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课后检测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遗传信息改变而引起的变异现象是( )
A.杂交育种获得的抗病水稻 B.种皮颜色突变为白色的菜豆
C.染色体数量增加的马铃薯 D.从事野外考察的人皮肤变黑
【答案】D
【详解】
ABC.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的抗病水稻、种皮颜色突变为白色的菜豆,染色体数量增加的马铃薯,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都属于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可遗传变异,ABC不符合题意。
D.从事野外考察的人皮肤变黑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不属于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D符合题意。
故选D。
2.育种专家们常用射线对普通棉花种子进行处理,射线处理的目的主要是( )
A.破坏种皮,利于萌发 B.获得不可遗传的变异
C.提高种子的生命力 D.使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答案】D
【详解】
通过高能量、大剂量的y射线照射处理,使得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DNA分子中,氢键等最容易被y光量子撞击离开原来的位置,虽然生物有自动修复的本领,但是,在大剂量高强度持续累积照射的情况下,修补速度慢于破坏速度,当停止照射或刺激后,生物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试图重新变回原本的样子,但是,由于先前的照射或刺激的时间太长,DNA的双螺旋结构被打乱,要变回原来的样子的几率变得无限小起来,这就导致了遗传变异,这样的变异有好也有坏。所以我们需要把种子种出来,研究它们的成长性状,记录,并通过两到三代的持续优化,从而筛选出优良的品种,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3.搭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遨游太空的水稻种子,经培育后筛选出具有优良变异的新品种并长期种植。这种育种方法和种子的变异类型分别是( )
A.杂交育种 可遗传变异 B.杂交育种 不可遗传变异
C.诱变育种 可遗传变异 D.诱变育种 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C
【详解】
诱变育种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水稻种子搭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上天,受到宇宙射线辐射,基因组成发生改变,是由遗传物质基础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诱变育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故选C。
4.哪一句谚语说的不是遗传现象( )
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D.有其父必有其子
【答案】C
【详解】
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A不符合题意。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及子代个体间具有不同的性状,故属于变异现象,C符合题意
D.“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有一种小麦的白化苗,在光下也不能形成叶绿素,这种变异属于( )
A.有利变异、可遗传变异 B.不利变异、可遗传变异
C.有利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D.不利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B
【详解】
小麦的白化苗,在光下也不能形成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所以适宜不利变异;小麦的白化苗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故选B。
6.学习了性状的遗传后,同学们议论纷纷:
甲:“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一定相同”乙:"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丙:“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被隐藏起来”丁:“生物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乙丙丁 C.丙丁 D.甲乙丙
【答案】B
【详解】
甲: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不一定相同,甲同学说法错误。
乙: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为显性,基因组成为AA或Aa,乙同学说法错误。
丙: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丙同学说法错误。
丁:并不是生物的性状表现都能遗传给后代,如橘在淮南、淮北体内的遗传物质(基因)没有发生变化。而淮南、淮北方温度不同,柑橘是热带水果,在温度高的淮南生长良好;在温度较低的淮北生长不好,温度低影响了柑橘的品质。因此“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表明生物的性状受环境的影响。故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能遗传给后代,而受环境影响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丁同学说法错误。
故选D。
7.下列几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是( )
A.长期在室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B.断尾的蜥蜴生出有尾的蜴蜥
C.单眼皮经手术变成的双眼皮 D.近亲结婚导致的白化病
【答案】D
【详解】
ABC.“长期从事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单眼皮经手术变成的双眼皮”、“断尾的蜥蜴生出有尾的蜴蜥”,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因此都是不能够遗传的,ABC不正确。
D.“近亲结婚导致的白化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该变异是能够遗传的,D正确。
故选D。
8.如图表示某班同学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活动中测量绘制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花生果实在长度值较大的范围内的数量明显多于小花生
B.统计结果时应计算大、小花生各自果实长度的平均值
C.大花生果实的长度值普遍比小花生大,这是两个品种的花生
D.测量所用的大、小花生果实都应尽量挑选个大的
【答案】D
【详解】
A.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的大小花生,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在长度值较大的范围内的数量要明显多于小花生果实的数量,A正确。
B.为了使实验检测的结果能够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统计结果时应计算大、小花生各自果实长度的平均值,B正确。
C.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在长度值普遍比小花生大,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的,说明这是两个品种的花生,C正确。
D.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故测量所用的大、小花生果实不能尽量挑选个大的,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9.将果蝇幼虫在25℃条件下培养,发育为成虫的果蝇有两种翅形,且长翅基因(A)对残翅基因(a)为显性。不同基因组成的果蝇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发育为成虫的果蝇均为残翅。
(1)具有长翅基因的果蝇幼虫在35℃条件下发育为残翅成虫,这种变异______(会、不会)遗传给后代。
(2)现有一只待测的残翅果蝇,某同学设计实验来判断它的基因组成。
步骤1:让待测的残翅果蝇与多只______℃(25、35)下培养长大的______(长翅、残翅)果蝇交配;
步骤2:产生的子代果蝇幼虫在25℃下培养一段时间;
步骤3:观察并统计后代果蝇成虫的翅形;
步骤4:根据后代果蝇表现类型,推测待测果蝇的基因组成:______。
【答案】(1)不会
(2) 25 残翅 若子代果蝇全为长翅,则待测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若子代果蝇一半为长翅,一半为残翅,则待测果蝇基因组成为Aa,若子代果蝇全为残翅,则待测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
【详解】
(1)
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遗传物质已经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不可遗传变异是指由于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具有长翅基因的果蝇幼虫在35℃条件下发育为残翅成虫,这种变异不会遗传给后代,因为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2)
步骤1:根据题干可知,25℃时,果蝇的翅形由基因控制,并与基因型一致,35℃时,都表现为残翅,且与基因型不完全一致。所以应与25℃下长大的的残翅(基因组成aa)果蝇交配。
步骤4:根据后代果蝇表现类型,推测待测果蝇的基因组成:若子代果蝇全为长翅,则待测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若子代果蝇一半为长翅,一半为残翅,则待测果蝇基因组成为Aa,若子代果蝇全为残翅,则待测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
10.果蝇具有分布广、易饲养、繁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的特点,经常用作遗传学研究材料。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控制。图一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二是某机构利用长翅和残翅果蝇所做的遗传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一可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雄果蝇体细胞,其产生的精子所带的性染色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二分析,______________是隐性性状,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亲代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长翅果蝇中,基因组成是AA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了确定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他可以在图二的子代中选取一只残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若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则这只果蝇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否则,这只果蝇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在应用空间技术育种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研人员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导果蝇的基因发生改变,经培育后果蝇的体积可比原来大一倍,这种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变异。
(5)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的幼虫在2℃下能发育成长翅果蝇;在35—37℃下,部分幼虫能发育成残翅果蝇。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 乙
X或Y
(2) 相对性状 残翅 Aa、Aa 1/3
(3) Aa AA
(4)可遗传
(5)环境
【详解】
(1)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3)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
(1)
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图一甲个体中,第Ⅰ对性染色体大小相同,是XX染色体,代表雌果蝇;图一乙个体中,第Ⅰ对性染色体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代表雄果蝇。在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雄果蝇产生的精子所带的性染色体可能是X或Y。
(2)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所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图二的遗传规律(亲代:长翅×长翅→子代:残翅),可推知长翅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残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残翅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长翅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图二中,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Aa,子代长翅果蝇中,基因组成是AA的概率是1/3。
(3)
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还是Aa,他可以在图二的子代中选取一只残翅雄果蝇与该果蝇杂交。长翅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或Aa,残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若后代出现残翅翅果蝇,其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长翅雄果蝇含有a基因,基因组成为Aa。若杂交后代全为长翅果蝇,则说明该长翅雄果蝇的基因组成中不含a基因,基因组成为AA。
(4)
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所以,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导果蝇的基因发生改变,经培育后果蝇的体积可比原来大一倍,这种变异是可遗传变异。
(5)
由于两组果蝇的基因型相同,所处的温度不同,导致表现型也不同,这个实验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课后检测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遗传信息改变而引起的变异现象是( )
A.杂交育种获得的抗病水稻 B.种皮颜色突变为白色的菜豆
C.染色体数量增加的马铃薯 D.从事野外考察的人皮肤变黑
2.育种专家们常用射线对普通棉花种子进行处理,射线处理的目的主要是( )
A.破坏种皮,利于萌发 B.获得不可遗传的变异
C.提高种子的生命力 D.使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3.搭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遨游太空的水稻种子,经培育后筛选出具有优良变异的新品种并长期种植。这种育种方法和种子的变异类型分别是( )
A.杂交育种 可遗传变异 B.杂交育种 不可遗传变异
C.诱变育种 可遗传变异 D.诱变育种 不可遗传变异
4.哪一句谚语说的不是遗传现象( )
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D.有其父必有其子
5.有一种小麦的白化苗,在光下也不能形成叶绿素,这种变异属于( )
A.有利变异、可遗传变异 B.不利变异、可遗传变异
C.有利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D.不利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6.学习了性状的遗传后,同学们议论纷纷:
甲:“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一定相同”乙:"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丙:“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被隐藏起来”丁:“生物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乙丙丁 C.丙丁 D.甲乙丙
7.下列几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是( )
A.长期在室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B.断尾的蜥蜴生出有尾的蜴蜥
C.单眼皮经手术变成的双眼皮 D.近亲结婚导致的白化病
8.如图表示某班同学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活动中测量绘制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花生果实在长度值较大的范围内的数量明显多于小花生
B.统计结果时应计算大、小花生各自果实长度的平均值
C.大花生果实的长度值普遍比小花生大,这是两个品种的花生
D.测量所用的大、小花生果实都应尽量挑选个大的
二、填空题
9.将果蝇幼虫在25℃条件下培养,发育为成虫的果蝇有两种翅形,且长翅基因(A)对残翅基因(a)为显性。不同基因组成的果蝇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发育为成虫的果蝇均为残翅。
(1)具有长翅基因的果蝇幼虫在35℃条件下发育为残翅成虫,这种变异______(会、不会)遗传给后代。
(2)现有一只待测的残翅果蝇,某同学设计实验来判断它的基因组成。
步骤1:让待测的残翅果蝇与多只______℃(25、35)下培养长大的______(长翅、残翅)果蝇交配;
步骤2:产生的子代果蝇幼虫在25℃下培养一段时间;
步骤3:观察并统计后代果蝇成虫的翅形;
步骤4:根据后代果蝇表现类型,推测待测果蝇的基因组成:______。
10.果蝇具有分布广、易饲养、繁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的特点,经常用作遗传学研究材料。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控制。图一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二是某机构利用长翅和残翅果蝇所做的遗传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一可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雄果蝇体细胞,其产生的精子所带的性染色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二分析,______________是隐性性状,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亲代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长翅果蝇中,基因组成是AA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了确定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他可以在图二的子代中选取一只残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若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则这只果蝇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否则,这只果蝇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在应用空间技术育种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研人员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导果蝇的基因发生改变,经培育后果蝇的体积可比原来大一倍,这种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变异。
(5)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的幼虫在2℃下能发育成长翅果蝇;在35—37℃下,部分幼虫能发育成残翅果蝇。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
人教版生物 八年级下册
同步精品备课
第七单元 第二章
第5节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4、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第五节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生物现象?
变异
回顾:什么是变异?
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以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叫生物的变异。
观察与思考
1、观察教材P43中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2、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生物变异的现象?
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猫的一家
鹦鹉四兄妹
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结论一:
地球是个物种丰富的星球!
这就是一个充满着变异的世界!
大小花生的果实和种子
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花生果实大小的不同,是因为品种的不同
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大花生里有个小的,小花生里也有大个的
这样说不科学,大小花生是指它们果实大小的平均值而言
要是栽培条件好,小花生也会长成大花生
小组合作:完成P44-45探究。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花生果实大小与品种有关吗?
花生果实个体大小与品种有关
探究
要探究的问题: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材料:两个品种的花生、纸、笔、尺
采用的方法:通过观察两种不同花生的特点,测量两种不同花生果实的数据得出结论。
探究
制订计划
(1)材料用具
两种花生、尺、笔、坐标纸(或白纸)
(2)实施过程及测量数据
选取了大花生30粒,小花生30粒
测量的大花生的数据
测量的小花生的数据
根据所测数据绘制坐标图(或直方图)
大花生数据
长度 (毫米)
个数
长度 (毫米)
个数
小花生数据
第一种花生的数据
第二种花生的数据
两种花生的比较
看看所测量的两种花生的长度范围,大花生中最小的长度,小花生中最大的长度,以及大小花生长度的平均值。
a.大花生里面有比较小的花生,
小花生中有较大的花生
b.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 >
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
(1)根据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可得出什么结论?
(2)计算并比较两个品种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可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
(3)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的果实小,把小花生种在肥沃的土壤中,结出的果实大,这种差异是什么引起的?
环境引起的
讨论
如果把结出的这两个果实再种到相同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又会怎么呢?
基因控制性状
大花生的果实总体上仍然比较大,小花生的果实总体上仍然比较小。
讨论
(4)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吗?为什么?
不一定,要看控制花生大小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来确定。
讨论
在生长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一般大花生的种子种下去就会结出大花生,而小花生的种子就会结出小花生来,这说明了不同种类之间和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是由什么决定的?
首先是由它们自身的遗传物质基础决定的
而同一品种的花生由于种植环境的不同,它们结出的果实就会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环境的影响也会使同一种类中的不同个体之间产生差异。
1、上述所讲的两个案例中的变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这两种变异是不是都能遗传给后代呢?
案例一: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色盲的孩子。
案例二:兄弟二人,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比弟弟黑。
学以致用
※ 引起变异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
2.与环境也有关;
※ 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可遗传给后代;而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小 结
1.可遗传的变异:
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
2.不可遗传的变异:
由环境条件引起的,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
变异的有可遗传和不可遗传之分
(只表现在当代)
结论二:
表现型
=
基因型
(内因)
+
环境条件
(外因)
不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诱因
可遗传的变异
三个来源
玉米中的白化苗
小麦中出现抗倒伏的变异品种
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
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不利变异:不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绝大多数变异对生物来说是不利的;少数是有利的;还有一些是既无害也无利的。
变异是不定向的
变异是绝对的有利或绝对的不利吗?
结论三:
请大家都来争当农业能手
养奶牛高手
种粮大户
蔬菜大王
人类对遗传变异原理的应用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选择优良性状
养奶牛高手
(选择含有控制高产奶量的遗传物质)
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
原理:基因重组
种粮大户
高产抗倒伏的小麦
诱变育种
原理:基因突变
太空椒
普通甜椒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