势)
的腰鼓
的腰鼓
(回味)
的场面
的鼓声
的后生
的舞姿
安静
静寂
宏伟壮阔豪放火烈
沉重雄壮
奇丽强健
激昂
安塞腰鼓
(5—27段)
击鼓
表演前
表演时
表演后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理清文章思路。
(1—4段)
(28—30段)
5-13段
14-17段
18-22段
23-27段
理清脉络
安塞腰鼓
表演之前
背景-----高粱地 溜南风
人物-----茂腾腾的后生
性格-----质朴憨厚
神情-----沉稳而安静
状态-----呆呆的不曾响
好处:以静衬动,蓄势待发,为下文安塞腰鼓的响起作铺垫。
作者是如何描表演前写安塞腰鼓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场景之美
本体
喻体
鼓点
流苏
脚步
瞳仁
风姿
骤雨
旋风
乱蛙
火花
斗虎
急促
飞扬
蹦跳
闪射
强健
排比、比喻
直接描写动感
生动、具体、形象地描写了安塞腰鼓的力量美
  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表演时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
场景之美
表演前“安静的腰鼓”和表演后“寂静的腰鼓”中的“静”是否一样?表演后“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有什么作用?
第一个“静”看似静,却是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第二个“静”是安静。
当鼓声停止时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来反衬寂静。
前后呼应
以动衬静 映衬之美
场景之美
小结:
为了表现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画面美、音乐美,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把安塞腰鼓雄浑壮美的视觉冲击转化成了对我们心灵的震撼。
作业:
1、我们要进一步的体会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安塞腰鼓的表演?请分别找出例句,并品析。
2、作者在安塞腰鼓的描绘中,寄寓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谢谢收看《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第一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安塞腰鼓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的鲜明的艺术特征。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赏析击鼓场景的气势磅礴之美,击鼓前、击鼓中与击鼓后的动静结合之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安塞腰鼓雄浑的气势感受黄土高原人民雄健蓬勃的生命力之美。
教学重点:
分析安塞腰鼓的三个场景,鉴赏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宏伟场景之美。
教学难点:
鉴赏安塞腰鼓三个场景,首尾呼应的动静映衬之美。
教学环节
导入:今天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安塞,通过“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这种独具黄土高原魅力的民间舞蹈,感受黄土高原的淳朴豪迈的民风和磅礴旺盛的生命力之美。
背景知识:
这样一片土地——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古时有“塞北锁钥”“上郡咽喉”之称,自秦朝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驻守在安塞的士兵把腰鼓当作和刀、弓、箭一样重要的作战工具。在当时,安塞腰鼓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播放安塞腰鼓视频)
有这样一位诗意的作家,刘成章,他被称为黄土歌者,“一身土气,两袖春风,‘抓把黄土手捏碎’,愣是从黄土地里捏出油来。他是散文诗,是黄土诗魂的风味散文。”他说自己在陕北生活多年.陕北的山河五谷养育了他,他在陕北发现了无数闪闪发光夺人魂魄的人类美质,因此当他决定此生以写作为业的时候,就立誓,要把陕北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统统挖掘在世人面前。《安塞腰鼓》是这样一曲陕北人生命和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听读感知:
听读课文并思考,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三个连续的词语回答。)
明确:壮阔 豪放 火烈
通过听读课文,说说安塞腰鼓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生命的强健刚劲 旺盛的生命力 强大的力量 气势宏大 气势磅礴等等
理清脉络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理清文章思路,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和段序号。
(  )腰鼓 (1~4)
(  )腰鼓 (5~27)
(  )腰鼓 (28~30)
明确:安静的腰鼓、激昂的腰鼓、寂静的腰鼓
宏伟的场面(5~13)、雄壮的响声(14~17)、击鼓的后生(18~22)、奇丽的舞姿(23~27)
场景之美:
1、作者是如何描表演前写安塞腰鼓的场景?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交待了演奏的背景南风丝溜溜的高粱地,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后生们质朴憨厚的性格,沉稳安静的深情,呆呆不曾响的状态,以静衬动,蓄势待发,为下文安塞腰鼓的响起作铺垫。
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表演时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的?
明确:比喻和排比的交织,鼓点急促如骤雨敲窗,流苏翻飞如旋风起舞,脚步蹦跳如乱娃跳动,瞳仁闪烁如电光火石,风姿矫健如斗虎生威,生动、具体、形象地描写了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力量美,正面描写出气势恢宏的敲鼓场景。
表演前“安静的腰鼓”和表演后“寂静的腰鼓”中的“静”是否一样?表演后“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个“静”看似静,却是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第二个“静”是安静。当鼓声停止时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来反衬寂静。
小结:
为了表现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画面美、音乐美,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把安塞腰鼓雄浑壮美的视觉冲击转化成了对我们心灵的震撼。
作业:
1、进一步的体会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安塞腰鼓的表演?请分别找出例句,并品析。
2、作者在安塞腰鼓的描绘中,寄寓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