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课时课件(25+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课时课件(25+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1 14:25:14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0
2
2
第四单元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人民教育出版社
首任社长兼总编辑是谁吗
二、预习诊断
丁卯( )年 儒( ) 商酌( ) 妥帖( )
读一读,辨一辨,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颠( )沛( )流离 拖沓( ) 诲( )人不倦
预习思考
(1)本文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 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2)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3)通过预习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历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1921年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曾发表童话集《稻草人》和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三、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一)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2.第2段中,作者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哪些
“过人之处” (用原句回答)
3.文章在第3~8段分别叙写事例,展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方面的优秀品德
4.最后一段都写了哪些内容 试加以概括。
参考:
1.作者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了这篇文章。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3.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谨严自律。
4.最后一段写作者怀念叶圣陶先生并提出自己的希望。
(二)给文章划分层次,
并归纳层意
第一部分(第1段):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8段):通过写与叶圣陶先生的交往,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宽厚、谨严自律。
第四部分(第9段):写作者怀念叶圣陶先生并提出自己的希望。
四、具体探究,合作交流
(一)探究第三部分,概括具体事例
讨论:第三部分叙写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谨严自律”的品行,文中都写了他的哪些事例来反映这两方面的品行 细读这一部分,然后组内概括具体事例。
1.待人宽厚:(1)叶圣陶先生为吕叔湘描标点;(2)叶圣陶先生与“我”共同修改润色课本的文字;(3)叶圣陶先生恭送访客;(4)叶圣陶先生写信致歉,并为“我”感到悲伤。
2.谨严自律:(1)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2)文风力求简洁;(3)明确“做”和“作”的分工。
01
探究事例
(二)研读文本,具体探究这些事例是怎样体现他的优秀品质的
1.待人宽厚。
(1)叶圣陶先生为吕叔湘描标点:叶圣陶先生是长辈,但叶圣陶先生对吕叔湘没有丝毫的抱怨、指责,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做人大度包容。
(2)叶圣陶先生与“我”共同修改润色课本的文字,体现了他尊重他人,待人诚恳。
01
(3)叶圣陶先生恭送访客:叶圣陶先生这样送客不是故作姿态,而是一种本色呈现,他对谁都是这样真心诚意。晚年不能起床,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想多说一些谢谢来弥补他不能把客人送到门外的歉意,表现了他宽厚待人。
(4)叶圣陶先生写信致歉,并为“我”感到悲伤:叶圣陶先生给“我”复信,他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悲伤,体现了他仁爱善良。
探究事例
01
探究事例
2.谨严自律。
(1)主张写的文章要平易自然,鲜明简洁。
(2)文风力求简洁: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简洁,对于文句中多余的字,坚决删掉,力求简洁合理,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
(3)明确“做”和“作”的分工:五十年代早期,“做”和“作”分工不明,叶圣陶先生认为必须定个标准。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这表现了他认真负责。
五、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细节品读,我们看到了一个待人宽厚、谨严自律的编者、学者、师者、儒者,他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可谓“宽厚待人润物无声,严格自律泽被后人”。
六、布置作业
1.通读文本,总结叶圣陶先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提出的主张。
2.找出文中个人喜欢的语句,多读一读,并且思考好在哪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描标点
修改润色文字
送客
复信
写成文章——不像话,坚决改
文风简洁
明确"做"和"作"的分工
待人宽厚
躬行君子
人之师表
谨严自律
谢谢观看!(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0
2
2
第四单元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二课时)
一、探究写法
01
探究写法
1.回顾一下,本文叙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例?
描标点;修改润色文字;送客礼节;给“我”回信;修改文章;文风力求简洁;明确“做”和“作”的分工等。
01
探究写法
2.这些事例的选材有什么特点?
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或工作中的事情。
01
探究写法
3.这些小事都反映出了叶圣陶先生的“大德”。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以小见大。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作者从自己所熟知的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事情中进行选择,最终选择了这些生活或工作中的小事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动人,更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探究语言
1.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写文章的主张 试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描述。
“写话”。要求写文章要平易自然,鲜明简洁。还特别重视“简洁”。
2.作者在写本文时是怎样践行叶圣陶先生的这一主张的 请举例说明。
示例一:“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示例二:“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几句话写先生送客人出门的场景,直白如话,甚至没有一个形容词,只是把先生送行时的一系列行动直白地描画出来。这些描写却让读者看到一个谦恭有礼的叶圣陶先生。
赏析重点语句
3.赏析本文的重点语句。
(1)“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句中“偏偏”一词有什么作用
01
赏析重点语句
“偏偏”一词,放在“却”这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之后,用在动词“做到”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的发生,跟愿望、预料或常理相反。按常理讲孔老夫子都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别人一定更难以做到,而事实与常理相反。这突出了叶圣陶先生“躬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
01
赏析重点语句
(2)“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句中“特别”一词有什么作用
“特别”一词修饰“重视”,突出叶圣陶先生对文风“简洁”的重视程度,也可见其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
01
赏析重点语句
(3)“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句中“往矣”一词有什么作用
“往矣”两个字,表现出作者的无奈、沉痛和悲哀,也突出先生过世之后"我"对他的怀念之切。
三、拓展应用
试用本文的“写话”风格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写一个刻画人物的片段,200字左右。
四、课堂总结
1.自主回忆本堂课所学内容
2.总结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以小见大
生活中
工作中
大品行
小事
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