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2课时课件(24+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2课时课件(24+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1 13:47:26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0
2
2
第一单元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比较作品片段,谈谈作者与鲁迅的关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
——《祖父的园子》
可见这个人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很深,她是谁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二、预习检查


咳嗽
读一读,辨一辨


调羹
绞肉
校对
薪金
草率
悠然
抹杀
读一读,辨一辨
吩咐
疙瘩
深恶痛绝

弄堂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回忆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
全文共分成14个部分。
第一部分:鲁迅先生的笑。
第二部分:鲁迅先生走路的姿态。
第三部分:鲁迅先生夜谈沉思、饮食习惯。
第四部分:鲁迅先生开玩笑。
第五部分:梅雨季的一个晴天会心的笑。
第六部分:鲁迅先生读青年来信。
第七部分:鲁迅先生不在意校样。
第八部分:忙碌的许先生。
第九部分:鲁迅先生看电影。
第十部分:鲁迅先生翻书休息。
第十一部分:鲁迅先生陪客人、在夜里工作。
第十二部分:鲁迅先生尝鱼丸。
第十三部分:鲁迅先生包书。
第十四部分:鲁迅先生病中工作。
2.文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上面梳理的每部分涉及的生活小事,用“从____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的人”的句式说一说鲁迅先生的品格。
(1)鲁迅先生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2)鲁迅先生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干练敏捷。
(3)夜谈沉思、饮食习惯(详写):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平易近人和细心。
(4)鲁迅先生开玩笑: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
(5)梅雨季的一个晴天会心的笑:写出了鲁迅先生和许先生对光明的向往。
(6)鲁迅先生读青年来信:写出了鲁迅先生对青年的严格要求和负责。
(7)鲁迅先生不在意校样:写出了鲁迅先生的随和。
(8)忙碌的许先生:写出了许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帮助。
(9)鲁迅先生看电影: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表现了他对亲人的爱。
(10)鲁迅先生翻书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11)鲁迅先生陪客人、在夜里工作: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热情和辛勤。
(12)鲁迅先生尝鱼丸:表现了鲁迅先生做事认真和严谨的品质。
(13)鲁迅先生包书:表现了鲁迅的认真细致。
(14)鲁迅先生病中工作:表现了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的奉献精神。
3.在萧红的眼中,鲁迅既是文学和思想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长者,也是让人信任亲近的朋友。请根据内容归纳人物身份。
朋友——先生的笑(明朗、顽皮、会心)、对朋友的热情等。
亲人——温馨的家(对妻子的依赖尊重、对孩子的疼爱理解、对亲人的谦让)。
老师、长者——关爱学生、晚辈(嘱咐坐小汽车、吃“我”做得不好的饭、读青年的信等)。
4.本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的姿态、待人接物、读书写作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尊重、爱戴和怀念之情。
四、深入研讨
1.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更真实。伟人也像普通人一样会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就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2)更直观。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处世,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特点。
(3)更真挚。文章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然而真情毕现。
(4)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写,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2.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 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作用一样吗
主要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和许广平。
写这些人是为了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但由于三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具体作用也不一样。
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而且,海婴的无知、无忌,也与大人内心的担忧形成对比。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她的勤劳坚强,有力地衬托出鲁迅的勤勉坚强。
五、布置作业
课外拓展阅读写鲁迅的作品,
多角度了解鲁迅。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干练敏捷,细心
幽默风趣,认真严谨
……
鲁迅先生
谢谢观看!(共3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0
2
2
第一单元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第二课时)
一、疑难突破
01
疑难突破
1.文章哪些地方写了鲁迅先生的笑 有什么作用
(1)第1段: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2)第11段: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3)第17段: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4)第23段: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01
疑难突破
2.第2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抓”“扣”“伸”“走”等一系列动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鲁迅先生走路轻捷的姿态,表现了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果敢精神。
01
疑难突破
3.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第6段鲁迅先生两个“嘱咐”的理解。
①作者和朋友是凌晨一点钟以后离开的,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所以鲁迅先生十分担心他们的安全。
②两个“嘱咐”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细心,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朋友的关心和体贴,突出了鲁迅先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关心朋友、待人热情的性格特点。
01
疑难突破
4.第8段写鲁迅“喜欢吃硬的东西”,有人说这里暗示鲁迅先生刚硬的性格,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同意,描写鲁迅先生简单随意的生活,其中也隐隐透露出他倔强、刚毅的性格。
01
疑难突破
5.在第14~17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开玩笑时的鲁迅先生
写鲁迅先生和作者开玩笑突出了鲁迅先生诙谐幽默、平易近人的性格。
01
疑难突破
6.第22段写“天晴啦,太阳出来啦”,“我”的回答是否有所暗示 说说你的理解。
这句话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一方面指天气放晴,另一方面暗指当时时局的明朗,隐含着作者对光明的新生活的期待向往。
01
疑难突破
7.第24~26段,一边对写得太草率的书信“深恶痛绝”,一边仍展读每封来信,这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青年人怎样的态度
这反映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人要求很严格,非常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同时也表现了他宽以待人、和蔼可亲的性格特点。
01
疑难突破
8.第35段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表示列举的省略,说明还有很多人,表现了鲁迅先生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01
疑难突破
9.第40段写鲁迅先生“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这给你怎样的感觉
这句话写出了鲁迅先生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平静而慈祥,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01
疑难突破
10.第43段,如果把“陪到八点钟,十点钟”这句删掉,效果有何不同
“八点钟,十点钟”表示具体的时间,强调了鲁迅先生陪客人的时间之长,间接表现了鲁迅先生平易近人、交友广泛和他日常事务的繁忙,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热情、耐心。如果删掉这句话,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01
疑难突破
11.第46~48段描写鲁迅先生深夜工作时的背影有什么深意
这三段文字犹如特写镜头,刻画了鲁迅先生深夜工作的情景,体现出鲁迅先生夜里伏案工作至天明的时间之长、工作之辛苦,突出了鲁迅先生背影的“黑大”。虽然鲁迅先生身材比较瘦削,但是他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鲁迅先生就像一个斗士,在漫漫黑夜里孤独而坚忍地战斗着,用自己坚强的意志迎接黎明。
01
疑难突破
12.第50、51段,作者为什么写保姆总是吩咐海婴“轻一点走”这一情节
保姆之所以吩咐海婴“轻一点走”,是因为鲁迅先生从下半夜开始写作,直到清晨才入睡。此时鲁迅先生刚刚睡下,家人不希望打扰鲁迅先生的休息。作者通过这一情节,体现出家人对鲁迅先生写作工作的认同与尊重,从侧面反映了鲁迅先生工作的辛苦以及忘我的工作精神。
01
疑难突破
13.第55~59段写海婴吃丸子这件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这件事反映了鲁迅先生做事认真、严谨的品质。
01
疑难突破
14.文章以写鲁迅先生工作结尾,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鲁迅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二、写法总结
讨论: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先生的“琐记”是流水账,你怎么看
(1)文章围绕鲁迅先生忘我工作等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记述,并非无中心的散漫之作。
(2)文章采用撷取凡人琐事的方式刻画悼念的对象,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3)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三、拓展阅读
怀鲁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同样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自选角度赏析本文。
示例一:《怀鲁迅》不是一般的怀念文字,而是爱与恨的汇聚,是悲与愤的交响,是用炽热的情感所熔铸成的火热的诗篇。我们在文中寻找不到刻意为之的技巧,却能在字字句句之间触摸到作者内心汹涌翻腾着的激情。
示例二:第6段极富意蕴,鲁迅之死,使人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这段话,既是热切的呼告,也是理性的阐发,它道出了纪念鲁迅的真谛。
示例三:文章前半部分,作者多用短句,节奏快、语势强烈,犹如一个接一个的急促的鼓点,传达出作者匆忙的动作与紧张的心绪。文章后半部分,在进入对鲁迅逝世的影响的思索时,则又多用较长的句子。较长的句子表达思想周到、细致、严密,正适宜于作者用来做出理性的概括。
四、课堂小结
鲁迅不只是我们心中的文学家,他更是有温度的、真实的人。多阅读鲁迅的作品,我们才能深入认识他。
五、布置作业
请选取两到三个生活小片段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至少300字。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神情态度、饮食起居
生活琐事→
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独特形象→关爱家人、忘我工作
严谨认真、体恤他人
尊敬
爱戴
怀念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