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下第三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提升训练
A卷
1.阅读理解。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喇唰啦啦”地饭落。母亲进来了,指在窗前,“北海的莉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吧,”妈妈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好吧,就明天。”我说。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地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地的时候,他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来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素雅——( ) 欣喜若狂——(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二自然段中“那步田地”的意思是 ,并用“﹏﹏﹏”画出和它相照应的句子。
4)短文第自一然段中母亲为什么“他们地躲出去愉地注意看我的动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母来两次要推“我"去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看重捕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多选)
A.只为突出菊花开得旺盛。 B.说明“我”摆脱痛苦的心情,坚强起来。
C.借景写人。 D.照应上文。
7)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理解
牵着母亲过马路
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啊!”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爱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经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喜不自禁:______________
娴熟: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与“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相照应的句子,画“ ”。
3)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自然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母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喜。第七自然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母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喜。
5)第四自然段中写“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为什么“我”的心灵震颤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短文主要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也回忆了小时候母亲牵着“我”过马路的情景。
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指祖国母亲。
C.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
3.阅读综合训练。
父亲的田园
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园中央麦秸披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屋后的大杏树枝叶婆娑,蓄满绿荫和鸟呜。屋东,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靠近槿篱的小杏树,年龄与我相仿,结的杏子又大又圆,染着红晕。摘一颗掰开细品,沙沙的、面面的,一直甜到心里去……
②果树散居于小土屋身边,像一群孩子簇拥着母亲。稍远,是大片的菜地。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子里忙碌。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锲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汗水从父亲花白的两鬓间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横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他的脚印又大又深,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脑中。一片地刨完,父亲回到地头,在锄柄上坐下来。我将水壶递过去,他猛喝几口,然后装上一锅烟,用火石打着,边吸边笑呵呵地看着我玩。我的玩具通常是父亲刚刨出来的豆虫或蛹子。逗逗玩玩间,父亲已将地耙平,整出崭新的菜畦,开始精心地播种……
③园子里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感到最神秘的地方。父亲不让我到井边去,只有浇园时,我才可以在他的看护下,俯瞰幽深的井水,从中照见自己天真的模样。父亲用力摇着水车,粗粗的拴着许多圆橡胶片的铁链子在齿轮上滚动,一节节潜入水中,再携带着水,从长长的桶子里升上来。喷涌的水,在水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着扑进水道。我光着脚丫和前赴后继的水赛跑,看它欢快地流遍每一个干涸的角落。甜甜的井水,在流淌中一点点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个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
④时至今日,田园中的一草一木,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作者将对父亲的情感融入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件事中,表达了对父亲的_________之情。
2)画“_____”的句子是对父亲劳作时的描写,在对这处描写正确的理解后面打“√”。
(1)通过连贯的动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父亲动作的娴熟和流畅,突出了劳动的美感,这幅画面饱含“我”对父亲的情感。()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美化父亲劳作时的动作,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3)画“﹏﹏”的句子不是父亲()的性格特点。
A.热情 B.勤劳 C.善良
4)作者想在结尾处用一个排比句或比喻句直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情感,请你帮她补充在文中的横线上。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青春庭院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闹着,贪婪地吮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的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车一样的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的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弯的北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的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
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褪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1)“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绿是空灵且深邃的。 B.这绿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里。
C.这绿摇曳多姿,空灵且深邃。 D.这绿总 让“我”想起宽大的庭院。
2)简要概括第三自然中作者所回忆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本文的思想主题,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描述了儿时故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
B.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及家人的精神滋养。
5.课外阅读。
快递
梅子涵
①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送快递的打我的手机,当时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不过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很恼火的声音在喊。“你是谁啊?”“快递!”他都是喊的。“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他大喊着,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礼得“不成体统”,任何一个收快递的人听见都不可能按得住性子了。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我飞快地下楼。二楼、一楼,我飞快地走,我极力地压制自己的怒火,不让它蹿成歇斯底里。结果火竟然也被我压得快,散得快,等我开了大门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火了。从三楼到一楼的过程,我把自己锤炼了一次。我不想吵架,没有意思,歇斯底里会不成体统。但是那个大喊的声音想吵,他站在门口,他的脸上只有火!“你好,”我说,“很对不起,我睡着了,没有听见。如果听见我怎么会不接?”我还说了别的话,表达歉意,也想表达友好。可是他的气不消。最后,当他把一包书递给我,把签收单扔给我,喊叫着对我说“你签名”的时候,我锤炼了的克制又一次被粉碎,火“腾”地重新蹿上来!“我不会签的!”我大叫。我也歇斯底里了,锤炼的成果很容易被扔弃,我歇斯底里的时候哪里像个教授!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
②他说他不要签收单了,跳上助动车开了就走。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我站在门口大口喘气,整个上午乃至整个下午的日子,仿佛都已毁坏。我没有回到房里,而是去追那团烈火了。我像一团烈火似的去追他,我心里的怒火就像是脚底的轮子,可笑极了。我们的小区很大,可是我竟然追到了他。他正在和一家的女主人吵架。我幸灾乐祸地说:“你看你,刚才和我吵,跑到这儿又吵,你很喜欢吵架?”他没有理我,有些沮丧地回到助动车前,上了车。他也许也在懊悔:我怎么又吵了。
③这时,我看到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热吗?”怎么会不热?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地落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我有些难受起来。我摸摸他握着车把的手,说:“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上海人都很感激你们的!”这么说着,我也流泪了,觉得温暖。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
④这个上午没有被毁掉,被我们挽救了。他离开的时候说:“我走了。”我说:“你骑得慢一点。”我们竟然有些像亲人告别。后来,他又来过一次。他有点害羞地站在门外,我说:“是你啊,你好吗?”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他。我很想他再来为我送快递,我会说:“是你啊,你好吗?”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根据语境,分别用三个词语形容下面两句话中的“样子”。
(1)第①段最后一句“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最后一句“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又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火”,但写法有所不同。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1)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从词语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前文,根据画线句子写写送快递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欣赏,回答问题。
让别人的生命更美好
①许多年前在费城,有一个名叫海蒂的小女孩。由于她,使得与她同社区的人们的生命中,发生了一些很不寻常的变化。
②有一位当地的教士,为住在附近的孩子们开办了一个主日学校。海蒂去参加了第一次聚会,但由于房间很小,有些小孩子无法参加,怅然离去。当天晚上,海蒂伤心地上床睡觉,因为她的许多玩伴都无法参加主日学校。地方实在太小了,容不下太多的人。
③两年之后,海蒂不幸夭折。有一天,她的父亲请这教士前来,交给他一个在海蒂枕头下发现的破旧红色小钱包,里面装着海蒂平时打杂赚来的五毛七分钱,另外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有海蒂的笔迹:“好让更多的小孩可以参加主日学校。”
④在海蒂葬礼之后的第一个礼拜天,教士把那个红色小钱包带到他的讲坛前,拿出那五毛七分钱,然后讲了海蒂如何地奉献了她的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⑤礼拜结束后,有一位来宾走上前来,表示愿意为新教堂提供一块良好的土地。他说:“只要支付五毛七分的价格,我便让教会拥有它。”当这个故事在媒体上披露之后,来自各地的支票便不断的涌入。
⑥今天,访客们对费城的圣殿浸信教堂都有深刻印象。教堂的座位可以容下3300人。而这一切都是从一个愿意帮助他们的小女孩开始的。她让这个世界变得多么不一样!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夭折: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容: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的时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你读完文章后自己回答。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中,牧师说海蒂“奉献了她的所有”,这个“所有”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第⑥段画线的句子的?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吧,请用几句话把你的感悟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
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便是儿时最美丽的梦。
我4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我忽然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这个曾经是树伯伯身上分离的叶,把它种进土里之后,必定会长出一棵同样的大树。于是我捡了许多片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树叶全埋进了土里。就像妈妈生下了我,我也会渐渐长大一样,我坚定地相信我的梦可以实现。
我天天蹲在种下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大雪纷飞。我想叶子大概怕冷,所以不敢出来,等明年开春,一定会长出来!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柳吐芽……
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已在我心中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为我生命的一根支柱,替我遮挡着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天空。那一件事,我为之自豪一辈子……
种一片树叶吧,你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________”上。
2)幼小的“我”认为梦可以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读“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柳吐芽……”这句话,注意画“______”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请你联系上下文内容,为省略号部分补充三个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中“虔诚”表现了幼年的“我”怎样的心理?“我的梦”又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文章最后一句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淡雅 喜出望外
2)身患重病的母亲帮助、鼓励双腿残疾的“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3)母亲的病情极其严重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地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4)“悄悄地躲出去”是为了让“我”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表现了母亲对“我”痛苦心情的充分体谅;“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是担心“我”做出轻生的举动,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5)调节“我”的心情,激发“我”战胜病痛的勇气。
6)BCD
7)母亲是一个慈善宽容、坚强伟大、乐观从容、爱儿女、教子有方的人。
2.
1)高兴得抑制不住自己,形容极为高兴。 熟练
2)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
3)短文主要讲了周末“我”偕妻儿回家看望母亲,陪年近花甲的母亲去菜市场买菜,母亲仍像小时候要牵“我”过马路,“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牵着母亲过马路。
4)看到儿子一家都回来了 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牵自己过马路
5)因为“我”已经身为人父,母亲还像小时候一样要来牵着“我”过马路,岁月的变迁永远抹不去母亲爱子的情肠。
6)B
3.
1)父亲刨地 父亲摇水车浇地 崇敬和怀念
2)(1)√
3)B
4)父亲的园子,像一个美丽的摇篮,盛放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盛放着我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更盛放着我对父亲的崇敬与怀念。
4.
1)B
2)“我”儿时,常在庭院里用玻璃瓶捉蜜蜂。
3)B
5.
1)怒不可遏、面红耳赤、气急败坏。 和蔼可亲、和声细语、心平气和。
2)示例:这句话运用“腾”这个拟声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听到快递员粗暴喊叫时心中怒火升腾的情形。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快递员怒气冲冲、心急火燎离开时的样子。
3)示例:我怎么老是和别人吵架呢?这位长辈对我这么关心,我刚才却对他那么无礼,真是不应该啊!以后我可不能再这样了!
4)示例:人与人相处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包容,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6.
1)很失望的样子。在文中指有些孩子因不能参加主日学校的聚会而失望。 没有成年就死了。在文中指小海蒂死了。 脸上出现受感动的表情。在文中是指在场的人被海蒂的精神感动了。
2)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这个叫海蒂的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个小姑娘虽然年龄小,却有一颗博大的心。为了让别人都能享受到教育,奉献了自己的所有。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善行却感天动地。
3)在费城一个不幸夭折的小女孩海蒂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加主日学校奉献了她的所有。她的行动感染了很多人,大家纷纷捐款。
4)答:一个在海蒂枕头下发现的破旧红色小钱包,里面装着海蒂平时打杂赚来的五毛七分钱。以及海蒂为别人全身心付出的心。
5)海蒂的行为感动了很多有爱心的人们,激发了人们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热情,唤醒了人们的善心、同情心,所以人们纷纷慷慨解囊,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所以说是海蒂改变了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不一样了。
7.
1)儿时的梦
2)“我”认为叶子是树的孩子,也会像人一样会长大。
3)小草发芽 春风送暖 树木吐绿
4)“虔诚”表现“我”种树叶时的认真、严肃,坚信种下的树叶一定能长成大树的心理。“我的梦”指种下的树叶,一定可以长成大树。
5)示例:希望人们能留一些儿时的热情和纯真,拥有一片纯洁的天空,不为世俗污染。表达了作者对热情、诚实、纯真的渴望和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