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0
2
2
第五单元
20 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想象诗歌创设的意境,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导入新课
01
诵读感受
02
读诗释疑
03
目 录
拓展延伸
04
布置作业
05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58BE63ED47B2EDEACC9DDA8B42E936ECE29EDFDA81561272DB585C1D388AC69375A15CCDB3BFD0D7CC0E05F9CB208AB1AC036AD4A87015E98F8F7194A9B2E73A
导入新课
01
导入新课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会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是大自然的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有的人会抱怨,也有的人会积极应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看看作者是一种什么态度。
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
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告诉人们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面前应镇静振作,等待光明的到来,其实这个是支撑诗人在艰难岁月里不懈奋斗、追求、创作的力量。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58BE63ED47B2EDEACC9DDA8B42E936ECE29EDFDA81561272DB585C1D388AC69375A15CCDB3BFD0D7CC0E05F9CB208AB1AC036AD4A87015E98F8F7194A9B2E73A
诵读感受
02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58BE63ED47B2EDEACC9DDA8B42E936ECE29EDFDA81561272DB585C1D388AC69375A15CCDB3BFD0D7CC0E05F9CB208AB1AC036AD4A87015E98F8F7194A9B2E73A
1.诵读诗歌
2.思考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骗,不要消沉,要积极面对未来,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明确:这首诗歌可以送给那些在生活中遭遇困难挫折、身处逆境而垂头丧气的人。应该要有乐观的态度,不要向命运低头,积极勇敢地去面对现实。
(2)你觉得这首诗歌可以送给哪些人?作者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应该怎么做?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58BE63ED47B2EDEACC9DDA8B42E936ECE29EDFDA81561272DB585C1D388AC69375A15CCDB3BFD0D7CC0E05F9CB208AB1AC036AD4A87015E98F8F7194A9B2E73A
读诗释疑
03
提出问题
示例:(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明确: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不如意的事,“不要悲伤”,因为悲伤会吞噬一个人的斗志,让人一蹶不振;“不要心急”,因为凡事都有过程,风浪的平息需要时间,焦躁不安于事无益。“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告诉我们镇静的思考是最好的应对之策。
提出问题
明确: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诗人在此强调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2)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提出问题
明确: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要永远向往美好的生活。
(3)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活道理?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58BE63ED47B2EDEACC9DDA8B42E936ECE29EDFDA81561272DB585C1D388AC69375A15CCDB3BFD0D7CC0E05F9CB208AB1AC036AD4A87015E98F8F7194A9B2E73A
拓展延伸
04
问题导引
1.请大家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然后思考;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2.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享个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问题导引
示例: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该相信眼泪,只有不屈不挠地追求和奋斗,才能战胜挫折。史铁生在最好的年华里双腿瘫痪,后来病情加重,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他一直与疾病顾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史铁生的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生命的珍视。勇敢地、努力地过好每一天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58BE63ED47B2EDEACC9DDA8B42E936ECE29EDFDA81561272DB585C1D388AC69375A15CCDB3BFD0D7CC0E05F9CB208AB1AC036AD4A87015E98F8F7194A9B2E73A
布置作业
05
布置作业
依照诗歌的内容仿写几句诗。注意格式相近,内容前后贯通。
板书设计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须要镇静
亲切的怀恋
向往未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同学们,下节课见!(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0
2
2
第五单元
外国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
第二课时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58BE63ED47B2EDEACC9DDA8B42E936ECE29EDFDA81561272DB585C1D388AC69375A15CCDB3BFD0D7CC0E05F9CB208AB1AC036AD4A87015E98F8F7194A9B2E73A
课时目标
1.感受诗歌《未选择的路》所写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想象《未选择的路》创设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通过比较阅读,比较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课前导入
01
字词学习
02
课文品读
03
目 录
课文赏析
04
课文拓展
05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58BE63ED47B2EDEACC9DDA8B42E936ECE29EDFDA81561272DB585C1D388AC69375A15CCDB3BFD0D7CC0E05F9CB208AB1AC036AD4A87015E98F8F7194A9B2E73A
导入新课
01
导入新课
文学作品中对“路” 有很多精彩的描写,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诗歌。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作品有《波士顿以北》《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最初收录在他的第三本诗集《山间》中,这首诗与诗人的经历有关,中学毕业后,他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后肄业,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同时他也开始写诗,但他的诗歌最初并未在美国引起注意。
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不久之后,很快就以其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诗人们的好评。正如诗中所说“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58BE63ED47B2EDEACC9DDA8B42E936ECE29EDFDA81561272DB585C1D388AC69375A15CCDB3BFD0D7CC0E05F9CB208AB1AC036AD4A87015E98F8F7194A9B2E73A
诵读感知
02
1.朗诵诗歌
2.解读诗歌
(1)反复诵读,勾画出描写“路”的关键句子。
明确: ①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②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③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④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⑤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⑥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2)根据原诗句,理解“路”的形象。
明确:选择的路:荒草萋萋,人迹罕至。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58BE63ED47B2EDEACC9DDA8B42E936ECE29EDFDA81561272DB585C1D388AC69375A15CCDB3BFD0D7CC0E05F9CB208AB1AC036AD4A87015E98F8F7194A9B2E73A
赏析诗歌
03
问题导引
(1)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看法。
1.诗歌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2)师生评价,然后明确。
明确:一是自然之路,二是人生之路。
问题导引
2. 怎样理解诗人做选择时的心理?
明确:“久久伫立”,表明选择艰难,因为选择的意义重大,而且那条未选择的路也再没有机会涉足。
问题导引
3.怎样选择人生之路?
明确:人生永远都是在“选择”和“未选择”之间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不要对未选择的路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问题导引
明确:自然之路可以选择回头,而人生却没有回头路可走;选择要谨慎,一旦做出自己的选择就要坚持走下去;选择不同的道路,人生也将不同。
4. 诗人的“路”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58BE63ED47B2EDEACC9DDA8B42E936ECE29EDFDA81561272DB585C1D388AC69375A15CCDB3BFD0D7CC0E05F9CB208AB1AC036AD4A87015E98F8F7194A9B2E73A
比较阅读
04
问题导引
1.比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明确:(1)相同点: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2)不同点:前者直抒胸臆,诗歌中没有具体的形象;后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阐释哲理。
板书设计
自然之路
人生之路
象征
未选择的路
选择
伫立
叹息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